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調查方法教程

四、訪談法的套用(169) 一、觀察法的類型(192) 一、調查報告的特點(289)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8月1日)
叢書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高職高專社會工作專業系列教材
平裝: 33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4572554
條形碼: 9787504572554
尺寸: 22.4 x 17 x 1.8 cm
重量: 381 g

內容簡介

《社會調查方法教程》依據社會調查的客觀進程撰寫,共分十三章。主要內容包括調查課題的選定、調查研究的設計與社會現象的測量、調查方式的實施與調查資料的各種蒐集方法、調查資料的整理、調查資料的統計分析與理論分析,以及調查報告的撰寫等。《社會調查方法教程》撰寫具有體系的合理性、撰寫的創新性、理論的可讀性和套用的操作性等特色。體系構建基本按照社會調查的選題、計畫、實施、研究、總結來編排;內容撰寫既注意吸收國內外專家學者學科研究的新成果和調查實踐的新經驗,又注重理論上的創新;理論闡述既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又力求對基本原理與方法的介紹深入淺出;實踐套用突出操作性,在反映學科理論體系的同時,主要側重於社會調查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規範、注重體現時代特色的套用實例的舉證。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社會與社會調查(1)
一、社會與社會調查的概念(1)
二、社會調查的主要特點(2)
三、社會調查的基本任務(4)
四、社會調查的突出功能(5)
第二節 社會調查與社會調查方法(7)
一、社會調查方法是社會調查取得科學認識的重要保證(7)
二、社會調查方法在社會調查中得以形成、發展和完善(8)
第三節 社會調查方法的歷史演進(9)
一、古代社會調查方法的發端(9)
二、近代社會調查方法的形成(10)
三、馬列主義調查方法的發展(12)
四、現代社會調查方法的興起(13)
五、中國社會調查方法的演進(16)
第四節 社會調查的方法體系(19)
一、社會調查方法體系內容(19)
二、社會調查方法體系構成(20)
第五節 社會調查方法的實踐運用(22)
一、要遵循社會調查方法論原則(22)
二、要遵循社會調查的基本程式(25)
三、要注重社會調查方法的優選(29)
四、要加強社會調查方法的學習(29)
套用實例(31)
思考練習題(33)
第二章 調查課題的選定(34)
第一節 課題選定的意義(34)
一、課題選擇與確定決定著社會調查的總體方向(34)
二、課題選擇與確定製約著社會調查的整個過程(35)
三、課題選擇與確定關係著社會調查的成果價值(35)
四、課題選擇與確定體現著社會調查的研究水平(36)
第二節 調查課題的類型(36)
一、理論課題與套用課題(36)
二、自選課題與委託課題(37)
第三節 調查課題的選擇(38)
一、課題選擇的前提(38)
二、課題選擇的原則(39)
三、課題選擇的問題(41)
第四節 調查課題的確定(42)
一、初步研究(43)
二、科學論證(44)
三、課題確定(45)
套用實例(45)
思考練習題(46)
第三章 調查研究的設計(47)
第一節 選擇社會調查研究類型(47)
一、社會調查研究的類型劃分(47)
二、描述性研究與解釋性研究(48)
三、橫向研究與縱向研究(49)
四、統計調查與實地研究(51)
第二節 提出研究假設或擬訂調查大綱(53)
一、研究假設的概念(53)
二、研究假設的作用(53)
三、研究假設的形成途徑(55)
四、研究假設的陳述形式(56)
五、調查課題具體化的另種途徑:擬訂調查大綱(56)
第三節 澄清調查研究課題使用概念(57)
一、概念的操作化(57)
二、假設的操作化(61)
第四節 設計社會調查研究方案(63)
一、社會調查研究方案的基本內容(63)
二、社會調查研究方案的設計原則(65)
三、社會調查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研究(66)
套用實例1(67)
套用實例2(68)
第五節 實施調查研究的組織管理(69)
一、調查研究組織管理的必要性(69)
二、調查研究組織管理的內容(70)
三、調查人員的選擇與培訓(70)
思考練習題(72)
第四章 社會現象的測量(73)
第一節 社會測量的概念(73)
一、社會測量的含義(73)
二、社會測量的要素(74)
三、社會測量的特點(75)
第二節 社會測量的尺度(76)
一、社會測量尺度的四種類型(76)
二、社會測量尺度的使用問題(78)
第三節 社會測量的指標(79)
一、調查指標與社會指標(79)
二、社會指標的含義與特點(79)
三、社會指標的類型與作用(81)
四、社會指標體系(83)
五、調查指標設計(85)
第四節 社會測量的信度和效度(87)
一、社會測量的信度(87)
二、社會測量的效度(89)
三、社會測量信度和效度的相互關係(90)
四、社會測量信度和效度的影響因素(91)
五、社會測量信度和效度的提高途徑(93)
套用實例(94)
思考練習題(95)
第五章 調查方式的實施(96)
第一節 普查(96)
一、普查的定義與特點(96)
二、普查的作用與套用(97)
三、普查步驟(98)
四、普查要求(99)
套用實例1(100)
第二節 抽樣調查(102)
一、抽樣調查的定義與特點(102)
二、抽樣調查的作用與套用(104)
三、如何抽取樣本(105)
四、抽樣調查步驟(112)
五、抽樣調查要求(113)
套用實例2(115)
套用實例3(117)
第三節 典型調查(119)
一、典型調查的定義與特點(119)
二、典型調查的作用與套用(120)
三、如何選擇典型(121)
四、典型調查步驟(122)
五、典型調查要求(123)
套用實例4(124)
第四節 個案調查(125)
一、個案調查的定義與特點(125)
二、個案調查的作用與套用(127)
三、如何確定個案(127)
四、個案調查步驟(128)
五、個案調查要求(129)
套用實例5(130)
思考練習題(133)
第六章 調查資料的蒐集Ⅰ:問卷法(134)
第一節 問卷法的特點與套用(134)
一、問卷法的定義(134)
二、問卷法的特點(134)
三、問卷法的局限(136)
四、問卷法的套用(136)
第二節 問卷的類型與結構(137)
一、問卷的基本類型(137)
二、問卷的一般結構(138)
第三節 問卷設計的原則與步驟(140)
一、問卷設計的基本原則(140)
二、問卷設計的主要步驟(141)
第四節 問題與答案的設計(143)
一、問題形式設計(143)
二、問題措辭要求(147)
三、問題次序編排(148)
四、問題數目多少(149)
五、答案設計要求(150)
第五節 問卷的發放與回收(151)
一、問捲髮放樣本量的確定(151)
二、問捲髮放與回收的方式(151)
三、問捲髮放應注意的問題(152)
四、提高問卷回收率的方法(153)
套用實例1(154)
套用實例2(165)
思考練習題(166)
第七章 調查資料的蒐集Ⅱ:訪談法(167)
第一節 訪談法的特點與套用(167)
一、訪談法的定義(167)
二、訪談法的特點(167)
三、訪談法的局限(168)
四、訪談法的套用(169)
第二節 訪談法的類型(169)
一、結構式訪談非結構式訪談(170)
二、直接訪談與間接訪談(171)
三、個別訪談與集體訪談(172)
第三節 訪談法的技術(173)
一、訪談提問技術(173)
二、訪談引導技術(175)
三、訪談追問技術(176)
四、訪談傾聽技術(177)
五、訪談回應技術(178)
六、訪談記錄技術(179)
七、訪談無著處置技術(179)
八、訪談拒答處置技術(180)
第四節 訪談法的程式(181)
一、明確訪談目的(181)
二、做好訪談準備(181)
三、進入訪談現場(183)
四、正式進行訪談(185)
五、適時結束訪談(185)
六、再次訪談情形(186)
套用實例(186)
思考練習題(188)
第八章 調查資料的蒐集Ⅲ:觀察法(189)
第一節 觀察法的特點與套用(189)
一、觀察法的定義(189)
二、觀察法的特點(189)
三、觀察法的局限(190)
四、觀察法的套用(191)
第二節 觀察法的類型與原則(192)
一、觀察法的類型(192)
二、觀察法的原則(194)
第三節 觀察法的實施程式(195)
一、明確觀察目的(195)
二、做好觀察準備(195)
三、進入觀察現場(196)
四、進行觀察活動(197)
五、做好觀察記錄(197)
六、撤離觀察場所(197)
第四節 減少觀察誤差(198)
一、產生觀察誤差的原因(198)
二、減少觀察誤差的方法(198)
套用實例1(199)
套用實例2(200)
思考練習題(201)
第九章 調查資料的蒐集Ⅳ:文獻法(202)
第一節 文獻法的特點與套用(202)
一、文獻法的定義(202)
二、文獻法的特點(203)
三、文獻法的局限(203)
四、文獻法的套用(204)
第二節 文獻資料類型(205)
一、傳統文獻類型(205)
二、網路信息類型(206)
第三節 文獻蒐集與摘取(207)
一、文獻查找方法(207)
二、文獻摘取途徑(208)
三、文獻蒐集要求(209)
套用實例(210)
思考練習題(211)
第十章 調查資料的整理(212)
第一節 資料整理的意義與程式(212)
一、資料整理的意義(212)
二、資料整理的審核(213)
三、資料整理的程式(213)
第二節 資料分組(214)
一、資料分組的意義(214)
二、資料分組的作用(215)
三、分組標誌的選擇(216)
四、資料分組的類型(217)
五、分組資料的匯總(218)
第三節 分配數列(219)
一、品質分配數列(219)
二、數量分配數列(220)
第四節 統計表和統計圖(224)
一、統計表的意義(224)
二、統計表的結構(224)
三、統計表的設計(225)
四、統計表的規則(228)
五、統計圖的製作(229)
套用實例(229)
思考練習題(230)
第十一章 調查資料的統計分析(232)
第一節 統計分析的意義與套用(232)
一、統計分析的意義(232)
二、統計分析的作用(233)
三、統計套用的問題(234)
第二節 單變數統計分析(235)
一、集中趨勢(235)
二、離散程度(240)
第三節 雙變數相關分析(245)
一、相關分析(245)
二、回歸分析(251)
第四節 推論統計(254)
一、參數估計(254)
二、假設檢驗(257)
第五節 計算機在統計分析中的運用(263)
一、計算機在統計分析中廣泛運用的意義(263)
二、計算機在統計分析中運用的一般步驟(264)
思考練習題(265)
第十二章 調查資料的理論分析(268)
第一節 理論分析的基本問題(268)
一、理論分析的突出特點(268)
二、理論分析的主要作用(269)
三、理論分析的基本原則(270)
四、理論分析的一般步驟(271)
第二節 比較分析(273)
一、比較分析的含義(273)
二、比較分析的類型(274)
三、比較分析的原則(275)
第三節 因果分析(277)
一、因果分析的含義(277)
二、因果分析的類型(277)
第四節 結構功能分析(280)
一、結構功能理論的基本觀點(280)
二、結構功能分析的主要內容(281)
三、結構功能分析的一般步驟(282)
第五節 歸納演繹推理(283)
一、歸納法(283)
二、演繹法(285)
思考練習題(286)
第十三章 調查報告的撰寫(287)
第一節 調查報告的含義與作用(287)
一、調查報告的含義(287)
二、調查報告的作用(288)
第二節 調查報告的特點與類型(289)
一、調查報告的特點(289)
二、調查報告的類型(290)
第三節 調查報告的內容與結構(292)
一、標題(292)
二、前言(294)
三、主體(295)
四、結尾(296)
五、附錄(296)
第四節 調查報告撰寫的基本程式(297)
一、提煉和確定主題(297)
二、審讀和選擇材料(298)
三、精心擬訂提綱(300)
四、撰寫調查報告(301)
五、修改調查報告(304)
第五節 調查報告撰寫的其他要求(306)
一、樹立明確的讀者意識(306)
二、注意報告的文體特點(307)
三、強調調查的客觀事實(308)
四、突出調研的時代氣息(308)
五、注重實地調查的寫作(309)
六、重視寫作中的再研究(310)
套用實例(310)
思考練習題(319)
附錄:常用數表(320)
附表1 常態分配機率表(320)
附表2 隨機數字表(322)
附表3 t分布表(325)
附表4 x2分布表(327)
附表5 F分布表(330)
附表6 z和r轉換表(335)
參考文獻(33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