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逍遙

社會逍遙或社會惰化也稱社會惰化作用,指群體一起完成一件事時,個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單獨完成時偏少的現象。社會惰化在現實社會中是廣泛存在的,在強調團隊精神的亞洲國家和地區,也同樣如此。

定義

社會逍遙或社會惰化也稱社會惰化作用,指群體一起完成一件事時,個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單獨完成時偏少的現象。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就是典型的社會惰化現象。

概述

達謝爾(J.F.Dashiell)用實驗方法測量了拔河比賽中每個人的用力水平,結果發現,參與的人越多,個人的平均拉力越小。英格拉姆(A.G.Ingham)、拉特納(B.Latane)和傑克遜(J.M.Jackson)等人的研究也發現,隨著共同完成一件事的人數的增加,每個人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也就相應的下降。後來的社會心理學家有關社會惰化現象的研究表明,社會惰化在現實社會中是廣泛存在的,即使是在強調團隊精神的亞洲國家和地區,也同樣如此。

原因條件

觀點是個人的評價焦慮減弱,導致個體在群體中的行為責任意識下降,行為動力相應降低。不過,有的研究發現,並不是任何情況下的群體活動都會出現社會惰化現象。在有些情境下就很少出現社會惰化現象,其條件為:

①群體成員間的關係密切;

②工作本身具有挑戰性,能有效的激發人們的捲入水平;

③以群體整體成功為目標的獎勵機制;

④群體有鼓勵個人投入的團隊精神;

⑤個人相信群體成員也像自己一樣努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