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軼聞錄

神州軼聞錄

《神州軼聞錄》是1998年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簡段。

內容簡介

《神州軼聞錄》包含《名勝篇》、《民俗篇》、《文化篇》、《名人篇》、《美食篇》等五冊。

《名勝篇》包括:皇宮城闕、園林建築、關山勝跡、寺廟古塔四個部分。

《民俗篇》新春話年畫,端午拉雜談;冬日鬥蟋蟀,伏天說浮瓜;旗人的吃喝,各地的風俗……作者以鄉土懷舊的筆觸,回憶北京和東西南北各地的古老淳樸的民情習俗,別具一格的市井小景和時令趣聞,令人回味。

《文化篇》分為戲曲影劇、古玩書畫、店堂文具、學府書典、文苑逸趣五部分,收144則,多記舊北京文化藝術界遺聞軼事。

《名人篇》本書為著名文史作家周簡段先生在港報的專欄文章名人軼事部分的選編。分五個方面內容:文人學者;書畫篆刻;戲曲曲藝;社會秘聞;武術雜技。

《美食篇》包含飯莊佳肴、茶酒名產、糕點小吃、菜蔬瓜果4部分,收文147篇。

作者簡介

周簡段,著名文史作家、專欄作家。早年生活在北京數十年,交遊廣闊,熟讀前賢文章,博物強記,廣泛涉獵北京的文史掌故、藝苑趣聞、名人軼事和文物珍寶,對風土民情了如指掌。1976年定居香港後,來往於香港和北京之間。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以周續端、周彬、司馬庵等筆名,在香港《華僑日報》《大公報》、台灣《世界論壇報》等多家報紙開設“京華感舊錄”“九州逸趣”“神州拾趣”等專欄,瑣談社會軼聞和文史掌故,深受讀者歡迎;之後談及內容遍及全國各地,專欄易名為“神州軼聞錄”。 1986年,其專欄結集“京華感舊錄”,分藝文、風土、掌故等多種,由香港南粵出版社出版;之後,大陸又先後以“神州軼聞錄”出版他德望文史專欄文字多種,都深受讀者喜愛。本次出版,仍以“神州軼聞錄”為名,精選周簡段原出版過的內容和散軼文章,陸續出版,全面反映周簡段先生所談到的那個時代的戲曲、詩文、楹聯、民俗、書畫、人物、飲食和社會秘聞等。

目錄

《名勝篇》

《名勝篇》序/侯仁之

金子般的心――香港專欄作家周簡段先生/馮大彪

皇宮城闕

太和殿的故事

清帝的“洞房”

乾隆花園在故宮

天壇內有“小皇宮”

囚禁光緒的瀛台

天安門漫筆

釣魚台談往

圓明園的珍貴遺物

德和園內大戲樓

正陽門話舊

話說德勝門

盛夏話避暑山莊

慈禧的保定行宮

北京的牌樓

從王府到帥府

御花園中石子畫

湖畔廢墟覓“清音”

紫禁城內“西洋樓”

河北勝跡媧皇宮

東陵傳聞史家談

煤山無煤話景山

園林建築

什剎海談往

京華古樹縱橫談

陶然亭內本無亭

北京兩座“園中之園”

霜秋葉紅登香山

昆明湖邊說”金牛”

知春亭畔早知春

十七孔橋之美

秦淮畫舫醉遊人

孔子手植檜傳奇

想起了西子湖

“亭”的趣談

孔府花園多軼聞

北海公園鐵影壁

“東方威尼斯”周莊

秋水山莊的情思

孔孟故里古樹奇

頤和園的“借景”

漫話香山之“翠”

閱微草堂何處尋

榮辱坊隨想

孔子故宅詩禮堂

山西洪洞大槐村

華北明珠白洋淀

望江樓上三聯對

嵩陽書院“將軍柏”

西安碑林皆瑰寶

北海公園的傳說。

“茅台”故鄉話玉液

關山勝跡

燕山雄關話居庸

八達嶺由來

老龍頭懷古

避暑勝地話廬山

黃山景色美如畫

泰山石及佛光。

乘筏飄遊武夷山

秀甲九州憶峨嵋

京東第一山

碣石山覽勝

蘇州難忘天平山

昆明龍門遊蹤

北京地名談趣

北京鐘鼓樓

菜市口談往

京橋雜說

“盧溝曉月”懷古

古運河上話魯橋

且說潮州湘子橋

文德橋半邊月亮

折柳送別話灞橋

曲阜鐘鼓樓

價值連城的“魯壁”

孔子礦里有奇石

夫妻合葬第一墳

龍門石窟稀世珍

滄州鐵獅“鎮海吼”

話說南京“總統府”

林森故居聽泉樓

黃鶴樓與《易經》

神奇的黃果樹瀑布

三峽“八陣圖”之謎

天下第一州

南陽多勝跡

塞外青城話“青”

大柵欄滄桑

祁縣喬家大院

趙州橋“仙跡”趣話

“神仙洞府”話羅浮

峨嵋仙山“琴”悠悠

明陵毗鄰古銀山

奇哉,金山嶺長城

巍巍中嶽話嵩山

太行群峰唯蒼岩

尼山聖地奇趣多

沙河鎮北朝宗橋

二閘的野趣

太極聖地陳家溝

三游洞遊記

龍宮探奇

岳陽樓詠嘆調

山溫水軟話紹興

水旱從人的都江堰

天下雄奇嘉峪關

寺廟古塔

京華古剎法源寺

明代弘慈廣濟寺

雍和宮裡的羅漢山

京華尼僧通教寺

“藥都”安國藥王廟

蒲州明珠普救寺

岳飛故里精武廟

津門天后宮

太原名勝數晉飼

燕南東光鐵佛寺

尼山孔子廟

碧雲寺和孫中山衣冠家

湘潭劉烈士飼

六和塔威鎮錢塘江

西湖舊事話雷峰

錦州多遼塔

昭西陵的故事

千年古剎紅螺寺

京城火神廟談往

北京的教堂

王昭君墓之游

武侯祠的對聯和塑像

衢州孔廟

寧波古剎阿育王寺

合肥勝景包公飼

白雲觀中會神仙

陋巷故址有顏廟

夫子廟與十里秦淮

《民俗篇》

序/冰心
《民俗篇》序/胡�青
金子般的心――香港專欄作家周簡段先生/馮大彪
年節
爆竹聲中一歲除
“花炮之鄉”話王口
迎春福、祿、壽
舞獅與要龍
春節逛廠甸兒
漫話“初五開市”
京都焰火憶上元
燈謎瑣談
曲阜元宵點天燈
春節接姑奶奶剪影
端午吃粽子
“女兒節”習俗
七月十五放河燈
中秋話兔兒爺
探親訪友話蒲包
臘八節的來歷
“小年”祭灶
北京人年關搪賬
談剃頭的由來
過年怕剃頭
北京人買年貨
“書春”的筆墨生涯
春節話青田年糕
“竹馬舞”瑣談
晚清官場拜年習尚
“九九歌”與花信風
京東“燈官會”
時令
喜神在何方
二月二,龍抬頭
朝日壇與太陽糕
花朝漫筆
清明時節話上墳
春回大地話風箏
舊京商販吃喝聲
夏天的兒歌
六月六天貺節
扇子的學問
冰窖藏冰與賣冰
秋詞・天河配・節令戲
立冬的聯想
冬至大如年
數九話寒天
圍爐話相思
九九消寒圖
冬至皇家有冰嬉
放荷燈與燒法船
高粱橋踏青
暑天飯食和貼秋膘
冰床一樂事
保定踢毽古有名
案頭清供春意濃
憶傀儡戲
蟋挑盛會憶當年
藥王聖誕與藥王廟
玩賞
民間花會瑣談
騎毛驢逛白雲觀
閒話踩高蹺
蜀中藥王會盛況
祭敖包與敖包相會
雜技表演抖空竹
善撲營與摜跤
漫話吳興拳船
假花搖籃說花市
臘月京城有鮮花
老北京人的鳥趣
馴養蒼鷹
錢市與鴿子
冬日鬥蟋蟀
奇特的馴蛙馴蟻藝人
哈巴狗與袖狗
金華鬥牛風俗
“升官圖”玩法
“面人郎”絕技
“鬃人兒”與“毛猴兒”
揉核桃的奧秘
角燈・泥花・鐵蛋
京城處處扭秧歌
點曲消夏話瞽人
北京民問雜戲
南苑賽馬會
吳橋“獨台戲”
賞雪詠雪正是時
少女遊戲喜“鬥草”
京東玉田的泥玩具
風上
老鼠入年畫
狗年說“狗戲”
牛年說“牛戲”
“羊戲”趣話
旗漢風俗內外城
北京的五大“鎮物”
柳蔭蟬鳴話胡同
天棚魚缸石榴樹
消夏話原棚
湖南會館雜憶
“老字號”的懷念
井窩子與挑水的
茶館・茶攤・大碗茶
北京的縹局
打小鼓的貨源
舊京測字先生
街頭擺棋攤
乞丐王國種種
曲阜祭孔瑣憶
京都花轎絮語。
京城的舊式婚禮
殯儀舊俗小記
北京旗袍的變遷
漫話拉洋車
北京的四輪大馬車
駝鈴斷想
京華“八”字何其多
平湖奇趣西瓜燈
廣西盤瑤入贅婚俗
有趣的“二貴摔跤”
老年間的北京兒歌
闖線摸驢拴娃娃
圓明園龍舟競渡
福州冬節搓九風俗
紙窗之趣
古樸的安塞腰鼓
旗人吃喝習慣
雞餚美味處處香
從“望子”到“幌子”
微山湖畔黎明集
漁民婚俗情趣
漁婦生孩奇俗
苗族的自由戀愛
北京四合院瑣談
婦女纏足話小腳兒
晉南民居地窨院
山西人住的窯洞房
太行山麓“捉黃鬼”
妙趣橫生“抬花槓”
微山湖的漁民葬禮
晉人習俗喜食醋
荷花市場別有趣
蟠桃宮求籤記趣
畲族人的戀情婚俗
且說舊京堂會
春意盎然小金魚兒

《文化篇》

《文化篇》序/季羨林
金子般的心――香港專欄作家周簡段先生/馮大彪
戲曲影劇
慈禧看京劇
北京的戲院和名伶
四大名旦的競爭
“六五花洞”和“四小名旦”
京劇男女同台之始
“鍾位戲”追憶
《大劈棺》和《紡棉花》
“票友”與“票房”
京劇的臉譜
戲裝話舊
“馬鞭”趣談
撒火彩
一柄鑼槌傳三代
中國早期的電影
第一部古裝宮闈歷史片
《紅樓夢》電影話當年
鄭正秋扮演孫中山
曹禹粉墨飾朴園
劉漢臣被殺與《秋海棠》
難以忘懷的“北京劇社”
明清時的“現代戲”
謾話相聲《關公戰秦瓊》
各派名伶爭演三國戲
老街深處古戲樓
藝人愛國諷時弊
名家救戲佳話
梨園名流助學義舉
“四小名旦”與“四白蛇傳”
粉墨登場老報人
評書名家“品八套”
京劇名伶迷評書
舞台戲聯多警世
文玩書畫
古玩雜談
故宮中的兩組珍寶
瀋陽金佛被盜疑案
鄭振鐸義保古董
小金像讓位大銅佛
稀世珍寶大玉佛
琢玉宗師潘秉衡
北京景泰藍
北京的料器
漫話“北京皇宮花”
北京內畫鼻煙壺
寶石旱盆景
花木盆景小憶
名瓷之首話鈞瓷
紫砂與銘刻
宋代名畫留存海峽兩岸
金氏父子兩“畫會”
國畫教材說《畫傳》
徐悲鴻與《八十七神仙卷》
幾經磨難《流民圖》
假畫與鑑別
“二希”外流與回歸
羽扇瑣話
山核桃逸趣
《十竹齋箋譜》滄桑
舊京百業話絕技
神態各異話羅漢
石家大院的匾額
慧眼三傑精玉器
滿族首飾――搬指與戒指
鈴聲嘩嘟扇工來
店堂文具
琉璃廠雜憶
湖筆與“王一品齋”
“老胡開文”的墨
文房墨寶“一得閣”
魏長青制“八寶印泥”
銅墨盒和刻銅
名人歷來喜端硯
齊白石盛讚“刻刀張”
隆福寺街的舊書業
成文厚賬簿店
龍順成的硬木家具
“傻公子”創辦藏書樓
文人多喜龍尾硯
筆都善璉話今昔
學府書典
北京國子監
末科狀元辦學校
京師金台書院.
清代殿試的閱卷
考生望榜諧趣談
協和醫院話滄桑
昔日北平五大學
水水清華八十年
三十年代的教授生活
北京最早的師範學校
貝滿女中狀元多
惜哉,海源閣藏書
佛教大典清“龍藏”
《啼笑因緣》故事的來歷
《康熙字典》背後的人命案
輔仁大學與貝勒王府
文苑逸趣
店鋪匾額與名人
宣南“鐵門”小掌故
巷名求雅反失真
醫聯雜談
約定俗成兒化音
北京歇後語選釋
幾首竹枝詞
北大教授《除夕詩》
彪炳史冊的南社
壬戌羅國雅集
作家說相聲
陸小曼山水長卷題跋
施今墨巧抄妙處方
京華報館憶宣南
中國最早的攝影團體“光社”
漫話中國早期集郵
故宮杯賣黃金器皿
珍貴的月份牌
北京的行業神
且說北京的“四大”
六朝故都話門對
科舉制度趣聯
“一字師”的故事
《啼笑姻緣》雙包案
書畫重結再生緣
韻味無窮的清茶館
古代圍棋有趣話
舊式婚禮與文學
有趣的十二屬相詩
媒人雅稱之趣
《百戰奇略》古兵書
數字詩文妙趣生
中國人喜歡“八”
佛教與放生
北京土話頗有味
“書鄉”自古出人才
白話文對聯有雅趣
北京胡同趣聞
正定府的一首怪詩
有趣的嵌名聯
彌勒佛像趣聯多
婺源桃溪多古橋
京都胡同多名士
京城胡同軼事多
數字聯擷趣
公主下嫁衍聖公
皇室宗親辦報風波
龍生九子不成龍
“(上蒿下木)城”之“(上蒿下木)”字趣談

《名人篇》

暫無

《美食篇》

總序一 梁漱溟
總序二 冰心
序 于若木
飯莊佳肴
乾隆賜匾“都一處”
便宜坊和全聚德
仿膳話當年
龍袍、活魚宴、聽鸝館
歷史悠久致美齋
譽滿京華泰豐樓
萃華樓的雞湯菜
悠久美味話水餃
“八大樓”外又一樓
“八大堂”中惠豐堂
柳泉居與沙鍋居
譚家菜名重京華
阮元與“滿漢全席”
恭王府畔“厲家菜”
“教席”之首兩益軒
東來順如何發跡?
銀錠橋畔烤肉季
清真烤肉宛滄桑
譽滿京華“爆肚王”
津門“天下**坊”
難忘的中立園飯館
秦淮河畔六華春
老店馬祥興的名菜
杭州奎元館的爆鱔面
姑蘇陸稿薦腊味
蛇餐祖師蛇王滿
“改刀肉”和五奎園
憶成都藥膳
秋盡江南蟹正肥
粵菜“東江鹽煱雞”
“貼餑餑熬魚”香又美
石頭門坎大素包
源遠流長話豆腐
“大幹風味”張家菜
臨清與《金瓶梅》食譜
馬敘倫與“三白湯”
茶香酒趣
中山公園的來今雨軒
什剎海茶棚的野趣
上海城隍廟“得意樓”舊話
韻味無窮的清茶館
杭州的茶館
品茗勝地“湖心亭”
閒話龍井茶
茶中**武夷茶
香濃味郁普洱茶
曾國藩與“祁紅”
劉完素與頤春茶
昔日南京茶葉棒
蒙山茶話
大理白族的“三道茶”
“天府之國”多佳釀
金獎佳釀五糧液
追尋文君當爐處
一個清明節兩個杏花村
蘭陵美酒鬱金香
欽定御酒御河春
天津美酒直沽燒
徐水有酒“劉伶醉”
濟寧名酒話“金波”
張士弼與張裕酒
紹興加飯酒上國宴
古傳即墨老酒
曹雪芹家酒四百年
炎夏談啤酒
文學名著中的酒趣
名店特產
醬菜老店六必居
天義成更名天義順
歪打正著兒的天福號
月盛齋的醬羊肉
王致和臭豆腐
宣威火腿馳名中外
扒雞·燒雞·滷雞
紹興腐乳風味獨佳
濟美醬園及“進京腐乳”
玉堂醬園松花蛋
天津冬日話“四珍”
中國三大名醋
銀魚·紫蟹·鐵雀
天津“冬菜”史話
三水五香孟家香乾
漫話“狗不理”包子
梧州的冰泉豆漿
蘇北麻蝦辣又香
九龍江畔品魚香
糕點小吃
南味北設稻香春
“薩其馬”及北京點心鋪
正明齋京味糕點
餑餑名鋪永星齋
小窩頭及其他
京味特產話金糕
京東名店大順齋
冠生園的南味食品
淮揚名點有特色
保定四美齋糕點
“驢打滾”與北京小吃
名目繁多的“炸貨”
《豆汁記》和豆汁
福興居灌腸老鋪
馬玉昆精製白水羊頭
門釘包子雜說
關於炸醬麵
京食美味“茶湯”
冬晨一碗熱麵茶
餛飩·雲吞·抄手
萬順成小吃享譽津門
煎餅果子,鍋巴萊
“賴湯圓”傳奇
米粽·面粽·藤蘿餅
“過橋米線”堪回味
桂林馬肉米粉之妙
博望鍋盔的傳說
山西民間小吃“頭腦”與“帽盒”
蔬菜瓜果
大白菜上宴席
燕市名蔬話茄子
山中之珍——香菇
漫話山東加祥大蒜
惠陽矮陂出梅菜
薺菜·龍鬚菜·榆錢兒
荸薺配菜與藥用
天津蘿蔔賽梨
“澤畔藕”的傳說
山藥人饌香甜脆
芋的文化趣談
櫻桃先百果而熟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深州蜜桃群桃王
辛集鴨梨負盛名
炎夏酷暑話西瓜
話說嘉興無角菱
浙江塘棲枇杷
閩中佳果“漳柑福橘”
圓鈴紅棗的傳說
新秋常念炒栗香
新疆特產哈密瓜
金秋猶憶山里紅
喝了蜜啦——大柿子
後記
從“京華感舊錄”到“神州軼聞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