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論文

社會論文

在對社會領域中的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之後,表述科研成果的文章。

用途

社會論文是對社會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做出的的結論性總結,是對社會現象深入分析的結果。撰寫社會論文目的在於,在社會學、政治、法學等相關理論指導下,從巨觀和微觀的兩個角度,分別對社會生活中的社會現象的典型案例等加以深入分析,繼而得出理性的結論,並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解決方案,不斷擴充社會領域的學術理論,擴大社會學研究範圍和領域,可以學以致用,去解決社會發展中的實際問題。更重要的是,撰寫社會論文可以使作者開拓思路,提高認識水平,論文將體現出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實際意義。同時,一篇優秀的社會論文還可以使作者的學術成果、具有開創性的思想觀點得以展示和傳播,與社會學界同仁、廣大讀者互相借鑑,有助於擴大作者的知名度以及在業界、學術界的影響力。

研究內容

研究對象類型

這眾多的定義概括起來,主要分屬於三大類型:第一類側重以社會整體為研究對象。這類觀點的主要代表是孔德、斯賓塞、É.迪爾凱姆等人。其中孔德、斯賓塞在研究整體社會時,強調的是一般社會現象,而迪爾凱姆則強調特殊的社會現象,即“社會事實”。這種觀點形成社會學中的實證主義路線。第二類側重以個人及其社會行動為研究對象。這類觀點的主要代表是M.韋伯等人,形成社會學中的反實證主義路線。這兩類觀點對後世影響至深,後世的許多看法多為這兩類觀點的變形或混成。馬克思主義派的社會學者中,既有主張第一種類型的觀點的,也有贊成第二種類型的。但他們都是以社會和個人的統一為指導的,都贊成馬克思的下述觀點:個人是社會的存在物,應當避免把“社會”當作抽象的東西同個人對立起來;反之,社會又是人們互動作用的產物,是各個人藉以生產的社會關係的總和。至於不屬於這兩大類的其他社會學定義可以看作是第三大類,其中有些觀點影響不小,但都沒有成為社會學發展的主流。

中國社會學界的看法

社會學是關於社會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條件和機制的綜合性具體社會科學。

中國社會學界對社會學的定義,大體有以下幾種看法。

1、側重以作為有機整體的社會本身為研究對象(這裡的社會既包括整體社會,也包括局部社會,即社會的某一方面、某個領域、某個層次)。其代表性觀點有:認為社會學是用科學方法研究社會的治和亂、盛和衰的原因,揭示社會由以達到“治”的方法和規律的學問。這是嚴復首先提出的。他在《群學肄言》的序言中解釋說:“群學何?用科學之律令,察民群之變端,以明既往、測方來也。肄言何?發專科之旨趣,究功用之所施,而示之以所以治之方也。”“群學者,將以明治亂,盛衰之由,而於三者(指正德、利用、厚生──本文作者注)之事操其本耳”。嚴復這樣給社會學下定義,既符合孔德、斯賓塞關於社會學的見解,又具有中國特色。80年代在中國的社會學者中,有人提出社會學是研究現代社會運行和發展的規律性,特別是研究社會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規律性的綜合性具體社會科學。這一定義可以說是沿著嚴復的思路發展的。

2、認為社會學與歷史唯物論一樣是研究社會發展普遍規律的。1949年以前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社會學者李大釗、瞿秋白、李達、許德珩、陳翰笙等人,與俄國的Γ.Β.普列漢諾夫、Н.И.布哈林等人一樣,堅持這種觀點。他們對社會學所下的定義大體相仿:“社會學是一種科學,研究社會上各種現象及其原則與一切社會制度的學問,且用科學的方法,考察社會是何物,發明一種法則,以支配人間的行動”(李大釗:《唯物史觀在現代社會學上的價值》,1920);“社會學者,社會科學之一,其研究之目的在探求社會進化之原理;其研究之方法,在追溯過去以說明現在,更由現在以逆測將來”(《李達文集》第1卷,第237頁,人民出版社,1980);社會學是“研究人類社會之構造,社會構造之存在、發展、變革及其相互聯繫,分析構成人類社會生活的諸要素,及諸要素的性質、諸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關係,探求社會變革的因果關係和法則,以推知社會進行的方法,預測將來的一種學問”(許德珩:《社會科學與社會學》,1936)。

3、認為社會學是研究社會整體及其規律性的。由費孝通主持和指導的、中國社會學重建後出版的第一本《社會學概論(試講本)》,從社會整體的角度來下定義:“社會學是從變動著的社會系統的整體出發,通過人們的社會關係和社會行為來研究社會的結構、功能、發生、發展規律的一門綜合性的社會科學”。台灣省的一些社會學者也持有類似的看法:“社會學是使用科學方法,持守科學態度,以研究人類社會;主要論及社會之構造要素,其起源、發展、成熟與變遷;論述諸社會事象如社會制度、社會系統、社會活動、社會關係、社會運作程式、社會團體等;並想在諸社會事象中尋求或建立普遍性公律、原則、原理等的科學” 4、側重以作為社會主體的個人及其社會行為為研究對象。主張這種觀點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主要以孫本文為代表。他深受芝加哥互動學派心理行為理論的影響,認為社會學的各種定義雖沒有什麼錯誤,“但或失之抽象,或失之廣泛,或失之含糊,或失之狹隘,似均不能認為適當的定義。比較在目前可認為適當的定義,即是:以社會學研究社會行為的科學”(《社會學原理》)。龍冠海對社會學對象的定義也屬於這一類,認為社會學的主要旨趣“是在社會互動或社會關係中的人及其由此所造成的社會體系,社會團體,與社會組織,以及它們之間關係的情形”

特點

科學性(實事求是,客觀)

創見性(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見解)

專業性(針對性、專業術語)

種類

社會論文包含國情國力論文,農村研究論文,人口問題論文,圖書管理論文,倫理道德等社會相關論文

寫作

選題

重要性:科研工作能否順利展開,社會論文是否有價值,是否有成果,研究進展速度甚至成敗;

選題的原則

1、科學性  有價值的論題——亟待解決的問題、社會工作者應該具備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著力關注亟待和難以解決的問題.

2、可行性  喜好、專業、力所能及;(加例子)

資料蒐集

1、文獻檢索

2、實地調查

擬定提綱

論文起草之前,論文構思的表達;作用:從寫作程式上講,它是作者動筆行文前的必要準備;從提綱本身來講,它是作者構思謀篇的具體體現。

提綱的方法

1.先擬標題;

2.寫出總論點;

3.考慮全篇總的安排:從幾個方面,以什麼順序來論述總論點,這是論文結構的骨架;

4.大的項目安排妥當之後,再逐個考慮每個項目的下位論點,直到段一級,寫出段的論點句(即段旨);

5.依次考慮各個段的安排,把準備使用的材料按順序編碼,以便寫作時使用;

6.全面檢查,作必要的增刪。

構思謀篇

社會論文要用大量的資料,較多的層次,嚴密的推理來展開論述,從各個方面來闡述理由、論證自己的觀點 。

基本結構

由序論、本論、結論三大部分組成。

序論、結論這兩部分在提綱中部應比較簡略。

本論則是全文的重點,是應集中筆墨寫深寫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綱上也要列得較為詳細。本論部分至少要有兩層標準,層層深入,層層推理,以便體現總論點和分論點的有機結合,把論點講深講透。

社會論文寫作要求

(一)題名(Title,Topic)

題名又稱題目或標題。題名是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

論文題目是一篇論文給出的涉及論文範圍與水平的第一個重要信息,也是必須考慮到有助於選定關鍵字不達意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可以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信息。 論文題目十分重要,必須用心斟酌選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話:“論文題目是文章的一半”。 對論文題目的要求是:準確得體:簡短精煉:外延和內涵恰如其分:醒目。

(二)作者姓名和單位(Author and department)

這一項屬於論文署名問題。署名一是為了表明文責自負,二是記錄作用的勞動成果,三是便於讀者與作者的聯繫及文獻檢索(作者索引)。大致分為二種情形,即:單個作者論文和多作者論文。後者按署名順序列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對研究工作與論文撰寫實際貢獻最大的列為第一作者,貢獻次之的,列為第二作者,余類推。註明作者所在單位同樣是為了便於讀者與作者的聯繫。

(三)摘要(Abstract)

論文一般應有摘要,有些為了國際交流,還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論文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其他用是不閱讀論文全文即能獲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應包含以下內容:

①從事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內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獲得的基本結論和研究成果,突出論文的新見解;

④結論或結果的意義。

(四)關鍵字(Key words)

關鍵字屬於主題詞中的一類。主題詞除關鍵字外,還包含有單元詞、標題詞的敘詞。

主題詞是用來描述文獻資料主題和給出檢索文獻資料的一種新型的情報檢索語言辭彙,正是由於它的出現和發展,才使得情報檢索計算機化(計算機檢索)成為可能。 主題詞是指以概念的特性關係來區分事物,用自然語言來表達,並且具有組配功能,用以準確顯示詞與詞之間的語義概念關係的動態性的詞或詞組。

注意事項

1、摘要中應排除本學科領域已成為常識的內容;切忌把應在引言中出現的內容寫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對論文內容作詮釋和評論(尤其是自我評價)。

2、不得簡單重複題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題名是《幾種中國蘭種子試管培養根狀莖發生的研究》,摘要的開頭就不要再寫:“為了……,對幾種中國蘭種子試管培養根狀莖的發生進行了研究”。

3、結構嚴謹,表達簡明,語義確切。摘要先寫什麼,後寫什麼,要按邏輯順序來安排。句子之間要上下連貫,互相呼應。摘要慎用長句,句型應力求簡單。每句話要表意明白,無空泛、籠統、含混之詞,但摘要畢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電報式的寫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稱。建議採用“對……進行了研究”、“報告了……現狀”、“進行了……調查”等記述方法標明一次文獻的性質和文獻主題,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為主語。

5、要使用規範化的名詞術語,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新術語或尚無合適漢文術語的,可用原文或譯出後加括弧註明原文。

6、除了實在無法變通以外,一般不用數學公式和化學結構式,不出現插圖、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該文獻證實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縮略語、略稱、代號,除了相鄰專業的讀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現時必須加以說明。科技論文寫作時應注意的其他事項,如採用法定計量單位、正確使用語言文字和標點符號等,也同樣適用於摘要的編寫。目前摘要編寫中的主要問題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現引文,無獨立性與自明性;繁簡失當。

9、論文摘要之撰寫通常在整篇論文將近完稿期間開始,以期能包括所有之內容。但亦可提早寫作,然後視研究之進度作適當修改。有關論文摘要寫作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10、整理你的材料使其能在最小的空間下提供最大的信息面。

11、用簡單而直接的句子。避免使用成語、俗語或不必要的技術性用語。

12、請多位同僚閱讀並就其簡潔度與完整性提供意見。

13、刪除無意義的或不必要的字眼。但亦不要矯枉過正,將應有之字眼過份刪除,如在英文中不應刪除必要之冠詞如a'' an'' the等。

14、儘量少用縮寫字。在英文的情況較多,量度單位則應使用標準化者。特殊縮寫字使用時應另外加以定義。

15、不要將在文章中未提過的數據放在摘要中。

16、不要為擴充版面將不重要的敘述放入摘要中,即使摘要僅能以一兩句話概括,就讓維持這樣吧,切勿畫蛇添足。

17、不要將文中之所有數據大量地列於摘要中,平均值與標準差或其它統計指標僅列其最重要的一項即可。

18、不要置放圖或表於摘要之中,儘量採用文字敘述。

寫作指導

(一)主題的寫法

社會論文只能有一個主題(不能是幾塊工作拼湊在一起),這個主題要具體到問題的基層(即此問題基本再也無法向更低的層次細分為子問題),而不是問題所屬的領域,更不是問題所在的學科,換言之,研究的主題切忌過大。因為涉及的問題範圍太廣,很難在一本碩士學位論文中完全研究透徹。通常,碩士學位論文應針對某學科領域中的一個具體問題展開深入的研究,並得出有價值的研究結論。

社會論文是學術作品,因此其表述要嚴謹簡明,重點突出,專業常識應簡寫或不寫,做到層次分明、數據可靠、文字凝練、說明透徹、推理嚴謹、立論正確,避免使用文學性質的或帶感情色彩的非學術性語言。論文中如出現一個非通用性的新名詞、新術語或新概念,需隨即解釋清楚。

(二)題目的寫法

社會論文題目應簡明扼要地反映論文工作的主要內容,切忌籠統。由於別人要通過你論文題目中的關鍵字來檢索你的論文,所以用語精確是非常重要的。論文題目應該是對研究對象的精確具體的描述,這種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研究結論,因此,我們的論文題目不僅應告訴讀者這本論文研究了什麼問題,更要告訴讀者這個研究得出的結論。例如:“在事實與虛構之間:梅樂、卡彭特、沃爾夫的新聞觀”就比“三個美國作家的新聞觀研究”更專業更準確。

(三)摘要的寫法

社會論文的摘要,是對論文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會根據摘要檢索一篇碩士學位論文,因此摘要應包括:對問題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對使用的方法和研究過程進行的簡要介紹、對研究結論的簡要概括等內容。摘要應具有獨立性、自明性,應是一篇完整的論文。

通過閱讀社會論文摘要,讀者應該能夠對論文的研究方法及結論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因此摘要的寫法應力求精確簡明。論文摘要切忌寫成全文的提綱,尤其要避免“第1章……;第2章……;……”這樣的或類似的陳述方式。

(四)引言的寫法

一篇社會論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幾個部分:1、問題的提出;2、選題背景及意義;3、文獻綜述;4、研究方法;5、論文結構安排。

1.問題的提出:講清所研究的問題“是什麼”.

2.選題背景及意義:講清為什麼選擇這個題目來研究,即闡述該研究對學科發展的貢獻、對國計民生的理論與現實意義等。

3.文獻綜述:對本研究主題範圍內的文獻進行詳盡的綜合述評,“述”的同時一定要有“評”,指出現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講出自己的改進思路。

4.研究方法:講清論文所使用的科學研究方法。

論文結構安排:介紹本論文的寫作結構安排。

5. “第2章,第3章,……,結論前的一章”的寫法是論文作者的研究內容,不能將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區分地摻和進來。已經在引言的文獻綜述部分講過的內容,這裡不需要再重複。

各章之間要存在有機聯繫,符合邏輯順序。

(五)結論的寫法

結論是對社會論文主要研究結果、論點的提煉與概括,應準確、簡明,完整,有條理,使人看後就能全面了解論文的意義、目的和工作內容。主要闡述自己的創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學術領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義。同時,要嚴格區分自己取得的成果與導師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寫作要求

(一)題名(Title,Topic)

題名又稱題目或標題。題名是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

論文題目是一篇論文給出的涉及論文範圍與水平的第一個重要信息,也是必須考慮到有助於選定關鍵字不達意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可以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信息。 論文題目十分重要,必須用心斟酌選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話:“論文題目是文章的一半”。 對論文題目的要求是:準確得體:簡短精煉:外延和內涵恰如其分:醒目。

(二)作者姓名和單位(Author and department)

這一項屬於論文署名問題。署名一是為了表明文責自負,二是記錄作用的勞動成果,三是便於讀者與作者的聯繫及文獻檢索(作者索引)。大致分為二種情形,即:單個作者論文和多作者論文。後者按署名順序列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對研究工作與論文撰寫實際貢獻最大的列為第一作者,貢獻次之的,列為第二作者,余類推。註明作者所在單位同樣是為了便於讀者與作者的聯繫。

(三)摘要(Abstract)

論文一般應有摘要,有些為了國際交流,還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論文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其他用是不閱讀論文全文即能獲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應包含以下內容:

①從事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內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獲得的基本結論和研究成果,突出論文的新見解;

④結論或結果的意義。

(四)關鍵字(Key words)

關鍵字屬於主題詞中的一類。主題詞除關鍵字外,還包含有單元詞、標題詞的敘詞。

主題詞是用來描述文獻資料主題和給出檢索文獻資料的一種新型的情報檢索語言辭彙,正是由於它的出現和發展,才使得情報檢索計算機化(計算機檢索)成為可能。 主題詞是指以概念的特性關係來區分事物,用自然語言來表達,並且具有組配功能,用以準確顯示詞與詞之間的語義概念關係的動態性的詞或詞組。

裝訂規範

封面

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正文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畢業設計小結

附錄

封底

四、 參考文獻格式

序號、作者、書名(論文名)、出版社(期刊名)、出版時間(期刊時間)

註:完成1500字的外文文獻譯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