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峰和尚

這一日,朱洪武的兵馬來到文岫溝口,一眼望見碧峰的茅庵,領兵將官便命兵士前去擒拿碧峰。 奉旨修寺院的人們在碧峰的指點下,依山傍坡修了一座寺院,叫“大塔寺”。 碧峰和尚在朱洪武十六年圓寂,在他坐化的地方,現在人們叫“碧峰洞。

洪武年間,有一位高僧,法名碧峰,原在江南皇覺寺為住持。朱洪武因從小出家為僧,飽受寺院大和尚的欺凌,在他登基當上皇帝後,就下旨滅僧。碧峰得知訊息及早逃走,才得免一死。
話說碧峰從江南逃出,一路上風餐露宿,苦不堪言。這一日來到繁峙境內,但只見崇山疊翠,綠水長流,勝似世外桃源。便打定主意在繁峙縣文岫村(今光裕堡鄉境內)結草為庵,住了下來。
碧峰在文岫村聽說天下僧人慘遭殺戮,心中無限悲憤。於是,碧峰便託夢給朱洪武,嚴詞指責他滅僧大罪,並警告他前來文岫村修蓋寺院,以贖罪過。朱洪武醒來後,不僅不思前過,反而大興兵馬,到文岫村捉拿碧峰。
這一日,朱洪武的兵馬來到文岫溝口,一眼望見碧峰的茅庵,領兵將官便命兵士前去擒拿碧峰。眾兵將一涌而入,忽見一頭巨大的獅子攔在溝口,眼似銅盆,口似湯鍋,吼聲震天,眾兵士嚇得急忙後退。有幾個膽大的士兵上前與獅子搏鬥,不一會兒就被獅子連咬帶踩,當場死去。領兵將官見勢不妙,急忙抽弓搭箭,向獅子眼睛射去。只聽一聲慘叫,獅子左眼血流如注,向西邊山坡倒去,變成了一隻斜躺在山坡上的石獅。至今,文岫溝口的石獅依然可辨,左眼流出紅色的岩漿,這個地方就被人們叫做“獅子岩。”
朱洪武的人馬射死獅子後,又向溝內進發。走出約半里之遙,兵馬停住不動,領兵將官急忙上前詢問,原來滿溝都是巨大的蘑菇擋住去路,刀砍不動,槍扎不破,人爬不上。領兵將官急忙命兵士到溝兩側砍來圪針、山蒿等點火焚燒。不一會烈焰沖天,只見哪些巨大的蘑菇逐漸枯萎,向溝東側倒去,化成一隻巨大的石蘑菇。現在,文岫溝的石蘑菇依然存在,當地人稱這個地方叫“蘑菇石灣。”
燒蘑菇後,兵馬又繼續前進。走出約一里多遠,前隊兵馬發喊,兵馬又不能前進。領兵將官上前查看,只見前面似布袋狀的東西垛了滿溝,高不見頂,且光滑異常,和城牆一般,無法攀登,全體將士束手無策。
當天夜裡,碧峰託夢於領兵將官,讓他轉告朱洪武,如果他仍執迷不悟,這隊人馬必將困死在山溝內,而朱洪武江山也朝不保夕。第二天,這個將官急速派人到南京送信告急,朱洪武一看將官奏摺,也深感自己做事太絕,急忙派人到文岫給碧峰修建寺院。
奉旨修寺院的人們在碧峰的指點下,依山傍坡修了一座寺院,叫“大塔寺”。由於年代久遠,這座寺院早已倒塌,只能在山坡上找到一些破磚爛瓦,如今,這座山坡人們仍然叫“大塔寺。”
碧峰和尚在朱洪武十六年圓寂,在他坐化的地方,現在人們叫“碧峰洞。”碧峰是當時的得道高僧,圓寂後由下梨峪村普光寺的和尚火化,並修了一座舍利塔,樹碑記載。現在,五台山寺院的高僧綠里還有碧峰的名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