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墨算盤博物館

神墨算盤博物館

博物館對於傳承和保護珠算文化、研究珠算發展歷史、推動珠算知識普及具有重要意義,為國內外專家及珠算愛好者提供了史料觀摩和參觀學習的場所,將成為人們了解中國古代珠算文化及歷史進程的重要見證。

基本信息

簡介

神墨珠算博物館位於北京市懷柔區,是一所集收藏、研究、展示於一體的綜合性珠算博物館,目前,館內共收錄珍貴珠算資料文獻400餘部,各式古今中外算具及工藝品1000餘件,匯集了古今中外、大小不同、形狀各異、質地多樣的算盤,從日常的銅、木到金、銀、象牙、玉石、瑪瑙、陶瓷、紅木、檀木、景泰藍等等數十種,最長的算盤6米,最小的僅為10毫米,只能用針尖撥動。同時還可以在這裡看到許多已經難以尋覓的藏品,如將算盤做在戒指、筆筒、項鍊、吊墜、帽徽等各種生活用品上,顯示出珠算文化曾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發展史

珠算是中國古代數學在計算方法方面繼籌算之後的又一項重大發明。早在漢代的。《數術記遺》一書中,就曾記載了十四種上古算法,其中有一種便是,“珠算”。據南北朝時數學家甄鴛的描述,這種“珠算”,,每一位有五顆可以移動的珠子,上面一顆相當於五個單位,下面四顆,每一顆相當於一個單位。這是關於珠算的最早記載,與後來流行的算盤並不相同,而且在當時也沒有普及流傳。

算盤算盤
大約到了宋元的時候,珠算盤開始流行起來。元代未年有一本書叫《南村輟耕錄》,其中記載了江南的一條俗諺,說新來的奴僕像“擂盤珠”,不撥自動;過了一段日子像“算盤珠”,撥一撥動一動;到最後像“頂珠,撥它也撥不動了。俗諺里都已經有了“算盤珠”的比喻,說明珠算盤的運用在江南一帶已有了一段時間和一定程度的普及了。不過當時算籌並沒有廢除,籌算和珠算同時並用。
珠算的普及並最終徹底淘汰籌算,這一過程是在明代完成的。當時,由於實用數學和商業數學的發展,迫切要求計算簡捷,速度加快,這就給珠算盤這一計算工具提供了大顯身手的機會。另外,傳統的籌算方法從唐宋以來已經逐漸簡化,並且形成了一套運算口訣。這些口訣用字極少而意義完整,用算籌演算時,往往一念口訣就心算出了結果,而手中的算籌卻還在慢慢排列,這樣便產生了得心不能應手的矛盾。比較起來,在珠算盤上用手撥動算珠的速度要比籌算的排列移動快得多,珠算具有“隨手撥珠便成答案”的優點,因此,一時間珠算風靡海內,很快就在各個方面取代了算籌,並最終把算籌送進了歷史博物館。明代的珠算盤與現代通行的珠算盤完全相同。例如在1578年柯尚迂的《數學通軌》一書中,就曾繪有一個“算盤圖式”。這是一個十三檔的珠算盤圖,每一檔上面兩個珠,下面五個珠,中間用木製的橫粱隔開,與現在的算盤完全一樣。這樣的算盤與日本後來流行的算盤略有不同,日本流行的算盤在橫樑上面只放一顆算珠。橫粱上有兩顆算珠,一方面便於計算中有時需要暫不迸位,另一方面則便於舊制斤兩(1斤=16兩)的加減,所以在實際計算時要比橫粱上只放一顆算珠更加方便。
佛珠算盤佛珠算盤
至於明代珠算的運算口訣,也與今天的珠算口訣大致相同。
如加法口訣為:
“一上一,一下五除四,一退九進一十
二上二,二下五除三,二退八進一十
………”等等。
減法口訣訣為:
“一退一,一退十還九,一上四退五
二退二,二退十還八,二上三退五
………..”等等
乘法口訣即“九九口訣”,如“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之類,除法口訣則沿用元代籌算的“九歸”口訣如:“二一添作五,逢二進成十,三一三十一”等等。這些歌訣相當完善,套用方便,直到現在還在繼續使用。
由於明代珠算非常流行,所以當時有關珠算術的書籍出版了很多。其中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當數程大位的《算法統宗》。程大位是明代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他自幼博覽群書,二十歲後在長江中下游一帶經商,同時不斷研究數學。他遍訪名師,廣搜算經,經多年積累與編寫,終於在六十歲那年完成了傑作《算法統宗》。此書出版後,很快就風行海內並傳入日本。當時凡研究算法者,幾乎都人手一冊。一直到清朝未年,各地出版的珠算書,不是它的翻刻本,就是它的改編本,其流傳之廣泛長久,在中國數學史上是罕見的。
從15世紀開始,中國的珠算盤逐漸傳人日本、朝鮮、越南、泰國等地,對這些國家數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以後又經歐洲的一些商業旅行家把它傳播到了西方。現在,世界各國的學術界一致公認,珠算盤是中國發明的,中國是珠算的故鄉。不僅如此,在世界已進入電子計算機時代的今天,珠算盤仍然是世界上普遍使用的計算工具。即使是在美國、日本等高度現代化的國家裡,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學習使用算盤。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都把珠算列入國小課程,美國還專門派人到日本去學珠算,而日本應考珠算技術等級合格證的人每年都有增加。正如日本珠算教育聯盟會長荒木勛所說:“在中國誕生又傳播到亞洲各國而發展起來的珠算,通過日中兩國專家的合作,正在走向世界範圍的普及。”

相關故事

毛澤東

巧用算盤諺語1958年4月19日,毛澤東主席在廣州“小島”召見衛生部副部長朱鏈。在談話中,朱鏈說:、‘在中醫工作方面過去是定盤珠,現在基本不同了,是算盤珠了。“朱鏈的話說得很有趣,毛主席好奇了:“什麼叫定盤珠、算盤珠?”朱鏈說:“定盤珠是你撥它也不動,算盤珠是不撥不動,一撥就動。衛生部的工作很繁重,但有些工作顯得很被動。”毛主席笑了,他用右手比劃著名撥算盤的樣子說:“對了,衛生部工作有些被動,他們連除四害也信心不足……算盤珠不撥不動,一撥就動。很好,我們大家都來撥。”

周恩來指示

不要把算盤丟掉!
1972年10月14日下午5時30分至9時10分,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西大廳,會見了美籍中國物理學家李政道博士和夫人。在交談中,周總理詢問到美國使用計算機的情況時,李博士首先回答了有關問話,之後又提到:“我們中國的祖先,很早就創造了最好的計算機,就是到現在還在全國通用的算盤。”周總理對李博士的回答,感慨良久,向在座的中央有關同志說出了珠算界奉為經典的名言:“要告訴下邊,不要把算盤丟掉,猴子吃桃子最危險!”他的關於“不要把算盤丟掉”的指示,從此成為激勵和鼓舞中國珠算界積極開拓和發展珠算事業的巨大動力。

陳雲打算盤

1976年11月的一天上午十時左右,陳雲同志來到杭州玉泉公園參觀展覽,當他走到玉泉公園魚池旁的大廳時,看到一位會計正在打算盤算帳,他走過去和藹地要求會計讓他來試試。陳雲同志坐下來,興致勃勃地撥動算珠,的的嗒嗒地打起算盤來,指法嫻熟。新華社記者岳湖同志抓住機會,拍攝到一張珍貴的照片。陳雲笑盈盈地打算盤的照片,不但生動地表明了他對算盤的肯定和珍愛,而且深刻地表明他對發展珠算事業寄予殷切的期望。1982年1月,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朴初同志見到此照片,一時詩興大發,揮筆作詩一首:“唯實是求,珠落還起。加減乘除,反覆對比。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老謀深算,國之所倚。”詩句既是對陳雲同志為國理財業績的讚譽,同時也是對我國珠算工作者的勉勵和鼓舞,尤其是“唯實是求”四字警句,更成為一切財務工作者的座右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