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

福建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

對於海峽文交所的經營模式,福建省委省政府富有前瞻性地獨創“福建模式”,即先立足於藝術品實物交易和整體文化產權交易,活躍文化產品市場,盤活各類文化資源。 2012年福建東南將與福建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共同聯辦藝術品拍賣會。 海峽文交所將組建藝術品投資基金,直接對藝術品進行投資活動。

前言

黨的第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文化產業即將煥發勃勃生機,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福建省重點文化項目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是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海峽出版發行集團、海峽都市報社、福建東南拍賣有限公司等機構聯合出資成立,是福建省主要文化企業強強聯手,共同打造的文化產權交易平台。
作為福建省唯一一家省級文化產權交易專業機構,海峽文交所創辦伊始即受到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關注。省委常委、副省長陳樺明確要求,海峽文交所要成為我省文化產業的重要推動力量和文化領域的戰略投資者。
為鼓勵海峽文交所創新文化產業發展方式,福建省政府對海峽文交所的運營也給予大力支持,成立之初就從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中撥專款予以支持,並將陸續給予財政、金融、稅收等各方面的政策扶持。
在黨和國家的推動之下,未來幾年必將是國內文化產業大繁榮、大發展的最好時機。我們也有理由相信,藉助這個時代所賦予我們的機遇,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也將在未來幾年成為促進福建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助推器、成為促進福建文化企業產業化發展的孵化器;並成為促進海峽兩岸文化產業交流合作的重要橋樑、以及面向海峽兩岸及全球的重要文化產權交易平台。
2011年7月26日,福建省省委常委、副省長陳樺在省政府協調會上強調,成立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非常必要,這對福建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有“三個有利於”:即有利於盤活我省文化資源,有利於無形的文化產品產權交易和有利於文化產品融資。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要構建形成政府主導、國有控股、兩岸合作、市場化運作的綜合性文化產權交易平台。
2011年10月28日下午,福建省省長蘇樹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袁榮祥等省領導視察了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的文博會展位,蘇樹林省長及其他省級領導對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給予高度肯定。
2011年12月22日,《中共福建省委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加強我省文化產權交易所建設。

文交所福建模式

福建省委省政府經過認真調研並組建海峽文交所,把海峽文交所定位為:福建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助推器;促進福建文化企業產業化的孵化器;推進海峽兩岸文化產業交流合作的重要橋樑;面向海峽兩岸及全球的文化產權交易平台。
海峽文交所公司經營範圍:為新聞出版物、廣播影視作品、文化藝術產品及創意設計、網路文化、數字軟體、動漫網路遊戲的產品等各類文化產權、著作權提供交易信息服務(不含證券、期貨交易服務);為企事業單位的文化產權、股權交易及資產併購重組提供信息服務;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授權或委託的其他有關產權交易信息的諮詢服務;藝術品銷售及信息諮詢服務。
對於海峽文交所的經營模式,福建省委省政府富有前瞻性地獨創“福建模式”,即先立足於藝術品實物交易和整體文化產權交易,活躍文化產品市場,盤活各類文化資源。今後再根據國務院及監管部門的相關檔案,規範化開展藝術品電子化交易,讓藝術品的虛擬化交易有堅實的市場和產業做後盾。海峽文交所目前已經構建三大平台,即文化產權交易平台、文化產業投融資平台以及藝術產業運營平台,以此撬動文化產業經濟槓桿。“福建模式”在全國文交所中獨樹一幟,已產生良好反響。

搭建三平台, 撬動文化產業經濟槓桿

藝術產業運營平台
一是打造集交流、收藏、鑑賞、拍賣、市場研究等諸多功能於一體的藝術品交易平台。通過與目前省內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品機構省民間藝術館、集珍坊等深度合作,舉辦海峽藝術品交流會、拍賣會,籌建海峽藝術品城,活躍福建的文化藝術品市場,將海峽文交所打造成東南地區藝術品交易的第一平台。
二是和海內外的藝術機構協作,舉辦高峰論壇、藝術沙龍等,聘請國內外藝術品專家,組建海峽文交所的顧問團和專家委員會,藉助“智囊團”的智慧,為福建的藝術創作和文化運營引進新的理念,借鑑成功的藝術品市場運作模式和經驗,培育全新的藝術品市場,運用國際成熟的運營模式,引導福建的藝術品市場儘快和國際藝術品市場接軌。
三是打造藝術創作的孵化基地,與省內外優秀藝術家簽約,為藝術家提供全方位的宣傳,傳播他們的藝術創作理念,協助藝術家在國內外推廣他們的作品。同時,通過藝術基金培育、扶持一批具有潛力的青年藝術家,收購他們的優秀作品,為年輕藝術家自由創作提供資金保障,讓海峽文交所成為年輕藝術家的“藝術銀行”。
文化產權交易平台
文化產權交易,是文化企業無形資產價值量化和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重要環節,做為唯一一家由福建省政府批准成立的文化產權交易所,海峽文交所文化產權交易平台將打造公開、公平、公正、規範的平台,促進各類文化產權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流動,實現資源共享。
文化產權交易平台,將推動各種所有制的文化、智慧財產權、債權、股權交易;撮合文化類企業投資、諮詢、併購重組、融資、產權股權交易;促進新聞出版發行、廣播電視電影、文化藝術、文化創意等領域相關的產權交易。
海峽文交所將設定一個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交易大廳,搭建一個以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網站為主的電子交易系統,發布各類文化產權交易信息,同時建立一支文化經紀人隊伍,籍此盤活我省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投融資平台
文化產業投融資平台旨在促進文化產業和金融業結合發展,不斷完善福建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建立服務於文化產業的健全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與金融機構以及國內部分文化產權交易機構和投資機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為文化企業提供各具特色的間接融資、直接融資和其他金融服務,基本可以滿足不同規模文化企業或文化產業項目的融資需求。
海峽文交所將把文化產業投融資平台逐步建設為集文化產業投融資信息交流、政策對外發布、金融業務線上辦理、金融品種發行、項目諮詢投資、產品展示交易、行業知識普及等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共服務平台。
海峽文交所將籌劃組建文化投資基金,用於直接扶持我省的中小型文化企業,為他們提供資金支持。同時,海峽文交所文化基金也將介入優秀的文化項目,增強自身造血功能,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重點項目介紹

主辦海峽藝術品交流會
福建海峽藝術品交流會的宗旨是為收藏愛好者打造一個規範有序、公開透明的藝術品流通渠道。“藝術品交流會”模式簡單地說,就是由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先向收藏愛好者徵集藏品,經專家組鑑定評估後,將品質不佳或價格虛高的藏品剔除,甄選優秀藏品與送件人協商,簽訂委託銷售協定,定期舉辦交流會展覽並明碼實價進行銷售。這種交易模式可以有效結合展會和經紀人的優勢,對買賣雙方均有保障。藝術品交流會模式的誕生是對以往市場交易體系的有效補充,被業界稱之為藝術品市場中,除個體交易、商鋪經營以及拍賣會這三種交易方式之外的第四種交易形態。目前福建海峽藝術品交流會,在收藏愛好者當中獲得良好的口碑,影響深遠。


聯辦福建東南藝術品拍賣會
福建東南拍賣有限公司是福建最具規模的藝術品拍賣企業,每年定期舉辦大型藝術品拍賣會,2011年福建東南拍賣全年總成交金額達1.92億元。目前福建東南專注於當代工藝美術市場,經營門類包括壽山石雕、漆藝漆畫、古典紅木家具、竹木雕刻等藝術品。
在壽山石拍賣市場中,福建東南憑藉良好的美譽度始終保持較高的市場份額,在2011年,福建東南的壽山石拍賣業務總規模已達1.65億元,已經成為這一細分市場中名副其實的領軍企業。由於影響深遠,福建東南每場拍賣的成交結果均被業界及收藏愛好者視為壽山石市場的行情風向標,成為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的重要參考。
2012年福建東南將與福建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共同聯辦藝術品拍賣會。在藝術品拍賣領域,福建東南已經構築非常深厚的基礎,而福建海峽文交所的參與,將利用自身平台優勢,藉助文交所對文化資源和金融資本的整合能力,對原有業務進行最佳化,精煉雙方在文化層面上的軟實力,提升雙方的品牌效應。福建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和福建東南拍賣的強強聯手,將共同促進福建藝術品拍賣行業的健康發展,同時也將在國內藝術品市場中開拓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簽約省內外優秀藝術家
海峽文交所將與部分藝術家進行深度合作,藝術家為文交所提供質量上乘的優秀作品,並保證為其獨立創作的作品,定期出讓給文交所。藝術家也可選擇將其作品以授權的形式交由文交所包裝、宣傳、推介,並以雙方約定方式分享收益。
海峽文交所還將培養一批具有潛力的青年藝術家,鼓勵年輕藝術家進行創作,並為他們的藝術生涯提供有力保障,給他們更自由的空間專注於藝術創作。
組建藝術品投資基金
海峽文交所將組建藝術品投資基金,直接對藝術品進行投資活動。藝術品投資在國內是一種新興的財富管理模式,在西方已開發國家,藝術品投資與證券、房地產並列為三大投資項目,據權威機構統計,過去十年中藝術品投資回報率遠高於股票。海峽文交所將借鑑國內外成熟的管理經驗,以獨到的審美理念建立完善的藝術品投資體系。在具體的投資方向上,海峽文交所將立足福建,充分發揮福建當代工藝美術大省的資源優勢,挖掘壽山石雕、漆藝漆畫、沉香木雕等各個門類投資價值,並根據市場變化逐步拓展其他門類的投資方向。
承辦《集珍》雜誌
《集珍》做為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承辦的藝術類期刊雜誌,將以推動文化產業,特別是藝術產業健康發展為使命,在藝術珍品和市場之間架設起一座信息橋樑。
《集珍》將展現福建文化產業、藝術品市場的發展現狀,闡述產業發展的先進理念和經驗,讓所有與文化產業相關的思想、觀點在這裡交鋒碰撞,推動我省文化產業的創新。
《集珍》將重點關注海內外當代工藝藝術的市場走向,通過對各領域藝術市場的深入觀察和分析,幫助海內外收藏家及藝術愛好者建立正確藝術品投資理念,幫助他們作出正確的收藏式投資的決策。
籌建海峽藝術品城
海峽藝術品城,簡單的說,就是把宜家家居(倉儲購物)、藝術博覽會(藝術品大集聚)和淘寶網(低價)的優勢結合在一起,讓藝術品實現超市或百貨式銷售,讓藝術品真正走向大眾。
海峽藝術品城,將涵蓋原創藝術品和藝術衍生品交易,還將引進一些藝術創作工作室根據市場需要開發的項目。海峽文交所還將用連鎖經營的方式推廣海峽藝術品城模式。
介入重點文化項目建設
海峽文交所將發揮文化產業助推器的作用,介入一些文化產業項目的開發和運營,同時,將以投資入股等方式介入部分重點文化項目的建設。

公司架構

股東介紹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
成立於2002年8月25日,是福建省首家傳媒集團。歷經8年多的發展,現已形成具有10報10刊多網站的報、刊、網立體化傳媒格局,以及下屬40多個經濟實體的大型產業集群。
海峽出版發行集團
成立於2010年12月30日,是以出版發行、印刷複製、文化創意為主業的國有大型文化企業。集團下轄13家出版企業;4家印刷複製企業;72家發行企業;以及5家相關企業。
海峽都市報
作為福建首份全省性市民生活類報紙,海都報創刊至今走過14年的發展歷程,綜合實力、影響力在福建紙媒中遙遙領先了10年。今年,海峽都市報被世界品牌實驗室及其獨立的評測委員會評測為“2011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品牌價值評估為17.62億元,在全國都市類報紙中排名第14,這是連續第三年躋身該榜單。
福建東南拍賣有限公司
福建東南拍賣有限公司是福建最具規模的藝術品拍賣企業,每年定期舉辦大型藝術品拍賣會,2011年福建東南拍賣全年總成交金額達1.92億元。目前福建東南專注於當代工藝美術市場,經營門類包括壽山石雕、漆藝漆畫、古典紅木家具、竹木雕刻等藝術品。尤其是當代壽山石雕拍賣業務,由於率先對拍品保真並切實履行承諾,始終堅持規範的運營,在業界及收藏愛好者心目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譽和口碑。

標誌釋義


標誌以藝術的手法將“福建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中“福建”拼音首字母“ F、J ”加以演變,組成“ H ”的變體,代表“海峽”的拼音首字母。
標誌暗合傳統太極圖的圖案,以“斷”強化“續”,以“分”形成“合”,與太極陰陽循環的傳統文化相契合,體現出企業與客戶之間平等互信、相互依存的關係;
標誌圖案中紅色與黑色部份單獨來看,呈雙手互握的形態,表達了企業聚各方力量、強強聯手,為海峽兩岸客戶共同呈獻一個高層次、高品質產權交易平台。
標誌色彩高雅,黑色象徵沉著和穩重,紅色代表熱情與活力。二者的組合完美詮釋了堅毅與智慧,整個標誌簡潔大方、極具審美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