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調控委員會

神經調控委員會

神經調控委員會,於2010年10月30日在北京召開,會址設在位於香山腳下的北京三博腦科醫院。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Chinese Neuromodulation Society,簡稱:CNS)成立大會於2010年10月30日在北京勝利召
開。衛生部、民政部、中國醫師協會、北京市衛生局、中國科學院、首都醫科大學等領導親臨大會並與300餘名參會代表共同見證了中國醫師協會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的誕生。學會成立批覆由中國醫師協會會員部主任謝啟麟宣讀。中國醫師協會常務副會長楊鏡、中國科學院院士潘際鑾、首都醫科大學副校長王曉民和衛生部科技教育司司長何維分別向大會致辭,中國科學院韓濟生院士做精彩學術演講,同時大會也收到了來自中國科學院王忠誠院士發來的賀詞。我國著名神經外科專家欒國明教授當選為第一屆主任委員。學會會址設在位於香山腳下的北京三博腦科醫院。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從籌備到成立歷時四年。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專業學術交流平台,該學會的成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既是中國神經調控事業蓬勃發展的體現,也標誌著中國在神經調控領域已站在了世界發展的行列。
神經調控是一門新興學科,它包括對腦、脊髓和周圍神經的電刺激治療及藥物泵植入腦室和脊髓硬膜下腔的治療。其中電刺激治療涉及到各種類型的疼痛、癲癇、帕金森病、精神性疾病、心絞痛、腸激綜合徵及周圍神經血管病變所致疾病。現代神經調控技術的套用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早期主要採用腦深部電刺激(DBS)治療慢性難治性疼痛,在科研及臨床工作者的努力鑽研下,相繼出現了脊髓電刺激(SCS)、周圍神經刺激(PNS 和VNS)以及腦皮層刺激(CS)等治療技術。神經調控通過電刺激或化學劑向身體定向部位的傳遞從而對神經活動加以改變。神經調控技術發展迅速,涉及生物醫學和生物技術等多學科領域,它不但為病人提供了治療的新選擇和可能性,同時也促進了多學科領域眾專家的合作研究。隨著脊髓電刺激的套用,神經調控的概念才逐漸建立起來。神經調控技術在我國開展始於1998年深部腦刺激(DBS)治療帕金森氏病,而後逐漸用於疼痛、癲癇、強迫症的腦深部核團電刺激治療。神經調控技術的實用性強且前景廣闊,目前,世界有超過20個國家和地區率先開展了該技術,在亞洲,中國、日本、韓國、香港和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在神經調控領域已經取得不小的成就,隨著研究的深入及新技術的產生,神經調控技術正在不斷的更新和完善,神經調控事業也在穩步地向前邁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