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英華職業學院

福州英華職業學院

福州英華職業學院,前身為清末教會創建之“英華書院”(俗稱“英華齋”)。時為1881年,至今125年,是一所“百年老校”。解放之初,併入公立。1994年復辦之時,名為“福州英華外國語學院”,發揮自身優勢,旨在專門培養外語人才。2001年,納入高教統招,更名“福州英華職業學院”。提起“英華齋”,福州家喻戶曉,有口皆碑。

基本信息

學院歷史

英華學院,前身為清末教會創建之“英華書院”(俗稱“英華齋”)。時為1881年,至今125年,是一所“百年老校”。解放之初,併入公立。1994年復辦之時,名為“福州英華外國語學院”,發揮自身優勢,旨在專門培養外語人才。2001年,納入高教統招,更名“福州英華職業學院”。
“英華齋”,為現代中國培養了二十多位科學家與院士,為現代中國科學的發展,作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化工之父侯德榜、動力學家沈元、數學家陳景潤……等等,群星璀爛光輝奪目。時至今日,福建尚無一所學校能超越“英華”。“英華”,被譽為“科學家之搖籃”。八閩父老,以子弟入讀“英華”為榮,且為子弟的光明前途而倍感欣慰。

簡介

“英華齋”,為現代中國培養了二十多位科學家與院士,為現代中國科學的發展,作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化工之父侯德榜、動力學家沈元、數學家陳景潤……等等,群星璀爛,光輝奪目。福建尚無一所學校能超越“英華”。

“英華”,被譽為“科學家之搖籃”。八閩父老,以子弟入讀“英華”為榮,且為子弟的光明前途而倍感欣慰。

教師與教學

英華學院具有一支強有力的教師隊伍。100多人之中,教授與副教授占50%;年輕教師則以“研究生”、本科畢業為主。為加強英語口語教學,另聘多位外籍教師。師生比例為1:8.5。英語以30人小班教學。課餘配備調頻發射機,方便學生隨時收聽英語廣播。此外,還與社會團體共辦定期周末“英語角”,均受交口稱讚。

辦學特色

鮮明的“英語”與“計算機”特色;先前,“英華”為教會所創辦,其特色就是“英語”:英語課本、英語教學、英語會話……培養強有力的“英語人才”;而今,優勢依然,宗旨不改。為適應時代之需求,與時俱進,從復辦之日起,就增設了“計算機”專業。增添設備,誠聘專家,嚴格要求,嚴謹教學,已為社會培養了一批“英語+計算機”的雙面人才,為社會所讚譽。

以培養人才為宗旨,不以贏利為目的。學院建設資金,全由海內外校友無償捐贈;經費若有盈餘,則投入基建與設備,擴大教學。培養人才,誠信教學;嚴格要求,嚴謹教學。自始至終,為學院辦學宗旨。

合作辦學

國外:學院與美國新澤西州“世紀大學”結為“姐妹校”。凡“英華”推薦的畢業生,“世紀大學”均承認其所修的課程學分。並提供每年4000美元的獎學金。同時,學院還可推薦優秀的畢業生赴英國安普頓學院留學。

國內:2006年始,學院與省內多家中專聯辦,採用“3+2”培養模式,即“五年專”教學,以擴大教學規模:即中專校完成高中教學任務(即“3”);後送抵學院深造,學習有關專業知識,完成高職課程(即“2”)。

辦學成果

復辦十年,碩果纍纍。畢業生多為外企服務,成為業務骨幹,起著“頂樑柱”的作用,受到用人單位的讚賞。40多人,出國留學;150多人升入本科深造。且各級英語演講比賽,屢屢得獎。如黃堅同學央視英語演講得第10名,為福建唯一選手。在民辦高校比賽中,我院選手多次獲得一、二、三等獎。學院分別被國家授予“民辦教育百強學校”、“民辦高校先進單位”、“社會滿意學校”等光榮稱號。辦學成果,備受好評。

學院發展規劃

福州英華職業學院福州英華職業學院
1、再征地80畝,滿足國家對高職學校校園占地不少於150畝的要求。
2、全日制在校學生規模不少於2000人。招生專業數達到15個以上。
3、大力擴大校區建設。從學院發展戰略需要出發,高起點、高水平進行總體規劃,使之成為特色鮮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富有時代氣息的現代化新校區
4、保證學費收入用於教學經費比例在20%以上,以加大教學基本設施建設的經費投入。爭取使教學和行政用房達4.0萬平方米,五年內增加1.5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值達600萬元以上,圖書資料16萬冊以上,電子圖書20萬冊。
5、建設一支高層次、高學歷、高素質和富於敬業創新的多元化、多結構的教師隊伍。
6、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精幹高效、開拓進取、敬業奉獻的高素質行政管理幹部和政工幹部隊伍。
7、加大學科專業調整建設力度。堅持立足於福州、面向福建,服務于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高職教育方向,建立以文(外語)為主,工、經、管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力爭建設1-2個重點學科。
8、堅持以服務為宗旨,走工學結合道路。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使大多數專業在校外有實訓基地。
9、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保證畢業生就業率達90%以上。

院系設定

學院現有經濟管理系、建築工程系、計算機套用技術系、英語系、公共基礎部等五個系(部),現有室內設計技術、環境藝術設計、建築工程技術、建築工程管理、工程監理、動漫設計與製作、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電子商務、會計電算化、國際商務、物流管理、投資與理財、商務英語、套用英語(涉外文秘方向)、旅遊英語等16個專業或專業方向,在校生2000多人。
經濟管理系
我院經濟管理繫於2010年承擔了國務院委託《職業院校創業教育研究及系列教材開發工程》子課題及實驗學校任務。子課題負責人是福建省教學名師、我院經濟管理系主任戴克商教授,目前課題組已有來自4所本科院校、4所高職院校及5位來自企業的有高職稱的個人近50人的研究團隊。課題已完成以海西經濟區現代服務業為背景,培養“有創辦企業能力的人”為目標的5個專業的調研設計工作,並有10本教材列入國務院委託課題首批出版計畫。培養方案根據海西區發展要求及緊急人才的行業狀況、我院教師隊伍實際及子課題要求,確定“有創辦企業能力的人”的培養先在現代服務業專業試點,選擇教育部高職高專專業目錄財經大類5個子類專業做為切入點研究。這5個專業是:
1、會計電算化(含財務會計、稅務會計、財務管理方向)
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適應海峽西岸地區經濟發展需要,掌握較紮實的會計電算化基礎理論知識,具有良好會計誠信和敬業精神、具備會計核算和操作主流會計軟體能力,掌握計算機套用技能,具有較強創新意識和發展潛力的“有辦企業能力”的套用型、技能型高等職業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質量經營理論與實務、基礎會計、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稅法與稅負規劃、初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財務報表編制與分析、審計學以及專業方向課程。本專業畢業生可自已創業,創建財務代理公司或稅務代理公司。就業者主要面向中小型企業,從事基層的會計核算、會計分析、會計事務管理等工作。包括:中小企業的車間核算、資料統計、倉庫管理、出納、成本會計、進出口業務會計、稅務會計、債權債務會計、總賬會計等崗位;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財稅諮詢等中介機構的代理記賬、審計助理、稅務籌劃等崗位;機關、事業單位的出納、會計等崗位。
2、物流管理(含企業物流、第三方物流、報檢與貨代、港口物流方向)
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適應海峽西岸地區經濟發展需要,具有物流管理基礎理論,良好的現代物流專業操作技能和英語套用能力,能從事現代物流管理工作的“有辦企業能力”的套用型、技能型高等職業技術人才。本專業是省級精品專業。
主要課程:質量經營理論與實務、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貨物學、採購與運輸管理、倉儲與配送管理、物流設施與設備管理、物流成本管理以及專業方向課程。本專業畢業生可從第三方物流、報檢與貨代切入自已創業,就業者在企事業單位從事供應與採購、企業物流管理、倉儲與運輸、國際貨代、港口業務操作與管理等工作崗位的主管或主協、協辦工作。
3、國際商務(國際貿易事務方向)
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適應海峽西岸地區經濟發展需要,具有國際貿易基礎理論,良好的專業操作技能和商務英語套用能力,能從事涉外經濟經營管理和國際商務事務工作的“有辦企業能力”的套用型、技能型高等職業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質量經營理論與實務、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結算、經貿英語函電、外貿單證實務、外貿跟單實務、報關實務、進出口檢驗檢疫實務、外貿貨物運輸與保險、國際市場行銷理論與實務、國際商務談判、國際商法。本專業畢業生可從外貿跟單、報關與貨代等切入自已創業,就業者在國際商務領域第一線的涉外經濟貿易企業及部門從事外貿單證、外貿跟單、報關與貨代等工作崗位的主管或主協、協辦。
4、電子商務(含網路行銷、網路商務策劃方向)
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適應海峽西岸地區經濟發展需要,具有計算機網路技術、商務和企業經營管理基礎理論,良好的專業操作技能,既懂信息技術,又懂現代商務的“有辦企業能力”的套用型、技能型高等職業技術人才。本專業是在校創業實驗班。
主要課程:質量經營理論與實務、消費者心理和行為管理、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市場行銷、電子商務概論與法規、計算機網路、網頁設計與製作、網路行銷理論與實務、網路品牌與銷售促進、電子商務物流理論與創業實踐及專業方向的技能與操作技術等。本專業畢業生可自已創業,就業者在企事業單位從事網站運營、網站策劃/編輯、網站推廣、網路行銷等崗位的主管或主辦、協辦人員。
5、投資與理財專業
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適應海峽西岸地區經濟發展需要,具有紮實的經濟領域、投資領域基礎理論知識,能夠系統掌握“投資與理財”的專業技能,具備從事投資與理財領域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術;能從投資和理財領域切入,成為“有辦企業能力”的套用型、技能型高等職業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質量經營理論與實務、財政與金融、企業經濟活動的價值管理、中級財務管理、成本管理與控制、證券投資實務、期貨投資實務、企業重組與兼併實務、資產評估實務、綜合理財規劃、個人理財實務、保險實務、金融工程實務、風險管理等。本專業畢業生可自已創業,就業者為證券經紀公司、期貨經紀公司、投資諮詢公司、保險公司以及各類商業銀行培養適應崗位能力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學院領導

林於東院長主持學院全面工作
陳和巢黨委書記主持學院黨委全面工作
陳維振副院長分管外事、課程建設、特色建設等工作
林克恩副院長分管行政、後勤等工作
鄭明學副院長主管教學、實訓、招生、就業等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