礫苔草

Cyperaceae種中文名: 礫苔草種拉丁名: 礫苔草主要分布於我國東北、西北、西南,在國外蒙古,原蘇聯(中亞、高加索地區)、伊拉克、伊朗、阿富汗也有。

簡介

科中文名: 莎草科
科拉丁名: Cyperaceae
種中文名: 礫苔草
種拉丁名: CarexstenophylloidesV.Krecz.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纖細。稈成束狀叢生,高5–25cm,鈍三棱形。葉片近扁平或內捲成針狀,長於或短於稈,質較硬。穗狀花序卵形或矩圓形,長1一2.5cm,寬5—7mm,小穗3—7個,雄雌順序,通常卵形,雌花鱗片卵形,銹褐色或淡銹色,中間具有1條凸起的脈,邊緣白色膜質。果囊革質,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3.5—4.5mm,寬約2mm,淡褐色或紫褐色,頂端漸狹為較長的喙。小堅果橢圓形,疏鬆地包於囊中(圖82—1)。
地理分布: 礫苔草主要分布於我國東北、西北、西南,在國外蒙古,原蘇聯(中亞、高加索地區)、伊拉克、伊朗、阿富汗也有。

生物生態特徵

礫苔草是苔草屬中較耐旱的一種類型,其生態幅度較廣,在沙質荒漠草原,它是沙生針茅(Stipaglareosa)、石生針茅(S.Klemenzii)、短花針
茅(S.breviflora)及小半灌木蓍狀亞菊(Ajaniaachilleoides)、冷蒿(Artemisiafrigida)、女蒿(Ilippolytiatrifida)等草原群落的伴生種。也
生長於沙質草原、草原化的沙質荒漠、礫石質山地草原和乾早區的鹽化草甸。礫苔草在草原群落中返青最早,在內蒙古一般在4月初即可返青,中、下旬孕穗開花,5月底至6月種子成熟,花果期從4月可延續到7月。

飼用價值

礫苔草是早春家畜最先採食的返青草之一,可為家畜安全渡過春草缺乏季節提供營養條件,對馬、綿羊、山羊它的適口性最高,作者1986年4月末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所作的可食率研究表明,綿羊對該草的可食率最高可達84%。當地牧民認為,春季羊採食此草有加快恢復體力的作用。開花以後對馬、綿羊和山羊也具有高的適口性,牛也喜食,結實後其適口性稍有下降,但其再生草的適口性仍佳。據分析,礫苔草由開花至結實期無氮浸出物的含量均高,而粗纖維的含量較低,粗蛋白質含量居於中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