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山鎮

碣石山鎮

碣石山鎮位於無棣縣境北部,大濟路縱貫南北,辛沙路橫穿東西。境內歷史名山---碣石山,海拔63.4米,是魯北平原唯一的山。全鎮轄5個辦事處,37個行政村,總人口2.49萬人,版圖面積85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基礎設施

碣石山鎮碣石山鎮
該鎮城區水、電、路、訊、有線電視、寬頻及綠化、美化、亮化日趨完備,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電話、自來水、通電的要求。容納1500名在校生的鎮中學,教學大樓寬敞明亮,試驗文體器材、微機齊全。中心國小、中心幼稚園、成教中心設備齊全。縣第二人民醫院座落於該鎮,門診大樓、病房樓、CT室等設施和配備一應俱全,病床已達到了70張。電信支局總裝機容量達8000門,變電所供電容量11390KVA,供電範圍覆蓋碣石山鎮、小泊頭鎮、埕口鎮、馬山子鎮等鄉鎮。並且鎮域北部魯北大型熱電廠已併網發電,魯冀大橋、津汕、威烏高速和黃大鐵路開工與建設為今後碣石山的發展帶來了能源和交通上的保障和便利。99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5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8500萬元,工業總產值6500萬元,農民人均年可支配資金2180元。

新農村建設

碣石山鎮碣石山鎮

碣石山鎮黨委政府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20字方針,以黨員遠程教育為平台,開展政策、法規、實用技術等培訓,著力提高黨員幹部隊伍素質,以民主議政為載體,集思廣益,和諧發展,促進農村民主政治建設。開展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徹底清理了影響村容村貌的土堆、柴草堆、糞堆等,村莊植樹5000多株,安裝高標準路燈600多盞,淨化、美化、亮化了農村環境。該鎮還以大吳碼頭村為典型,強力推進移風易俗、厚養薄葬活動,做到喜事新辦,喪事從簡,節省資金髮展生產,社會風氣進一步好轉。古家、北陳、莊子西等村投資20多萬元,襯砌排水路邊溝3000多米,大山東村修築了600多平方米的花池,栽植了花草,坡宋和大山東村還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為100多戶民眾安裝了沼氣,實現了改廁、改灶、改圈的目標,坡宋等村組建了黨員義務環衛隊,修建了垃圾池,定期清掃,專人管理,有效改變了農村面貌,社會主義新農村穩步推進。

行政區劃

產業特色

碣石山鎮碣石山鎮
碣石山鎮創新城鎮管理模式,成立業戶協會,參與城鎮管理與協調工作,健全城鎮管理的長效機制。碣石山鎮政府駐地有日用百貨、五金電料、個體修配、服裝鞋帽、通信、家具等業戶200多家,分散經營,各行其事,給城鎮環境管理帶來隱患。該鎮從長計議,著力打造業戶的文明習慣。每15業戶選舉一名德高望重、能為業戶服務的業主作為會長,選舉產生的15名會長參與城鎮管理、衛生評比、文明經營戶的評選等活動。每季度開展一次評比活動,對文明經營戶進行授錦旗褒獎。連續兩次被評為文明經營戶的業主,給予物質獎勵;對評選出的5戶不文明經營戶已進行了警示,並規定連續兩次被評為不文明戶的,將協調工商部門促其限期整改。

碣石山鎮一是有重點、分層次的引導民營企業跳出家庭經營、家族式管理的束縛,加快實施企業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走產權多元化的路子,推進企業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二是促成漁網行業、漁粉行業股份制改造,走規模發展的路子,增強企業競爭力。三是大力發展葦簾加工業。

成立由全體棗業管理技術人員組成的棗樹管理技術服務中心,為全鎮棗農提供技術上的服務,使全鎮所有村實現棗業標準化生產。畜牧業生產要有新的突破。大力發展專業養殖戶,建成養殖基地,形成規模養殖,依託北陳飼料加工龍頭項目,發展養雞大棚280個,雞存欄20萬隻,牛育肥、改良1萬頭。

碣石山鎮碣石山鎮
隨著民營經濟的不斷擴充和膨脹,該鎮逐步形成了以海產品市場為龍頭的水產品冷藏、加工、儲運、銷售為一體的水產品加工業;以漁粉、輔料為主的飼料加工業;以漁網、鳥網加工為主的網具製造業;以交通運輸、餐飲、物流為主的第三產業;以大山燒雞和亮點食品為主的食品加工業;以黃河三角洲農牧有限公司牧草加工、銷售為主的牧草加工業;以舊木器販運、加工為主的舊貨交易市場;以德利油棉、隆昌棉業為主的棉花加工業;以碣石山開發、火山博物館為主的旅遊業等第三產業正如雨後春筍般地興起,給該鎮小城鎮建設帶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發展,為小城鎮今後的建設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投資1000萬元的大山東村海產品專業批發市場,投資4500萬元牧草加工項目,投資5400萬元的德利油棉加工項目已投入運營,一批物流、舊門窗批發等項目正在向鎮工業園轉移。

城鎮建設

碣石山鎮碣石山鎮
碣石山鎮高起點規劃,搭建具有魯北特色的小城鎮建設平台。2005年10月該鎮聘請具有甲級資質的山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完成了具有魯北特色的總體規劃,規劃城區面積2.4平方公里,完成涉及大濟路、新海路、山前街,碣石山省級地質遺蹟自然保護區、海產市場、文化路等6個詳細規劃,城區詳細規劃率達86%。堅持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個法的思想,所有建設項目嚴格執行“一書兩證”和“村鎮規劃選址意見書”制度,在項目取得“一書兩證”後,先審查建設圖紙,隊伍資質等,後由鎮城建辦到現場定點放線,目前發證率達100%,確保了小城鎮發展的有序化、整體化。

集中精力,力促城鄉一體化。該鎮先後投入2000餘萬元建起了骨幹道路,商貿一條街,府前商貿步行街,海產品批發市場,修建了綠化帶,地下排水設施、人行路,安設了路燈、自來水和有線電視,寬頻通到了各個業戶,構成了小城鎮雛形。巧借外力,通過招商引資和政策扶持,先後建成了碣石山旅遊開發區和商貿區、工業園區,並出台了建設用地,子女入學、入托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土地採取出租、出讓、入股、徵用等多種方式開發利用,吸引了2000多農民到小城鎮做工、經商,促進了小城鎮建設協調發展,推動了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截至目前全鎮二層以上樓房建築面積已超過60000平方米。

整合土地資源,確保城鎮建設用地。該鎮積極探索科學靈活的土地使用方法,多形式整合土地資源,最大限度地實現土地合理開發利用。明確規劃了工業、生活、行政等不同功能分區,將企業、住宅、單位合理調整相對集中,化零為整,不僅使功能分區更加明顯,而且有利於土地集中開發。對沿大濟路、新海路兩側的建設用地進行預征,預征1500畝做為城建開發儲備土地,如果有建設項目,由城建辦協調,採取出租、轉讓、入股等形式盤活土地資源,解決了城鎮建設用地不足的問題。

旅遊文化

碣石山鎮碣石山
碣石山位於無棣縣域北部,方圓0.39平方公里。碣石山是魯北平原上惟一的一座山峰,秦皇、漢武、曹操都曾登臨此山。碣石山還是國內罕見的第四紀火山中最年輕的山體,對於揭示魯北平原、黃河三角洲的環境演變過程,追溯早期人類活動蹤跡以及火山岩科研教學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於碣石山蘊含著深厚的歷史人文價值,而且具有獨特的科學、地理價值,因而1998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地質遺蹟自然保護區。1700年前,曹孟德率軍北伐烏桓貴族,登臨碣石,寫下著名詩篇《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毛澤東詩“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使曹操的雄心才略得到了升華。

碣石山,又名無棣山、鹽山、馬谷山、大山。海拔63.4米,方圓0.39平方公里,系73萬年前火山爆發噴出而形成的錐形複合火山堆,是我國最年輕的火山,也是華北平原地區唯一露頭的火山,被譽為“京南第一山”。1999年3月列為省級地質遺蹟自然保護區。

碣石山鎮碣石山鎮
歷史文化:古時近河傍海,唐堯時稱碣石山,春秋時稱無棣山,魏晉時稱鹽山,唐初稱馬谷山,相傳有龍馬自山洞中出沒,故稱。“馬谷朝雲”列入無棣八大景之一,元朝俗稱大山。古時山上有碧霞元君祠、文昌閣、呂祖祠、關帝廟、鹽神廟、天爺廟、奶奶殿、魁星閣、二廊廟、閻羅殿、清涼庵,山下寺院為觀音堂。這些廟宇供奉玉皇大帝、關聖帝君等諸神,另外還有瘋和尚像、王靈官、趙靈官等塑像。清涼庵的住寺心怡和尚於1950年圓寂。秦始皇、漢武帝曹操都曾到過竭石山。留下了許多美麗而又古老的傳說,為後人所傳頌。舊時,碣石山設香火盛會。每年四月有兩次約會,農曆十七為小會,二十七為大會,趕會期間正是山中香火極盛之時。特別是四月十七,乃以香火廟會為主,此日,方圓百里的善男信女紛紛趕來,求神拜佛,上香燒紙,祈求增年增壽,升官發財,人丁興旺,祛病免災。二十七又是大會之日,因時將麥收,農民需購置農具,所以規模大人員多。

火山遺蹟:根據科學考古,碣石山形成於距今73萬年的新生代第四紀更新世,是一中心式噴發而形成的錐形複合火山堆。是國內罕見的第四紀火山中最年輕的山體,也是華北平原唯一露頭的火山。其結構為火山彈、火山灰、火山礫、火山熔岩組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獨特的人文地理意義,為省級地質遺蹟自然保保護區。

黃河古道的活化石:碣石山地處黃河古道,屬於歷史上的九河之域,是大禹疏通九河的入海處。碣石山無愧為黃河故道的“化石”。幾千年來,它沉澱了、粘附了厚重的黃河故道文化。

2001年九月,舉行了竭石山復命儀式,增添了“一碑、一路、一亭”。坐落在山頂觀海亭中的漢白玉碑石,正面鐫刻“魏武帝曹操登臨處”八字,背面刻有毛體曹操《觀滄海》。若登臨此山,南望唐塔,東眺秦台,俯瞰山下,氣象萬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