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風濕藥

祛風濕藥

凡能祛除肌肉、經絡、筋骨間的風濕,並能解除疼痛的藥物稱為祛風濕藥。功用能辛散祛風,苦燥除濕,性溫散寒,能祛除關節、經絡等處的風寒濕邪,達到舒筋、通絡、通痹止痛的目的。

基本信息

概述

獨活獨活
以祛除風寒濕邪、治療風濕痹證為主要作用的一類中藥。以祛風濕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療風濕痹證的藥物,稱為祛風濕藥。根據其藥性或兼有作用,又分為祛風濕散寒藥、祛風濕清熱藥和祛風濕強筋骨藥。
風濕痹證是風寒濕邪侵襲人體,留滯經絡、肌肉、筋骨、關節等處,閉阻氣血,繼而引起肢體疼痛、酸楚、重著、麻木、關節屈伸不利,甚至腫大變形的疾病。邪郁化熱者,還會出現關節紅腫、灼熱。據其風、寒、濕、熱邪氣的偏勝,臨床又有行(風)痹、痛(寒)痹、著(濕)痹及熱痹之分。

功用

此類藥物辛散祛風,苦燥除濕,性溫散寒,能祛除關節、經絡等處的風寒濕邪,達到舒筋、通絡、通痹止痛的目的。有的祛風濕藥還有清熱祛風,通絡止痛及補肝腎、強筋骨的作用。部分祛風濕藥兼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和中化濁,活血解毒,熄風定搐等作用。

適應證 

祛風濕藥多為苦溫辛散之品,故有祛風散寒除濕之功。主要用於關節疼痛,肌肉麻木,肢體重著,遇寒加重、得暖痛減的風寒痹證;有些藥物兼入肝腎,強筋壯骨,適用於風濕日久,肝腎虧虛所致的腰酸腿軟,筋骨無力,肌肉萎縮,關節強直,半身不遂等風濕重證;部分藥物祛風濕而性涼清熱,主治風濕熱邪流注於關節經絡所致的風濕熱痹,證見關節局部紅腫熱痛者。

常用藥物

獨活威靈仙木防己秦艽木瓜蠶沙臭梧桐薟草伸筋草老鸛草透骨草馬錢子八角楓鑽地風徐長卿海風藤海桐皮尋骨風絡石藤雷公藤松節桑枝桑寄生五加皮香加皮千年健接骨木石南葉白花蛇金錢白花蛇烏梢蛇等。其中有些藥還可用治風寒表證,水腫脹滿,暑濕吐瀉,濕熱瘡毒,毒蛇咬傷,破傷風,痙攣抽搐等證。

配伍套用

威靈仙威靈仙
1、套用祛風濕藥須注意因證選藥,首先應根據痹證的邪氣輕重、病程新久及邪正勝衰等不同情況,選擇相宜的祛風濕藥,並作適當配伍。
2、如風邪偏盛,遊走疼痛的行(風)痹,宜用祛風力強的祛風濕藥,並配伍祛風止痛藥,痹證初起而有表邪者,尤應如此。
3、寒邪偏盛,疼痛較劇的痛(寒)痹,宜選用散寒力強的祛風濕藥,並配伍溫經止痛藥。
4、濕邪偏盛,酸楚重著的著(濕)痹,宜選用除濕力強的祛風濕藥,並配伍利濕藥。
5、郁久化熱,關節紅腫灼熱的熱痹,宜選用性偏寒涼的祛風濕藥,並配伍清熱藥。
6、兼有肝腎不足,筋骨痿軟者,宜選用祛風濕、健筋骨藥,並配伍必要的補虛藥。
7、痹證一般均因邪氣閉阻氣血而為病,故各型痹證均宜配伍活血化瘀之藥,以增強療效,故素有“治風先治血”的經驗。

使用注意

1、祛風濕藥(尤其是祛風濕散寒藥)性多偏燥,易傷陰血,故陰虛血虧者應慎用,必要時須配伍滋補精血之品。
2、痹證日久難愈,使用湯劑十分不便,歷來祛風濕之方多作丸劑、酒劑或外用膏劑,以利患者使用;且酒的溫通血脈和助溶作用,還可增強祛除風寒濕邪及活血止痛作用,現代則有膠囊劑、片劑、口服液等多種新劑型。
3、少數有毒的祛風濕藥。應避免過量或使用過久而引起中毒反應。

現代研究

1、祛風濕藥具有不同程度的鎮痛、解熱、抑菌、消炎、抗過敏作用;部分藥還有鎮靜、催眠、抗驚厥,以及利尿、強心等作用。
2、祛風濕藥對西醫診為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肌肉風濕痛、坐骨神經痛、腰脊勞損等病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3、部分藥物對高血壓、中風偏癱、破傷風、心臟病以及腸炎、痢疾等也有治療作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