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籞

禁籞

禁籞,亦作“禁蘌”,漢語辭彙。 拼音:jìn yù 釋義:1、禁苑周圍的藩籬。指禁苑。 2、指宮廷。 3、指宮廷門衛。

詞目

禁籞

拼音

jìn yù

注音

ㄐㄧㄣˋ ㄧㄩˋ

引證解釋

亦作“禁蘌”。

1、禁苑周圍的藩籬。指禁苑。

唐 楊炯 《送并州旻上人》詩序:“風煙淒而禁籞寒,草木落而城隍晚。”

唐 樓穎 《東郊納涼憶左威衛李錄事收昆季太原崔參軍》詩序:“地即故倅天官顧公之舊林,今貳宰君李公 之別業,右抵禁籞,斜界沁園。”

唐侯冽《花發上林》:亂蝶枝開影,繁蜂蕊上音。鮮芳盈禁籞,布澤荷天心。

宋 曾鞏 《橙子》詩:“江湖苦遭俗眼慢,禁蘌尚覺凡木多。”

宋 王禹偁 《園林犬賦》:“若乃風暖掖庭,花繁禁籞,扇挨錦翼之雉,籠近雪衣之女。”

明 謝肇淛《五雜俎·物部一》:“然麟鳳為王者之祥,獅鸇僅禁籞之玩,君子宜何居焉?”

2、指宮廷。

宋 岳珂 《桯史·乾坤鑒法》:“徽祖嘗召之入禁籞。”

明 宋濂 《忠孝堂銘》:“凡於國事,近則服勞禁籞,遠則捍禦邊陲,無一絲不盡於忠。”

清 黃宗羲 《陸文虎先生墓志銘》:“九重禁籞之地,九列大臣之重,一落魄妄男子得以只手障天,狂言作鱷。”

3、指宮廷門衛。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佟襄毅伯》:“故當時禁籞嚴警,有終身列部曹而不識乾清門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