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灣哨卡

神仙灣哨卡

位於喀喇崑崙山脈中段、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皮山縣境內。這裡的海拔高度為5380米,年平均氣溫低於零度,晝夜最大溫差30多度,冬季長達6個多月,一年裡17米/秒以上大風天占了一半,空氣中的氧含量不到平地的45%,而紫外線強度卻高出50%。

地理位置

這裡是不折不扣的“高原上的高原”。建哨初期,官兵們靠著一頂棉帳篷、一口架在石頭上的鐵鍋,每天吃壓縮乾糧、喝70多度就沸騰的雪水,硬是在被醫學專家稱為“生命禁區”的地方站住了腳,牢牢地守住了祖國的西大門。

從那時起,一代代神仙灣人在這裡為祖國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譜寫著一曲曲邊防軍人衛國戍邊的讚歌。

發展歷史

1982年,中央軍委授予神仙灣哨所“喀喇崑崙鋼鐵哨卡” 榮譽稱號,人們都知道,在遙遠的喀喇崑崙山上,有一個最高、最苦、最讓人崇敬和牽掛的小小哨所——神仙灣。 喀喇崑崙山脈是世界山嶽冰川最發達的山脈之一。它位於中國、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國的邊境上。山脈的寬度約為240公里,長度為800公里,平均海拔超過5000米;擁有8000米以上山峰4座,7500米以上山峰15座; 山脈冰川發達,總面積達1.86萬平方公里,其中長度超過10公里的冰川約為102條。全世界中、低緯度山地冰川長度超過50公里的共有8條,喀喇崑崙就占了6條。雪線的平均高度為5000米。熟悉中國地理的人都知道喀喇崑崙,熟悉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The silk road)有海陸之分

其中的陸路由西漢都城長安出發,經過河西走廊,然後分為兩條路線:

一條由陽關,經鄯善,沿崑崙山北麓西行,過莎車,西逾蔥嶺,出大月氏,至安息,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

一條出玉門關,經車師前國,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蔥嶺,過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漢時遊牧於康居西北即成海、裏海北部草原,東漢時屬康居)。

上千年前,那是條接連中西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道路的商路,當時被稱之為蔥嶺的喀喇崑崙山。

神仙灣當面海拔5570米的喀喇崑崙山口是印度、巴基斯坦與中國新疆之間的傳統商道,也是整個喀喇崑崙山脈最大、最重要的山口。翻開2004年版的新疆地圖,仍然可以在喀喇崑崙山上找到一個被稱為薩木蔥嶺的地方。

中國神話傳說里“ 共工怒觸不周山”、 四大名著《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取經時斗魔降妖的故事,都與喀喇崑崙聯繫在一起。

阿里高原喀喇崑崙山海拔高, 空氣中的含氧量只有平原的一半。過去戍邊官兵用氧要通過千里新藏線從山下往山上調運。 黨中央中央軍委十分關心邊防官兵的 身心健康。11月18日,從阿里高原傳來喜訊:隨著機關幹部將一瓶瓶氧氣從獅泉河和三十里營房兩個制氧站送往雪山哨卡,守衛在阿里高原和喀喇崑崙山上的邊防官兵結束了幾十年來用氧從山下長途調運的歷史,吸氧就地供應、隨時供應的夢想變成了現實。制氧站每小時能生產10立方米優質氧,現在只要哨卡官兵撥一個電話,氧氣當天就能送達連隊吸氧室,隨時都能滿足官兵的吸氧需求。

神仙灣戰士的一天

5月16日,我佩戴列兵軍銜,成為海拔5380米的神仙灣哨所的一名兵,跟隨連隊戰士體驗了一天的“神仙”生活。

8時50分,一輪 金燦燦太陽從雪峰間探出頭來。一聲清脆的哨笛響起。10分鐘後,戰士們喊著口號,列隊出操,先是齊步走,接著一公里小跑。我努力地跟著隊伍走,大口大口喘氣,心跳陣陣加速,最終還是被戰士們遠遠甩在後面。陪著我的指導員黨處照邁著輕快的步子說,哨所海拔高,連隊訓練一般不作劇烈運動,小跑步也如競走一樣。戰士們天天

神仙灣哨卡 神仙灣哨卡

練,個個練出來了。

9時30分,早操結束。戰士們打掃衛生,整理內務,洗漱。

9時50分,早檢查。

10時整,早餐,牛奶、雞蛋,4種鹹菜,主食饅頭、花捲、油餅和稀飯。戰士們吃得津津有味。

10時30分,輕武器射擊練習。戰士們一路軍歌走向打靶場。前兩天,哨所下了一場小雪。靶場上積雪未融。排長劉華強組織驗槍,講解示範要領。戰士們迅速臥姿練習。我趴在冰冷的雪地上,不一會兒,肚皮透心冰涼。陽光照射下,白雪泛起的強光刺得我眼淚直往下淌。旁邊的戰士張國亮把防雪盲的眼鏡摘下來讓給我。20分鐘後,劉排長組織大家活動。戰士們圍坐一圈,唱歌、跳舞。歌聲、掌聲、歡笑聲響徹雲霄。

12時30分,連長馬春林組織戰術演練。隨著急促的哨笛聲響起,各班按戰鬥編組,迅速判斷敵情,分頭向高高的山頭髮起進攻,動作迅猛快捷。劉排長提醒我,不要急跑,小心摔倒。我沒聽勸阻,學著戰士的樣,提槍弓腰,沒跑兩步,小腿打戰,蹲在地上嘔吐起來。5分鐘後,戰士們攻下陣地,站在山頭吼叫。班長王紀明拉著我的手說:“每天我們都要衝陣地、鑽山頭,痛快極了。山再高再險,我們心裡樂意。不能衝鋒陷陣,那還叫神仙灣的兵嗎?”

14時整,午餐,四菜一湯,葷素營養搭配。 14時30分,午睡。

17時整,連隊巡邏隊赴海拔5600多米的點位巡邏,我也全副武裝登上巡邏車。被譽為“生命方舟”的多功能巡邏車前兩年配發哨所,車內集供氧、通信、監控設施於一體,信息化技術含量高。帶隊指導員黨處照告訴我,連隊巡邏點位都在海拔5600米以上的山脊上,遇到大風大雪,巡邏車到不了點位,戰士們徒步也要堅持到點。17時30分,巡邏車在一片冰湖邊停下來。戰士們踏著沒膝的雪,背著槍枝、電台一步一步走向點位。我艱難地挪動著雙腿,忍受不住缺氧的疼痛,打開氧氣袋吸氧,而巡邏戰士們竟沒一人吸。有時在幹部的再三叮囑下,戰士才吸幾口。班長熊濤說:“必須把缺氧扛住,不能天天背著氧氣袋巡邏。”

哨卡戰士 哨卡戰士

19時20分,我們終於爬上海拔5600多米的點位。戰士們顧不上休息,潛伏觀察,檢跡現地。21時30分,我們趕回哨所。 23時30分,戰士們洗漱、就寢。0時20分,黨指導員打著手電查鋪查哨。高原反應讓我徹夜難眠,吃了大把散利痛片還不頂用,只能抱著制氧機吸氧度過長夜。望著窗外的夜空,我感慨萬千。神仙灣不是常人都能待下去的地方,而戍守在這裡的官兵們是憑著“雪山鐵人”的意志在用青春和生命守防啊!現代的崑崙女神: 喀喇崑崙邊防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空氣含氧量不足平原的一半,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大雪封山,部隊與外界隔絕。由於惡劣的環境和自然條件所產生的焦慮、抑鬱、煩躁、恐懼等心理障礙,像幽靈一樣時時纏繞著官兵,揮之難去。

官兵們的心理困惑無時不在牽動著汪瑞的心

2001年6月,汪瑞隨醫療分隊奔赴喀喇崑崙雪山哨卡例行巡診。別的醫生下山走了,而她卻留了下來。她跑遍了喀喇崑崙山上的每一座冰峰哨卡,把美麗的笑容幾乎留給了每一個守防官兵,同時她也取得了極大的收穫,了解掌握了駐高海拔地區官兵的心理狀況,採集了5萬多字的第一手資料,建立了“高原官兵心理檔案”。“女神”和崑崙山的故事:在這裡,女人和綠色一樣稀有,被稱為崑崙山上的“第二輪明月”。記者走過姜雲燕,試圖從一封封熱辣滾燙的邊防官兵來信、一串串被淚水打濕的動人故事和姜雲燕真誠質樸的話語中,解讀以她為代表的邊防女軍人對戍邊官兵的這種深深的情、濃濃的愛。

神仙灣哨卡,1956年建立。80年代初,哨卡的交通、通信、住房和生活條件得到改善。1988年5月,神仙灣哨卡衛星地面接收系統安裝成功。1990年上級又為哨卡修建了保暖哨樓。1994年,神仙灣哨卡官兵用上了暖氣。1998年,“家庭影院”、“全軍影(音)像庫”、衛星電視系統等紛紛落戶雪山哨卡。2001年,南疆軍區投資數百萬元在三十里營房建起了副食品生產基地,確保官兵們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鮮菜。去年,光纜鋪上了雪山,電腦走進了哨所,連隊建起了網路教室。今年,8千瓦太陽能電站、淨水設備、可視電話落戶神仙灣;遠程醫療系統建成並投入使用。

神仙灣哨卡 神仙灣哨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