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減排先鋒

碳減排先鋒

"在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支持下,碳減排先鋒成員企業自1999年起共累計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約1億噸,比奧地利的國家年排放量還多。 如今整個社會越來越關注綠色產業,而加入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碳減排先鋒項目可為企業獲得更多的社會關注,提升企業的綠色影響力。 soya

設立目的

碳減排先鋒成員企業通過兩個方面的承諾體現其在氣候變化方面的領導力:一是成為行業中溫室氣體減排的領跑者;二是通過積極推廣宣傳其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和氣候問題的解決方案來影響市場、行業及政策走向。
碳減排先鋒標識

項目簡介

“碳減排先鋒項目自1999年建立由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是一個旨在聯合工商界力量參與氣候能源事務的國際平台。目標是促進企業自願實施進大幅超前的溫室氣體減排行動,推動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並積極推廣可持續商業模式和氣候問題的解決方案來影響市場、行業及政策走向。企業和WWF共同選擇第三方技術專家的減排草案,並由WWF進行評估和審定,只有減排目標比申請企業之前的所設目標及行業基準更大幅超前,並彰顯企業應對氣候問題的領導力,才能成為碳減排先鋒。WWF通過碳減排先鋒項目平台,積極促進各企業自覺採取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以達到降低碳排放同時增加企業品牌影響力的雙贏效果。
世界頂尖公司領跑氣候變化應對之道
碳減排先鋒成員企業明白,節能減排與商業增長能夠齊頭並進。這些成員企業不斷利用各種切實可行而且確保利潤收益的方式詮釋著低碳時代的最強音。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碳減排先鋒項目還是一個指南針,它為那些追求最大幅削減企業碳排放、同時實現商業增長和品牌提升的公司提供寶貴指引。該項目成員企業因此能夠更好的將碳挑戰與碳機遇一同納入其長期商業策略,成功將自己轉變為氣候危機的受益者,同時也努力改變其所在行業的商業運行模式。
通過與碳信息披露項目、溫室氣體核算體系、“風能製造”等項目合作,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碳減排先鋒項目為參與企業提供精簡的流程和標準。
在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支持下,碳減排先鋒成員企業自1999年起共累計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約1億噸,比奧地利的國家年排放量還多
在全球範圍內,WWF國際總部委託Ecofys對WWF碳減排先鋒項目進行碳影響分析,結果表明:2011年,WWF碳減排先鋒企業已減排27兆噸碳當量;在1999年至2011年間,減排量已達1億噸碳當量;在1999年至2020年間,WWF碳減排先鋒企業可減排3.5億噸碳當量。如果同行業的其他公司也效仿碳減排先鋒成員企業,那么到2020年,減排量預計將達到5億至10億噸,這一數字占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彌補碳減排缺口》中到2020年“減排缺口”的4%-9%,大致相當於德國的國家年排放量。
“利樂深知行業領袖所應該承擔的責任。而設定遠大的CO2減排目標、與供貨商共同減少對氣候的負面影響、與WWF碳減排先鋒合作都體現著我們希望做領頭羊的雄心。”——丹尼·喬森,利樂公司總裁。
“儘管我們的碳排放只占世界總排放很小的一部分,但要遏制全球變暖、避免災難性後果還需要大家的集體協作,對此,我們也有責任。我們不僅是在履行社會責任,減排投資同時給公司帶來了不小的收益。”——丹尼斯卡納文,強生全球能源高級總監。

發起背景

氣候變化是當今世界所面臨的最嚴峻問題之一,世界上大多數政府已經正式承認人類活動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造成了全球溫度上升,進而導致了全球環境惡化。如果不加以控制,氣候變化會給人類和地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相對於企業來說,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嚴重後果都會如影隨形。
WWF深知倚重化石燃料的能源模式是不可持續的,提出到2050年全球實現100%可再生能源的願景。
WWF碳減排先鋒項目的獨一無二之處在於:該項目不僅鼓勵那些創新和價值驅動型的企業採取一種科學界普遍認可的方式來為減排做出重要貢獻,還為減排目標的設定提供了明確可行的管理方案。
WWF碳減排先鋒成員企業正在引領著綠色經濟的最新潮流。迄今為止,碳減排先鋒成員企業已累計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約1億噸。企業在獲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所能帶來短期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可以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通過目前已經成為碳減排先鋒成員企業的品牌,可以發現,全球的領先企業都渴望能夠更好地理解並掌握新的投資方式,採用更為明智、且已被碳減排先鋒成員企業所驗證過的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碳減排先鋒項目打破了“減排等於損害企業”的誤區,成員企業的實例證明,商業增長與低碳減排不但不矛盾,反而相輔相成。

惠益之道

企業如何面對全球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商業風險?針對這個問題,股東、消費者、金融分析師及媒體都迫切需要一個明確的答案。與此同時,很多國家的環境立法也趨向嚴格。而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碳減排先鋒項目為解答這些難題提供了平台。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碳減排先鋒項目的的惠益之道在於:
提升品牌價值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是世界上最受青睞的環保品牌之一。加入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碳減排先鋒項目不僅表明企業致力於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決心,同時展現企業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領導力,而這也與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目標相一致。如今整個社會越來越關注綠色產業,而加入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碳減排先鋒項目可為企業獲得更多的社會關注,提升企業的綠色影響力。
加入碳減排先鋒的成員企業不僅僅被視為減排實施者,它們也會因為其在構建未來低碳經濟方面所作出的表率而贏得尊敬。同時,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的各種碳減排先鋒宣傳活動以及網路平台的搭建還將增加企業品牌正面宣傳的曝光度。
提高商業收益
碳減排先鋒項目成員企業可以向WWF(世界自然基金會)以及其他項目成員企業借鑑學習企業如何制訂溫室氣體減排戰略、碳排放審計方法及提高企業低碳績效的前瞻性舉措。藉助WWF(世界自然基金會)遍布世界的氣候科學、氣候政策及能源問題專家網路,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可以從低碳經濟的角度為成員企業的商業運作模式提供建議,使企業在競爭中處於領先地位。碳減排先鋒成員企業可以在多個環節發揮作用:從氣候科學研究到公共政策推動,從供應鏈碳減排到制訂低碳物流戰略,從綠色能源使用到碳補償措施等。成員企業在削減其能源成本的同時提高了能效,並開發出創新產品和服務。
改善風險管理
氣候變化可能導致企業所在的市場及商業領域發生重大轉變。而碳減排先鋒戰略就包括如何使企業更好地應對這些改變。減少企業能耗不僅能夠減少貴企業的直接和間接碳排放,還能夠使企業更不易受到化石能源緊缺所帶來的威脅及能源價格波動所造成的影響。
加入碳減排先鋒還將提高企業的公信力,表明企業願意更多地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在競爭尤為激烈的僱主市場,積極正面的品牌形象能夠幫助企業吸引最優秀的員工。
增加合作機遇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組織線上、線下豐富的碳減排先鋒交流與宣傳活動。企業可以在活動中與世界其它領先企業以及政策制定者進行交流,也可以不斷擴大自己在行業內和社會公眾中的影響力。碳減排先鋒項目內部也有各式各樣的論壇,參與者們可以在這個平台交流和分享優秀的實踐經驗,並進行行業內部或跨行業的合作。

項目流程

項目分為初始階段、分析、協商、簽約、實施、評估六個階段。在初始階段,將舉行一個由已遞交申請的企業、WWF(世界自然基金會)以及第三方技術專家共同組成的研討會。
wwf碳減排先鋒項目執行步驟

研討會將共同探討:(1)企業若想成為行業內的低碳高效領跑者,需要採取哪些相關行動;(2)企業將如何制定新的減排目標,使之高於已有或正在實施的減排目標。
一旦WWF(世界自然基金會)、企業及第三方技術專家都明確了合作意願,第三方技術專家會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以及所開展的業務來制定具體減排目標。減排目標以絕對值或碳強度作為衡量標準,且需要在承諾期(一般為五年)內完成。WWF將定期(年度)核查並通報企業減排目標的實施進度與完成情況。
一直以來,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碳減排先鋒項目被定位為全球減排量最大幅超前並且最切實可信的企業環保項目之一。參與企業不僅作為負有極強社會責任感的企業脫穎而出,而且企業的參與通常還能夠得到利益相關方,包括企業股東與全體職員的大力支持。

英利——首箇中國成員企業

英利綠色能源

保定,2013年1月29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與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英利)今日聯合宣布,英利成為中國首家及全球光伏領域首家加入WWF“碳減排先鋒”項目的企業。
作為中國首家公開制訂明確的可再生電力消耗目標的企業,英利承諾,截至2015年底,公司電力消耗總量中至少4%來自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陽能。這一承諾意義重大,因為目前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只有1%來自於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和潮汐能,但不包括核能和大規模水力發電。)
WWF中國區執行長Peter Beaudoin表示:“碳減排先鋒項目要求成員企業彰顯其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領導力,致力於大幅減少碳排放量,推動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並推動氣候問題的解決方案在商業和政策領域的廣泛套用。中國有不少全球領先的製造型企業和不斷增長的創新型企業,我們期待它們成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先鋒。”
“英利非常榮幸成為碳減排先鋒家庭中的首箇中國企業和首個太陽能光伏產品製造商。”英利董事長兼執行長苗連生表示,“作為太陽能光伏套用的踐行者,我們設定的可再生電力消耗目標是切實可行的。我們期待與WWF展開更加廣泛的合作,並攜手碳減排先鋒的其他成員企業,共同推動全球低碳經濟的發展。”
目前,英利已經在廠區內安裝了20多兆瓦光伏發電系統,為組件生產提供綠色電力。加入碳減排先鋒項目後,英利承諾將繼續安裝更多的光伏發電系統,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可再生電力消耗。除了設定可再生電力消耗目標之外,英利還制定了一系列大幅超前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WWF“中國領跑世界革新”項目主任、英利“碳減排先鋒”全球審核委員會成員Donald Pols表示:“英利以實際行動證明,中國企業願意在可再生能源推廣套用方面做出努力。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企業效仿英利模式,建設自己的可再生能源電站,包括屋頂光伏發電系統和大型地面電站。”
截至2015年,英利承諾生產每兆瓦光伏組件的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比2010年降低13%;採購的產品及服務的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比2010年降低7%;上游物流運輸的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比2010年降低10%。此外,在WWF的支持下,英利計畫於2015年推出光伏行業的綠色生產標準,推動光伏行業降低能耗、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比例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

到2015 年,
· 生產每兆瓦光伏組件的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比2010 年降低13%(直接排放及因使用電力和熱能產生的間接排放)。
· 採購的產品及服務的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比2010 年降低7%。
· 上游物流運輸的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比2010 年降低10%。
·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占英利能源消費結構的4% 以上,並力爭達到8%。

英利先鋒舉措

為全世界提供清潔的太陽能電力
截至2012 年,英利已經為全球客戶提供了近6,000 兆瓦高品質的光伏組件,每年可為大約80 萬個家庭提供綠色電力。與傳統火力發電相比,這些光伏組件在25 年生命周期內所產生的綠色電力將減少約2 億噸溫室氣體排放。
持續提升各種能源和資源的使用效率
英利通過能效評估、系統化的能源管理,對生產設備和工藝進行持續改進,有效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自2010 年,英利共節約生產用電4700 萬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約4.65萬噸。
為了實現對各種資源的綜合、高效利用,英利成立了資源綜合再利用委員會,由董事長苗連生及多名高級管理人員構成。同時,英利建立了完善的環境管理體系,對工業廢氣、廢液進行回收及再利用。自2009 年起,英利持續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漿料進行紐約噴氣機隊培訓基地屋頂發電系統回收處理,已累計回收10.5萬噸,回收率高達70%。
提高自身可再生能源的套用比例
英利既是可再生能源套用的倡導者,又是太陽能套用的踐行者,以實際行動不斷提高企業可再生能源的套用比例。目前,英利已經在生產廠區安裝了超過20 兆瓦的光伏發電系統,為生產辦公提供綠色電力。到2015 年,預計企業自身可再生能源電力的使用比例將超過4%,並努力將這個數字提高至8%。
建立雲端溫室氣體管理平台
為了保證減排承諾的順利實現,英利正在籌建雲端溫室氣體管理平台,對組織邊界內的溫室氣體排放進行監測和管理。
攜手合作夥伴、供應商共同實現可持續發展
英利意識到,其經營活動和產品對環境的影響不僅僅局限於自身,上下游合作夥伴的減排也是非常重要的。英利將建立“綠色供應鏈管理計畫”,促進供應商提升能效、減少排放,同時也將把耗能和排放水平作為選擇供應商的重要標準之一。作為降低供應鏈排放的手段之一,英利將與主要供應商攜手,共同推廣FSC(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的環保包裝材料,力爭到2015 年,包裝環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10 年降低20%。
為了降低廢棄產品對環境的影響,英利於2009 年加入了歐洲的PV CYCLE 協會,成為加入該協會的第一家中國光伏企業,致力於對廢棄組件的100% 回收。
引領光伏行業向低碳生產轉型
作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製造商之一,英利將引領光伏行業向“低碳生產”轉型,為世界提供更加綠色的可再生能源。英利將攜手WWF,計畫於2015 年推出光伏行業的綠色生產標準,推動光伏行業降低能耗、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預計到2020 年,全球50% 的光伏產品製造商將實施該綠色生產標準。

其他成員

Johnson & Johnson, IBM, Nike, LAFARGE, Polaroid, The Collins Companies, Sagawa Transport Communication, Xanterra, Catalyst, Novo Nordisk, Sony, Tetra Pak, HP, Nokia Siemens Networks, Diversey, The Coca Cola Company, SOFIDEL, Fairmont, ELOPAK, National Geography, Natura, Supervalu, Volvo, Eneco, alpro soya, kpn, Sprint, Resolute, Arjowiggins, SKF,Yingli Green Energy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