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坊書簡

磨坊書簡

《磨坊書簡》(法國都德著·龔燦光譯·三聯書店1989年第一版) 最近坊間出了一套“第一推薦叢書”,其中有一冊《磨坊信札》,法國都德著。《磨坊書簡》收文24篇,雖雲書簡,卻不是書信體,只是如書信的交談口氣而已。寫風景,寫風俗,寫百態人生,有獵人,有神父,有農夫,有海員和燈塔守望者,有詩人,有作家,每種人都寫的入木三分。《磨坊書簡》是青年世界文學名著叢書之一。《磨坊書簡》張夏生先生為上海硬筆書法家,近年他以蒙學經典《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朱子家訓》的原文及解讀文字,組合成正楷、行楷兩種書體“合壁”的既可欣賞、臨習,又可閱讀的新型字帖。


經典名著

在法國南方普羅旺斯省阿爾鎮郊外的一座山岡上,有一間荒廢了20年的磨坊。站在這裡,普羅旺斯的美麗景致盡收眼底:陽光下的松林,遠處的阿爾卑斯山峰,寂靜中突然傳來的木笛聲、驢子的鈴聲、鳥的啼聲,這是與喧鬧的巴黎截然不同的環境。法國作家都德一入冬就到這兒休憩,他看到明亮而富有野趣的自然,聽見爽朗熱情的歡聲笑語,身心不禁頓然舒展。他時常從這裡出外週遊或走訪老友,而後回到磨坊,在觀看台上靜坐,追憶那純樸的風情、夢幻的故事、愉快的旅程,在這氛圍中產生了由24篇散文隨筆組成的故事集《磨坊書簡》。

作者風采

都德(1840—1897)法國著名短篇小說家,生於破落商人家庭,生活貧困。1866年以發表散文和故事集《磨坊書簡》成名。1868年發表半自傳性長篇小說《小東西》,以輕淡微諷的筆觸描寫一個無助的少年的痛苦、失望、夢想和愛情的悲歡離合,烘托出資本主義社會的虛偽冷酷。這部小說集中體現了“含淚的微笑”的都德風格,是其代表作。1870年參加普法戰爭,其間所作結集為《月曜日故事集》,其中收集了他的著名作品《最後一課》和《柏林之圍》。戰後他致力於長篇創作,主要作品有《達拉斯孔城的達達蘭》、《富豪》等。一生寫有13部長篇小說,4部短篇小說集。作品善用簡潔的筆觸描寫複雜的政治事件,諷刺資本主義社會的腐朽,對於普通人民寄予深切同情,有“法國的狄更斯”之稱。

銀屏再現

影片《磨坊書簡》根據法國著名小說家都德的同名小說集改編而成。該片別出心裁地以一份荒誕而有趣的賣契開頭,精選了原著的五個各具特色的短篇故事:《科爾尼老闆的秘密》、《戈歇神父的藥酒》、《博蓋爾的驛車》、《田野間的副縣長》、《三場小彌撒(聖誕節的故事)》表現了普羅旺斯的風土人情,抒發了作者深沉的鄉土之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