磴山

磴山

磴山位於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虎山鎮西北部,東距黃海5公里,方圓25公里,主峰海拔358米。

磴山磴山全景
磴山位於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虎山鎮西北部,東距黃海5公里,方圓25公里,主峰海拔358米。從南山門入磴山,首先看到的就是飛流直下的磴山瀑布。瀑布飛瀉千尺,如玉線掛珠,絲絲不斷,瀑布兩側怪石嶙峋,各呈異態。瀑布底為龍潭,龍潭東側為龍女廟,廟內龍女栩栩如生。由龍潭向西,竹林莎莎,重巒迭,松濤滾滾,遮天蔽日嶂。這裡植被保持非常好,其竹林面積達千畝。

簡介

磴山,以整座山的石頭多呈台階狀得名,方圓25公里,東西長約15公里,山勢起伏,由西北而東南,與鳳凰山相接,山麓東距黃海5公里,主峰矗立群峰之北,海拔358米。在舊《日照縣誌》中,磴山被稱為“人間仙境”。從南山門入磴山,首先看到的就是飛流直下的磴山瀑布。瀑布飛瀉千尺,如玉線掛珠,絲絲不斷,瀑布兩側怪石嶙峋,各呈異態。瀑布底為龍潭,龍潭東側為龍女廟,廟內龍女栩栩如生。由龍潭向西,竹林莎莎,重巒迭,松濤滾滾,遮天蔽日嶂。這裡植被保持非常好,其竹林面積達千畝。

磴山美麗的磴山漁池
據《日照市志》“地理環境”篇載:磴山,呈南北走向,山體以片麻花岩為主,由於地處海洋季風區,加上岩石較艱硬,日久年長的流水侵蝕、下切和自然搬運,險峰突兀插天,峰巒疊嶂如畫,大大小小90多座山峰下,分布著眾多峭澗、深潭和小溪,絕妙奇觀,美不勝收,蔥鬱茂林如錦,塘湖如珠似鏡,以險峻、景奇、文化底蘊深邃而聞名遐邇。

磴山南側有一險峰,狀若老虎仰天長嘯,鄉人呼之“虎嘯峰”,峰下三面皆為連片陡峭的光滑岩石,稱為“跌驢板”。在“虎嘯峰”下側,有一深50多米、長800多米的大裂谷,稱“龍潭”,潭水碧綠甘冽,深數丈,上有一線瀑布,其勢如飛,直瀉千尺,如玉線掛珠,絲絲不斷,瀑布兩側怪石嶙峋,各呈異態。“龍潭”東側,有龍女廟,廟內龍女栩栩如生。據說從潭眼投一扁擔,第二天能到東海。潭左側懸崖上有一古老茶樹,樹高九米,粗半圍,樹幹略向東北傾斜,樹冠如傘,罩龍潭之上,葉似桂葉,又似梔子花葉,十分名貴,療病如神。“龍潭”向西,千畝竹林莎莎,遮天蔽日。

磴山傳說

民間老人相傳,古時每年南方有人來採茶,常住在附近邵姓人家,隨采隨炒。一天邵家老人忽然肚疼難忍,炒茶人即為他泡了一壺茶,老人用上一杯,當即病除。老人把殘茶包好擱起來。某年,一樵夫打柴,害肚子疼,老人把殘茶泡與他喝,病當時而愈。可惜此樹前些年被頑童砸壞斷折,後根部發出幾層小枝,照傳說試之,未靈驗,後遂無談論者。

磴山寺

磴山磴山寺
磴山有名寺——磴山寺。從竹林向上,過“呼隆澗”,穿“一線天”,入“抗倭石門”,沿山而上,是一塊面積達一萬平方米的開闊平地,名曰“二百頂子”,傳說此處風水極佳,可出二百名戴頂子的大官。在向前,在兩山之間有一開闊的山間小盆地,這裡坐落著號稱“深山城廓”的“磴山寺”。

磴山寺原名登雲寺,又名紅雲寺。據說當晨曦初露,常見裊裊白雲,繚繞山寺。至旭日初升,雲蒸霞蔚,上有紅雲映綠葉,中有金光斜穿萬千條。遙望磴山寺,似紅雲籠罩,蔚為壯觀。

磴山寺建於明朝初年,為江蘇省東海縣寂藏和尚急弟子開山首創,至清朝順治六年重修,漸具規模。寺坐落於天然絕壁之前,四面環山。古寺分前殿、中殿、後殿。後殿塑準提菩薩。迎面懸書“心同日月”四個大字的橫匾,兩側書有“眾生善惡來眼底,八方憂樂注心頭”的對聯。院中有一“陰陽井”,井水清澈見底,澇不溢,旱不枯,冬暖夏涼,清爽適口。中殿住佛祖如來,迎面懸書“風調雨順”橫匾,兩側書有“日月同懸紅雲寺,風雲常護山中城”對聯。殿前一魚池,清明如鏡,游魚優哉游哉,其樂融融。池中架設石橋,人稱“仙人橋”前殿塑有四大天王,迎面懸書“國泰民安”橫匾,兩側有“世外憑臨三面環山一面水,雲中結構三分人力七分天”。山門外有一石碑,高2米,是清康熙十二丁時撰文《創建鄧山寺碑記》,寺北正面是磴山主峰。峰前一片光崖石,數百對見方寸草不生,也稱一奇。好了,大家登上磴山,看了古寺,請對一副對聯,據說明朝一位名人來此一游,題了上聯:“蹬磴山步步蹬磴山”下聯到現在也無人對上。

遊記詩賦記載

磴山磴山石刻

在《磴山遊記》中,錫榮、牟峰先生這樣記下:

走進……竹園,漫步園中小徑,落葉鋪地如被,竹密參天如織,幼竹拔地竄起,白色包皮逐層脫落,招人駐足觀賞,留步品味。飛鳥成群跳躍於枝葉間嬉戲,語鳴似樂。我們坐在溪邊凸石上小憩,同採摘金銀花的老翁攀談竹園的歷史,老人說:“我爺爺聽他爺爺說,這裡就有竹園,沒有仙人、道家、佛家、名人植竹的傳說”。磴山竹園分布廣,溪邊濕地里長,山坡旱地里生,砂岩石縫中長,可謂:“咬定青山不放鬆”,“一枝一葉總關情”。

據清光緒版《日照縣誌》載: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倭寇荼毒日照,知縣杜一岸奏請獲準,動用皇庫錢糧,燒大磚,築砌日照城垣,設炮台,增建瓮城重門。同時,發動鄉紳富戶出錢財,民人出力,在磴山修圩抗倭。斗轉星移,這抗倭牆寨,已成磴山獨有的人文遺蹟

磴山有72泉108景,歷代文人傳世讚譽之詩十幾首。

如言《游磴山》,清代學者牟世顯的《道中望磴山》,清康熙十一年版《日照縣誌》等。

景點遊覽

龍潭 由南側入磴山,一處瀑布飛流直下,下有深潭,潭水甘洌澄碧,人稱龍潭。龍潭東側有龍女廟。

一線天、呼隆澗 由龍女廟西行,重巒疊嶂的深谷中松濤與溪澗轟鳴,人稱“呼隆澗”。狹窄處仰望只見一束天光,因而又稱“一線天”。

磴山磴山美麗的建築
磴山寺、光崖石 磴山寺原名“登雲寺”,又稱“紅雲寺”。出一線天入“抗倭石門”,向上山勢展開,豁然開朗,出現一片平闊的山地,名曰“二百頂子”,磴山寺落其上。寺院建於明初,為江蘇東海縣寂藏和尚弟子開山創立。清順治時重修。寺院背依磴山主峰,四面環山。寺院分前、中、後殿三進。寺內處處溪、泉連綿,花樹掩映。山門外有清康熙時《創建鄧山寺碑》,碑文保存完整。寺北磴山主峰前百米內石平闊光潔,稱“光崖石”。

黃海九寨溝風景區遊覽

磴山位於美麗的海濱城市——山東省日照市,是由日照磴山寨旅遊景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投資興建的,景區規劃面積20.06平方公里,作為集海、山、林為一體的“山寨文化”型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勝地,為日照市的旅遊資源起到了補充作用,受到了國內外廣大旅遊人士的關注。

第一景區:水竹寨——經“人間仙境”大門,進入水竹寨,通過天潤亭遊覽龍、鳳、龜、蛇、麒麟五瑞雕塑,中華水鄉、千水台,觀全國唯一的金瓦金鑾殿、御道過荷池,看石象、石佛、天外來客。

第二景觀:平安寨——經遇仙堂,傳說朱元璋在此地遇到竹觀音,受其指點,登磴山紅雲寺拜佛,參透禪機後成就大業。參觀全國最高的千手觀音參拜海神媽祖廟和平安殿,此景觀可以參觀三龍吐水奇觀。此外,還可以看到石屋、石鼓等自然景觀。

第三景觀:隱士寨——明末清初以蘇京、王璡、焦竑、王鐸、楊繼盛五位進士以上的名人都曾經在此地隱居,留下詩文和遺物,在此參觀聚賢堂領略中國“隱士文化”。

第四景觀:安東衛炮台,反映全國四大衛之一的海防炮台,在炮台處可觀賞自然奇觀“天佛”。

第五景觀:紅雲寨——參觀紅雲寺、仙人橋、陰陽井。美籍華人丁肇中兒時隨父母住在磴山八卦村,飲用的就是陰陽井的井水。朱元璋就是在這裡看到了“日月同懸紅雲寺,風雨常護山中城”的對聯,建立了大明王朝。這裡還有風水寶地二百頂子的故事,在200多戶人家中,相繼產生了200多位帶頂子官員,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吉祥地。

第六景觀:磴山寨——又名八卦村系西山古村落文化遺址。當年朱元璋為了取回“莫邪寶劍”和抵禦倭寇侵犯,命令軍師劉伯溫設計創建,在這裡有“青鸞銜旗定衛”的典故。

另外民俗寨、東夷古寨、將軍寨、旺里寨四個寨正在規劃之中,整個風景區交通條件便捷,地理位置優越,到海邊只有三公里的路程。景區內分布有包含磴山在內的99座山,99道溝,72泉,108景,它不僅蘊含了上萬年的東夷古文化,而且藉助日照市成為2008年奧運會帆船比賽訓練基地的契機,必將譜寫中華民族光輝燦爛文化的新篇章。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