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口柳(原變種)

碧口柳(原變種)

碧口柳(原變種),植物的一種,其形態為小喬木或灌木,高(2)3-5米。小枝褐色或暗栗色,無毛,幼時有柔毛。產甘肅、陝西、湖北。生於水邊、河邊,海拔700-880米。模式標本采自甘肅文縣碧口鎮。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碧口柳(原變種)碧口柳(原變種)

種中文名:碧口柳(原變種)
種拉丁名:SalixbikouensisY.L.chouvar.bikouensis
科中文名:楊柳科
科拉丁名:Salicaceae
屬中文名:柳屬
屬拉丁名:Salix
國內分布:產甘肅、陝西、湖北。
中國植物志:20(2):140

形態特徵

小喬木或灌木,高(2)3-5米。小枝褐色或暗栗色,無毛,幼時有柔毛。葉披針形(個別葉有時中上部稍寬),長3.5-6厘米,寬1.4-1.6厘米,先端短漸尖和漸尖,基部圓楔形,上面綠色,無毛,或沿中脈有疏毛,下面蒼白色,無毛,或沿中脈有疏毛,幼葉兩面有柔毛,邊緣有腺鋸齒;葉柄長2-3毫米,有短柔毛。花序與葉同時開放;雄花序狹圓柱狀,長2-2.2厘米,4-5毫米,有梗,梗長4-5毫米,有密柔毛,有2-3小葉,小葉倒披針形或披針形,軸有密柔毛;雄蕊2,花絲長2.4-2.5毫米,基部合生,下部有毛;苞片長卵形,長約為花絲的1/3,淺褐色,外面及邊緣有黃色長毛,內面近無毛或有疏長毛;腺體2,背生或腹生,腹腺較寬,常分裂;雌花序長1.6-2厘米,粗約4毫米,有梗,梗長7-9毫米,有密柔毛,有3-4倒卵狀披針形葉,軸有密柔毛;子房長圓狀卵形,長2-2.2毫米,寬約1毫米,無毛,近無柄或極短柄,花柱短而明顯,柱頭4裂;苞片卵形,先端圓,褐色,外面下部及兩側有黃色或黃白色長毛,內面有疏黃色或疏黃白色長毛;腺體1(2),腹生,較寬,先端尖裂或全緣,有時有背腺。果序長2.5-3.5厘米,粗8-10毫米;蒴果長3.5-4毫米,寬2.5-3毫米,無毛。花期4月初,果期4月。

生長地區

產甘肅、陝西、湖北。生於水邊、河邊,海拔700-880米。模式標本采自甘肅文縣碧口鎮。

相似比較

本種與圓頭柳S.capitataY.L.ChouetSkv.相近,但是小枝褐色或暗栗色(非灰綠色);雌花序梗基部小葉為倒卵狀披針形,較大(非披針形,較小),雌花的苞片內、外均有黃色或黃白色長毛(非僅外面有白色毛,內面無毛);雌花的腺體較寬大。所以兩種甚易區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