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性

所謂“碳中性”,是指能源在生產及使用過程中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平衡。缺乏足夠的數據和得到廣泛認可的“碳中性”計算模型,而且生物燃料涉及農業、工業和運輸等眾多領域,對環境的影響也是世界性的、長期的,有關爭議不僅由來已久,而且可能長期持續。

碳中性碳中性

是現代人為減緩全球變暖所作的努力之一。利用這種環保方式,人們計算自己日常活動直接或間接製造碳補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並計算抵消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經濟成本,然後個人付款給專門企業或機構,由他們通過植樹或其他環保項目抵消大氣中相應的二氧化碳量。

來源

碳中性酒店碳中性酒店

《新牛津英語字典》公布二零零六年的年度字彙為carbonneutral,意思為碳中性 ,在二零零七年版的《新牛津英語字典》中,carbon neutral這個字正式編列到字典當中。碳中性這個詞是通過指計算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然後透過植樹等方式把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達到環保的目的。獲選《新牛津英語字典》的二零零六年年度字彙,主要原因在於它已經從最初由環保人士倡導的一項概念,逐漸獲得越來越多民眾支持,並且成為受到美國政府當局所重視的實際綠化行動。

2007年10月歐洲搖滾音樂愛好者舉辦了一次環保音樂節,他們在活動中推行了摺椅環保方法!從而使“碳中和”這一詞讓更多的人所熟知!

碳中立(carbon neutral, or carbon neutrality),是指中立的(即零)總碳量釋放,透過排放多少碳就作多少抵銷措施,來達到平衡。各種團體都嘗試推廣這個用詞來指碳減量,這顯然不是這個字的原意。這個比較寬鬆的定義,一般有兩個普遍用法:

它可以參考的做法,平衡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燃燒石化燃料,與創造等等能量的再生能源,使該碳排放量補償,或者僅使用可再生能源,不產生任何二氧化碳(最後這是所謂的後碳經濟)。

也可以使用它來形容的許多受人批評的,透過付錢,讓其他人替它從大氣中消弭100% 等量的二氧化碳放量的做法,(請參考碳中立的意思。Carbon-Neutral Is Hip, but Is It Green? 紐約時報,發表的 2007 年 4 月 29日,2007 年 8 月 3 日刊出)。例如:由植樹 -或成立炭基金,應該被導致防止未來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或由購買carbon credit ,通過碳交易。這些做法往往是用在平行,再加上節約能源措施,以儘量減少能源的使用。

原理

溫室氣體的排放是個全球性問題。碳補償的理念是不管何時何地,減排都是有益的。不過一般來說,在開發中國家和經濟轉型期國家進行減排的成本更低,這是因為這些國家的經濟消費和原材料成本較低。另外,在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的地區更容易推行減排項目。

從某種程度上講,碳補償是一種奢侈行為。您是在為一個幾乎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付帳。正因為如此,購買碳補償的人通常都生活在已開發國家,在那裡想要大規模減少民用碳排放十分困難,而且花費高昂。很多企業和居民可能覺得,相比自己動手改造住宅或減少汽車尾氣排放來說,購買碳補償更加經濟實惠。全球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高達250億噸 [資料來源: Clean Air-Cool Planet], 減排是目前的首要任務,而類似厄瓜多植樹造林項目的資金究竟來自於當地還是他國,這並不重要,國界不應成為全球減排的障礙。

碳補償資助的項目種類繁多,比如植樹造林、研發可再生能源,增加溫室氣體的吸收等等。另外,碳補償計畫既支持大規模項目,也支持社區計畫。一家碳補償公司有可能在烏干達恢復大片森林的同時,也在宏都拉斯的小村莊裡推廣節能灶。

背景

全球變暖是人類的行為造成地球氣候變化的後果。“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碳”耗用得多,導致地球暖化的元兇“二氧化日產March Collet首次採用碳補償碳”也製造得多。隨著人類的活動,全球變暖也在改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越來越多的問題。

中國及世界各地自然災害頻發,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類過多地使用化石(碳)能源所致。城市是二氧化碳的高排放地區,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建設“低碳城市”是大城市的發展方向。

因此,為保護世界環境,提倡綠色環保,也就越來越多的組織,團隊,企業和普通大眾在生活中加入到“碳補償”計畫中。碳補償是公眾捐資給專門機構,以植樹或其他減排項目,抵消自己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自願行為。

在中國狀況

中國的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僅次於美國,已經居全球第二位,預計到2025年前後,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到第一位。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經成為每位公民的責任。

2008年12月,中國首個官方碳補償標識——中國綠色碳基金碳補償標識發布。如果公眾願意加入“消除碳足跡,參與碳補償,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活動,自願捐資到中國綠色碳基金進行“植樹造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活動,就可獲得碳補償標識。

碳補償標識是由國家林業局氣候辦設計註冊,中國綠色碳基金捐資人實踐低碳生活的一種證明。獲得這個標識表明捐資人消除了個人排放的部分或全部二氧化碳。

溫家寶總理在2009年3月5日的兩會中特彆強調,要毫不鬆懈地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工作。2009年3月9日,藝人周迅與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共同創立的環保意識推廣項目“OUR PART我們的貢獻”也將不遺餘力地承擔地球公民的責任與義務,並將“碳補償”進行一輩子。

“碳中性”酒店

從員工坐車上下班、在酒店遞送食品和飲料,到客人使用的各種能量,所有這些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酒店都為此購買了碳排放配額。接受《外灘畫報》專訪的酒店創辦人Jules 說,“每個前來酒店的客人,其實都為自己在酒店的碳排放付了費,金額就含在房價里。”

他們負責對urbn 酒店計算、銷售碳積分。“在國外,像戈爾、大衛•阿登堡這樣的公眾領袖,每年都自掏腰包,為自己購買碳積分,以抵消他們所產生的碳排放。但在中國,知道購買碳積分的個人少之又少,更遑論企業了。”“環保橋”來自英國倫敦,也是首家進入中國市場的碳交易商。

未來趨勢

2006年全球交易的二氧化碳已經達到13億噸。倫敦碳中性公司的客戶包括本田汽車公司以及英國天空廣播公司等,排放量超標的公司要么付錢種樹,要么投資環保工程,以抵消自己產生的排放量。

與植樹相比,投資碳中性項目可以對碳減排產生更大的影響。目前,碳中性項目廣泛,包括為風力發電廠、太陽能發電,或者小規模水電大壩等提供資金支持。除了倫敦碳中性公司,越來越多的小公司開始為飛機和汽車旅行,或者家庭和企業提供排放抵消服務,碳中性已經發展成為一種產業。

碳中性不是根治地球氣候變暖的解藥,很多環保人上認為它反而為一些公司提供了購買污染的“權利”,公司開一張支票就能抵消一年碳排放。英國電信可持續發展總監克里斯·圖朋警告說,應避免將碳中性視為一種快速解決辦法,抵消英國電信一年的污染排放量需要180萬歐元,但這樣做會使人們避免採取更嚴厲、更有效的措施來減少排放。

碳中性不是個人的環保勳章,也不是企業的免死金牌。我們可以從販賣碳補償的公司里買到安慰以及掩飾過錯,但是睜開眼睛,面對這個地球上一切生命的,還是我們自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