磜下村

磜下村

【氣候】 【人口】 【勞動人口】

磜下村,著名的華僑之村,長壽村。隸屬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桃源鎮上墩管理區,因村後的瀑布(本地人叫:磜)而得名,典型的客家人家族式聚居地。
磜下村磜下村
【地理概況】
北緯:24'02'12.96" 東經:116'39'21.23",丘陵地形,三面環山,背靠大山,海拔465米。由東開始順時針方向移動,依次是新田面,大龍頭,東角胡,大秧頂,壯盆,格坑,磜底里,橫科,職糾坑,管坑,斧頭山。綠化率達100%。
【氣候】
屬嶺南亞熱帶氣候,常年濕潤多雨,季節分明,特別適合居住,居住此處人皆長壽。
【人口】
常住人口2000人,在外務工人口1500餘人;海外華僑500餘人,遍布美國,加拿大,泰國,日本,英國,法國,菲律賓,越南,旅居香港人口200人,旅居澳門人口100人,旅居台灣人口100人。
【資源物產】
本村盛產:竹筍,柿子,李子,桃子,梨等水果,因本村村民常年對村中的綠化保護甚好,所以山中經常有山豬,鹿,山羊,狐狸,老鷹,鸚鵡,等野獸出沒,此等動物亦屬本村物產。山中盛產各種各樣的名貴藥材和名貴藥草,如雞血藤,葫蘆草,山參,鹿角等……
【行政區劃】
分區:上樓,下樓。鄧氏聚居地和蔣氏聚居地。
【勞動人口】
全村勞動人口1500人,男性占55%,女性占45%。大部分就業人口(95%)從事服務行業,其中從事通訊、批發、零售、進口與出口貿易、飲食及酒店業的占70%;運輸、倉庫5%;金融、保險、地產及商用服務業5%;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5%;從事製造業的只占8%,其他2%。
【宗教信仰】
全村村民95%信仰佛教,5%信仰道教。全村有寺廟1座,位於帝爺宮,名:玄天上帝。祠堂兩座:鄧氏祠堂,蔣氏祠堂。
【語言和文字】
村民皆用漢字書寫,家鄉話是:客家話,凡受過教育的都能說國語,在外務工的皆能說廣州話。經過多年的發展,本村的文化事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現居人口和務工人口中受過文化教育的達90%,高中教育的20%,中專教育的20%,專技術培訓的20%,大學教育的10%。
【節日假日與文化】
磜下的公眾假日融合了東西文化的特色,分別是:春節,天穿(農曆正月二十或二十一),清明節,玄天上帝暖顏(農曆三月初八),四月初八祭阿娘(嚇山豬),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月半(農曆七月十五),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冬至日,除夕(每年農曆最後一天)。
村民的書法水平為本鄉首屈一指,達國家書法二級水平的已超5人,繪畫技巧一流達8人。
【風景】
磜下綠樹繞道,勁松相伴,由南向北的溪流宛如騰飛的舞龍盤踞在村在中間!
磜:高50米,主體部分30米,是本村的象徵,本村的村名亦由此而來。宛如由天而降的銀針直將大山一分為二。春天,涓涓細流;夏日,俗世洪流;深秋,安靜飄逸;寒冬,冷風習習。夜晚無眠時可聽見水聲深遠而清晰,沙沙作聲,有如遠處的琴聲。
蒼松:位於上樓與下樓交接處,估計樹齡已超百年,拔地而起,甚是茂盛,估計已步入中年,樹下有翠竹相伴,水,竹,松相映甚是好看。
勁松:位於帝爺宮的外側,為玄天上帝的守護者。自陡峭中堅挺而立,頑強,堅韌,自強,奮發,絕不向環境妥協,實為磜下人文的象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