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農·太也夫

祖農·太也夫

祖農·太也夫(英:Zunun Taipov,俄:Зунун Таипов,1919--1988)中國人民解放軍原高級將領,新疆伊寧人,維吾爾族。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歷任新盟中央組織部部長,1962年叛逃蘇聯。

概況

1944年9月,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個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人民武裝暴動,完全占領了上述三個地區,並成立了新疆民族軍,史稱“三區革命”。祖龍·太也夫是早期的民族軍成員。伊寧起義後,任三區政府監察委員會副主任,政府軍事廳廳長,新疆民族軍副總指揮。1949年8月,黨中央邀請民族軍總司令依斯哈克伯克、第一副司令達里力汗、蘇克爾巴也夫等人參加全國新政治協商會議,8月22日乘飛機經蘇聯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幸全部遇難。1949年12月,民族軍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軍,祖農·太也夫被中央軍委任命為軍區副參謀長,行政八級。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被授予一級解放勳章,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新疆民族分裂勢力抬頭時,他們於1962年鼓動不明真相的六萬餘名少數民族部分軍官和邊境老百姓,一起越境逃亡前蘇聯,製造了震驚中外的“新疆邊境大逃亡”事件。

人物簡介

1949年隨新疆民族軍加入解放軍。

195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8月起到1962年4月任新疆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

1962年4月後離境前往前蘇聯,後參與分離組織活動,晚年定居阿拉木圖,1988年在阿拉木圖病死。

個人經歷

祖農·太也夫 祖農·太也夫

1944年9月2日,新疆北部尼勒克縣烏拉斯台地區人民為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爭取政治民主,民族平等,舉行武裝暴動。不久,這場暴動發展到伊犁地區、塔城地區、阿勒泰地區,亦稱“三區革命”。

伊寧起義後,任三區政府監察委員會。

7月,民族軍主力向塔城、阿勒泰地區進軍,爾後挺進準噶爾腹地。9月下旬,進抵瑪納斯河西岸,與國民黨軍隔河對峙,威脅迪化(今烏魯木齊)。此時,民族軍發展到13個團共3萬餘人。

1946年6月,民族軍按照三區臨時政府與國民黨政府談判簽定的以和平方式解決武裝衝突之條款(即“11項和平條款”)進行整編,部隊減為6個團共1.3萬餘人。

1947年,國民黨政府撕毀協定,武裝進攻阿勒泰和瑪納斯地區,民族軍奮起抗擊,保衛了三區。從1948年起,民族軍參照人民解放軍的政治工作原則教育部隊,官兵關係和軍民關係得到改善。

1949年8月,邀請民族軍總司令依斯哈克伯克、第一副司令達里力汗、蘇克爾巴也夫等人參加全國新政治協商會議,8月22日乘飛機經蘇聯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幸全部遇難。

1949年10月,民族軍為接應人民解放軍入疆,自瑪納斯河以西分別進至東疆和南疆。12月上旬,一部到達迪化,與第一野戰軍第1兵團會師。

根據中央軍委命令,1950年1月10日,民族軍在伊寧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軍,法鐵伊·伊凡諾維奇·列斯肯任軍長,頓星雲任政治委員,伊斯哈科夫·馬爾果夫任副軍長兼參謀長,曹達諾夫·薩伊任副政治委員,努利耶夫任政治部主任,轄第13師,買買提·伊敏諾夫任師長,馬洪山任政治委員;第14師,阿里木堅諾夫·烏拉拜音任師長,胡正任政治委員。另直轄2個騎兵團,共1.3萬餘人,歸第一野戰軍暨西北軍區建制。為了加強對這支民族軍的領導,第一野戰軍領導決定從第1兵團抽調一批優秀的共產黨員。政工幹部到第5軍工作,在該軍迅速建立黨的組織和政治工作制度。使這支民族軍成為在中國共產黨絕對領導下的一支人民軍隊。

主要事跡

1944年伊寧解放組織發起武裝暴動,成立東突厥斯坦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祖農·太也夫任國家監察委員會副主任,後任軍事廳廳長。1945年7月,在伊寧以暴動隊伍組成的游擊隊指揮部為基礎,成立新疆民族軍。帕里諾夫任總指揮,祖農·太也夫任副總指揮,下轄8個團又4個營,1.5萬餘人。同月,民族軍向塔城、阿勒泰地區進軍,爾後挺進準噶爾盆地,9月進抵瑪納斯河西岸,威脅迪化(今烏魯木齊),此時民族軍發展到3萬餘人。1946年6月,民族軍按照叄區臨時政府和國民黨政府“11項和平條款”整編,部隊減為6個團1.3萬餘人。1947年,國民黨軍隊進攻阿勒泰和瑪納斯地區,民族軍奮起抗擊。1949年,民族軍為接應解放軍入疆,進至東疆和南疆,一部到達迪化,與一野部隊會師。1951年1月,民族軍在伊寧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軍,祖農·太也夫沒有在第五軍任職,任新疆軍區副參謀長,1955年授少將銜。祖農·太也夫原是中國雙重國籍,後加入蘇聯籍。

個人榮譽

是早期的民族軍成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被授予一級解放勳章.

叛變祖國

1962年4月祖農·太也夫和新疆軍區另一位副參謀長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少將以深入牧區為名,走村串戶做了大量的煽動工作,加之一大批“克格勃”分子,又以探親訪友,貿易談判為由滲入中國境內,大肆活動。伊寧、塔城、阿爾泰、博爾塔拉、伊犁的政府和軍營都遭到了衝擊和包圍,從阿爾泰、塔城、博爾塔拉到伊犁四個地區,二十幾個縣,在叄千多公里的中蘇邊境上,幾個重要的邊境口岸,滾滾的人流如潮水般涌動了叄天叄夜,白天蘇聯當局用巨大的廣播聲指示方向,夜間則打開探照燈,一道道光柱射入中國境內幾公里遠,在此後的幾個月里,中國共有邊民六萬七千餘人逃到了蘇聯,有兩個縣跑得還剩幾百人。事件發生之後,祖農·太也夫和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寫了報告,要求到蘇聯去。毛澤東知道後說:“人家把手都伸到我們軍隊中來了,我看願意走的不要硬留,我就不相信那邊就是天堂,我也不相信他們這樣做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還有一些人也要走,我看是不是讓賽福鼎同志去做一下工作?”周恩來問。“我看不必了,這件事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說清的,究竟誰是誰非,現在講不清楚,過20年,也許30年,大家會明白的。”毛澤東答道,“願意走,可以歡送嘛!”和祖龍·泰耶夫、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一塊要求去蘇聯的還有40多名校、尉級軍官(批准回國是在1961年,新疆軍事志中二人的任職也到1961年)。

前蘇聯解體後,有3萬餘人聚集在了霍爾果斯口岸以西的潘非洛夫,打著標語,喊著他們是中國人,結果被武警戰士全部擋在了國門之外。過去的中國人以維吾爾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回族居多,漢族也有,但是相當少。他們主要是居住在阿拉木圖、比什凱克,而且多數是農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