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戢

禁戢

《禁戢》是一種漢語辭彙,意思是禁止;杜絕。出處《東周列國志》第三回。

詞語信息

【詞目】禁戢

【拼音】jìn jí

【注音】ㄐㄧㄣˋ ㄐㄧˊ

【釋義】禁止;杜絕。

【示例】《東周列國志》第三回:“申伯辭曰:‘賞罰不明,國政不清,鎬京亡而復存,乃眾諸侯勤王之功。臣不能禁戢犬戎,獲罪先王,臣當萬死!敢領賞乎?’堅辭三次。平王令復侯爵。”

詳細解釋

本義:

禁止;杜絕。

資料證明:

《資治通鑑·唐武宗會昌三年》:“李德裕 奏:‘……聞党項分隸諸鎮,剽掠於此則亡逃歸彼,節度使各利其駝馬,不為擒送,以此無由禁戢。’”

宋陳亮《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狀》:“私意勝而公法為虛文,不嚴加禁戢,則公道蕩然矣。”

《明史·雲南土司傳三·八百》:“三年,遣使諭刀招散曰:‘朕特頒金字紅牌,敕諭與諸邊為信,以禁戢邊吏生事擾害,用福爾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