福建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創建於1937年,是我省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高級技術人才高度密集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福建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是閩南地區最早的一所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及博士、碩士研究生學位授權點單位。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前身是福州聖教婦孺醫院和馬高愛醫院合併成立的福州基督教協和醫院,創建於1860年。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是在原福建醫學院附屬口腔門診部(成立於1986年)的基礎上成立的,是一所集口腔醫療、教學、科研、預防於一體的現代化專科醫院。

基本信息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占地86.5畝,總建築面積130268平方米。現有工作人員200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33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27人。開放床位超過1600張,有臨床和醫技科室54個,年門診量120多萬人次、住院病人近4萬人次、年手術量近3萬台。於2005年在泉州市泉港區開設閩南分院,分院占地71畝,總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 ,閩南分院設有臨床和醫技科室35個,現有員工140人。福建省神經病學研究所、福建省高血壓研究所、福建省腹部外科研究所、福建省骨科研究所、福建省眼科研究所、福建省耳鼻咽喉研究所掛靠醫院。其中,神經內科、耳鼻喉科為我省醫學重點學科;高血壓、骨科專業為省醫學領先特色專業;神經病學、高血壓、腹部外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專業被省科技廳定為優先發展學科。此外,醫院還是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衛生部臨床藥師培訓基地試點單位,設有福建省華僑醫療服務中心、福建省兒童弱視斜視防治中心、福建省新生兒聽力篩查診斷中心,福建醫科大學的麻醉學、風濕病、消化系病、神經外科研究二室、血液淨化中心、呼吸系病、腫瘤侵襲微生態、代謝病、血液幹細胞研究中心、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腎移植、基因診斷、面部整復與重建、皮膚病、手汗症、肝病、整形與美容外科等17個研究室掛靠醫院。中華醫學會福建省分會有14個分會掛靠在醫院,分別為骨科學分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眼科學分會、糖尿病學分會、神經病學 分會、肝病學分會、麻醉學分會、放射學分會、病理學分會、疼痛學分會、整形與美容學分會、重症醫學分會、男科學分會、腎臟病學分會;同時掛靠的還有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微循環分會、省醫院管理協會藥事管理專業委員會、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省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 醫院共有18位專家在以上學會擔任主任委員。醫院承擔著國家級《中華高血壓雜誌》編輯與出版工作。醫院是首批省、市醫療保險及平安、人壽等保險定點單位,衛生部國際緊急救援中心網路醫院。2001年成為福建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2003年成為福建省司法廳親權鑑定(親子鑑定)的定點單位,成立“福建附一”司法鑑定所。

醫院擁有總價值達3億多元醫療設備,如1.5T雙梯度超導MRI、多層螺鏇CT、複合線路SPECT、多功能全數位化X光機、數字減影心血管造影裝置(DSA)、高、中能直線加速器、三維適形調強放射治療系統、體外震波碎石機、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儀、準分子雷射治療儀、眼底及脈絡膜螢光造影、光學相干斷層攝影(OCT)、活動平板儀、24小時動態心電圖、血壓監測儀、24小時腦電圖機、多功能視誘發電位儀、各種聽覺檢查設備、肌電圖、全自動細菌檢測培養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免疫分析儀、全自動血凝儀、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系統、電子胃鏡、腸鏡、鼻咽喉鏡、腦視鏡、支氣管鏡、膠囊內鏡等系列電子內窺鏡;彩色都卜勒超聲顯像儀、經顱都卜勒超聲顯像儀(TCD)、體外循環機、麻醉工作站、手術顯微鏡、手術定位導航系統、超聲刀、癲癇刀、第三代氣壓彈道、超聲碎石儀、生物波脫敏治療儀等先進的儀器設備。擁有層流手術室、血液科層流潔淨病房、高壓氧艙。可進行腦、心胸、腹部、脊柱等大型手術及異體肝臟移植、骨髓移植、角膜移植、胎腦移植、甲狀旁腺移植、同種異體半關節移植;斷指再植、拇指再造、連體嬰兒分離術、體外循環心內直視術、腦幹腫瘤摘除、人工耳蝸植入及調試、喉切除發音重建手術、屈光不正準分子雷射手術、超聲乳化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手術、複雜玻璃體切割視網膜脫離術以及各種實質性腫瘤的介入、放射治療等。

醫院擁有臨床博士後流動站,有臨床博士生授權點20個、碩士研究生授權點41個,有博士研究生導師17名、碩士研究生導師121名,醫院還與武漢大學醫學部、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山東大學醫學院、解放軍301醫院等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醫院每年承擔著福建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250多名本科醫學生的臨床教學與管理工作。現有臨床醫學教研室(組)37個,臨床教師500多人。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的醫務人員達50%以上。

醫院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和醫療技術橫向聯合工作。醫院先後接待美國、澳大利亞、德國、荷蘭、加拿大、芬蘭、紐西蘭、日本等國家及台灣省的醫學代表團,還與日本倉本醫院建立友好醫院,與日本百合野醫院簽定互派人員交流、學習的協定等。醫院每年派出多批專家赴國外及台灣、香港地區參加學術交流和參觀學習活動,並與省內30多家市、縣級醫院建立友好協作關係。

醫院先後獲得“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單位”、“全國醫院管理年活動先進單位”、“省級文明單位”、“省繼續教育先進單位”、“省衛生系統廉醫廉政先進單位”、省衛生系統“雙十佳單位”、省衛生系統“創文明行業滿意視窗”示範單位及中央宣傳部、衛生部等10多個部委授予的“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全國先進單位等20多個榮譽稱號。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放療科

科室擁有進口瓦里安直線加速器及西門子高能直線加速器、全自動多葉光柵、非晶矽適時驗證系統、三維適形調強治療計畫系統、網路管理系統、模擬定位機、制模系統、計量儀等高新放療設備,能開展普通放射治療及三維適形調強放射治療。科室能瞄準國際最新腫瘤治療方法,注重每個治療環節及過程,保證質量,盡最大努力滿足日益增長的臨床腫瘤治療需要,每年均收治腫瘤病人1200餘例,特別是鼻咽癌、腦瘤、肺癌、食道癌、乳腺癌、胃腸癌、肝癌、淋巴瘤等常見腫瘤的綜合治療起到根治或姑息性作用。在臨床細緻工作之餘不斷求新創新,開展了多項集放療、化療、生物、放射增敏等腫瘤綜合治療的臨床科研,科室已有5個科研課題得到省廳的支助,特別在肺癌、鼻咽癌、食道癌、 腦瘤的三維適形調強放療計量學研究方面已取得進展。在科研的基礎上已有20篇論著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是泉州地區現代醫學的發祥地,迄今已走過一百二十六年的歷程,現已發展成為我省主要的醫療、教學、科研基地之一,醫院始建於1881年,為英國教會醫院,原名“惠世醫院”,解放後,改為晉江專區第二醫院。1973年升格為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2000年成為福建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2002年成為福建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單位。醫院倡導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結合的治院方略,歷來以外科技術精湛著稱,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率先在泉州地區開展大、中型外科手術,並為泉州地區培養了大批醫學骨幹力量。近二十年來,內科領域在相關學科帶頭人開拓領導下,學科建設長足發展,多個二級專業躍入省內先進水平,其中自身免疫風濕病專業省內領先。現任院長是我省自身免疫風濕病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國家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醫院原址地處歷史文化名城---僑鄉泉州,占地23.07畝,建築面積44557平方米,2006年市政府在東海組團劃撥142.6畝建設我院“東海分院”,該項目現已納入泉州市十一五發展規劃,列為重點項目。

醫院病床編制670張,在編職工1046人,具備高級職稱186人,其中正、副教授91人,有博士研究生導師4人、碩士研究生導師35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擔任專業學會主任委員1人,各專業學會副主任委員(副會長)20人、常務委員(常務理事)30人、委員(理事)86人。

醫院科室門類齊全,設有急診科、內一科、免疫與血液內科、內二科、呼吸內科、神經內科、特需內科、康復科、華僑幹部病房、兒科、中醫科、骨科、普外科、腫瘤與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婦產科、特需產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口腔科、皮膚科、特外一、特外三、手術室、麻醉科等27個臨床科室、35個二級專科,還設有11個醫技科室、ICU、CCU和20個職能科室。在風濕免疫科、超聲醫學科、心血管科、呼吸內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內分泌科、耳鼻喉科、腎內科、肝膽外科、胸外科、消化道腫瘤外科、整形外科、婦產科和眼科等專科尤為專長。醫院擁有核磁共振成像系統(MRI)、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DSA)、螺鏇CT、數位化胃腸造影機、流式細胞儀、PCR儀、彩色都卜勒超聲心動圖、腹部彩色超音波、血液透析機、體外循環機、電子直線加速器、數字高頻攝片機、骨密度儀、乳腺鉬靶、體外震波碎石機、神經電生理檢查儀、電子胃鏡、電子腸鏡、電子支氣管鏡等先進儀器設備。自身抗體譜檢測及內分泌激素測定項目齊全。醫院在開拓醫學新領域、探索新技術新療法方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幾十個新的診療技術達到國內或省內先進水平,如微創外科技術、支氣管鏡介入診療技術、超聲介入診療技術、心血管超聲診斷、放射學介入診療技術、腎移植、角膜移植、全喉切除發音重建術、人工椎體轉換術、臂叢神經損傷修復術、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腦幹腫瘤摘除術、斷指再植術等。優秀的人才、精良的設備和設定齊全的醫學專科為廣大民眾提供了全方位的醫療、保健服務,醫院年門診量50多萬人次、年住院量超過2萬人次、完成各類手術1.6萬餘台。

此外醫院設有自身免疫病研究室、介入超聲研究室、肝膽研究二室、耳鼻喉研究三室、手外科研究室、糖尿病研究室、腎病研究室、骨科生物力學研究室、睡眠呼吸研究室等9個研究室,其研究領域廣泛,研究程度涉及細胞水平及分子水平,2001年以來共有28項科研項目獲得醫學科學技術進步獎,96項研究項目得到政府或研究基金的資助,有1230篇論文發表於國內外學術期刊。醫院作為福建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及省級醫學繼續教育基地之一,還設有12個醫學教研室,並於1998年開始招收全國統招碩士研究生、2003年招收全國統招博士研究生,迄今已招收博、碩士研究生113人。

1981年,經省政府批准,醫院在本省率先建立華僑門診、華僑病區。二十多年來接受大量來自美國、日本、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香港、台灣及其他東南亞地區的病人。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

新中國成立後,更名為福州協和醫院,1959年成為福建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如今這所歷史悠久的醫院已發展成為集醫療、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醫學中心,醫院技術力量雄厚,擁有眾多省內外著名的醫學專家和大批中青年優秀人才,為福建省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國內外享有良好的聲譽。

醫院坐落在福州市中心風景秀麗的于山之麓,現有開放床位1800張,年門診病人125萬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4萬人次,開展各類手術3萬台。現有員工2400餘人,其中正、副高職稱(含教授、副教授)400餘人,擁有博士、碩士學位的醫師占醫師總數的45%,有國家突出貢獻專家4人、省部級優秀專家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2人、入選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人、省廳級“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 64人。

醫院臨床科室齊全,其中血液內科、內分泌內科、普通外科、胸心外科4個學科居全省首批10個重點學科之列,燒傷外科、心血管內科冠心病專業、小兒內科醫學心理學專業躋身省內10個領先醫療特色專業。血液病學專業也是我省“211”工程唯一的西醫臨床重點學科。福建省超聲醫學、院內感染專業質控中心也掛靠在醫院。此外,神經外科、泌尿外科、腫瘤科、消化內科、神經內科、老年醫學科、介入科、超聲醫學科、影像等專業的診療技術也有較突出的優勢和特色。醫院開展了大量的新技術、新項目,其中同種異體心臟移植手術的例數及成功率均屬全國領先,兒童心臟移植填補國內空白;心臟移植後的肝移植、雙肺移植、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白血病、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術、急性心肌梗塞的介入治療、腹腔鏡肝癌、胃癌切除術及結、直腸癌根治術、神經內窺鏡下顱內病灶切除術、超聲造影與超聲介入無水酒精量化治療肝癌等技術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福建省血液病、內分泌、肝膽外科、胸心外科等11個省級研究所及其他8個校級研究機構掛靠醫院,醫院重視發揮科技力量雄厚的優勢,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教育部、省教育廳、科技廳等大量科研課題,在國內外著名學術刊物發表的論文數量以及獲得的國家、省部級等科研成果獎均名列全省衛生系統前茅。

協和臨床醫學院設有39個教研室、1個臨床醫學博士後流動站、18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和3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博士生導師18位,碩士生導師85位。承擔福建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醫學檢驗學、藥學和護理學等專業的臨床教學任務,每年還招收培養博士和碩士學位研究生120餘名。

醫院擁有大批國際先進醫療設備,如:德國西門子雙源64層CT、16層CT、3.0T核磁共振,美國GE公司PET-CT、全數位化血管造影機(DSA)、雙探頭SPECT,美國瓦里安直線加速器及GE大孔徑CT模擬定位機,美國準分子雷射治療儀、癲癇刀,德國多尼爾多力王者體外震波碎石治療系統,法國雙能全身骨密度儀,頭顱伽瑪刀等,設備總值超過3億元,其中100萬元以上設備有42台。醫院初步實現了管理電腦化及後勤服務社會化。

醫院1994年被衛生部評為福建省首批“三級甲等醫院”,並先後被授予“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創建‘以病人為中心,優質服務’百佳醫院”等稱號。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

醫院座落在福州市鼓樓區楊橋中路246號,建設有一幢6330m2的七層門診病房綜合大樓。 醫院設有牙體牙髓(黏膜)科、牙周科、口腔預防科、 兒童牙科、口腔全人醫學中心、口腔頜面外科(包括門診、病房、整形美容等)、種植牙科、口腔修復科、口腔正畸科、交通路門診部、綜合科、貴賓室等臨床診療科室。

醫院專業技術力量雄厚。從1998年2006年,醫院通過引進、培養、繼續教育等多種途徑,凝聚了一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及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才,比例占臨床醫師的50%以上。在這些高級人才中,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入選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3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9人,福建醫科大學學科帶頭人5人、青年骨幹教師5人,還有多名專家在中華口腔醫學會的各學科專業委員會擔任常委或委員。

福建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與附屬口腔醫院合一,承擔為福建省培養高級口腔醫學人才的任務。學院設有口腔基礎醫學、口腔內科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修復學、口腔正畸學等教研室及口腔醫學實驗室和中心實驗室。1999年,經教育部批准,設立口腔臨床醫學碩士點;2003年,國務院學位辦批准口腔醫學專業為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2006年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口腔臨床醫學專業為博士學位授權單位。至此,福建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已形成從學士、碩士到博士的完整學位教育體系,學院(含二級學院)現每年招收本科生近80人、研究生近20人,醫院以良好的學風、教風和教學質量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口腔醫學人才。

醫院在口腔醫學的科學研究方面取得新的進展。醫院獲國家自然基金資助項目、省重大科研項目及其它項目等多項科研課題,獲省科研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省衛生廳科技進步獎2項,並獲省青年科技獎、省運盛科技獎等。

醫院(學院)注重對外交流與合作,國內外口腔醫學界知名專家、教授多次蒞臨醫院講學指導,醫院還與國內重點口腔醫學院校及兄弟醫院,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英國、德國等國際口腔學術界及香港、澳門、台灣等地區口腔學術界保持密切的聯繫,相互學習、開拓創新,為促進口腔醫學事業的發展而竭誠奮鬥。

醫院通過同心同德的努力,現已成為福建省口腔醫學事業發展的中心。醫院現為福建省口腔醫學會、福建省牙病防治指導組的掛靠單位,是福建省執業醫師(口腔類別)技能考試基地,是福建省口腔臨床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試點醫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