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黃鵐

硫黃鵐

硫黃鵐(學名:Emberiza sulphurata)屬小型鳴禽。嘴短,呈圓錐形,堅實而尖;切緣微向內曲。鼻孔半遮以短額須。翅頗發達,第一枚初級飛羽常退化,第2—5枚近乎等長。爪彎曲,後爪短於後趾。頭偏綠,眼先及頦近黑,白色眼圈顯著,具兩道粗顯的白色一般,兩脅有模糊的黑色縱紋。上體灰綠而帶淡黃色,下體大都檸檬黃色。喜山麓地帶的落葉林或混交林及次生植被。繁殖期雄鳥與雄灰頭鵐的區別為頭色較淺且喉與胸之間無對比。繁殖於日本。越冬在中國南方和台灣及菲律賓。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硫黃鵐黃鵐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鳥綱 Aves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雀科 Fringillidae

屬:鵐屬 Emberiza

種:硫黃鵐 E. sulphurata

二名法 Emberiza sulphurata
(Temminck et Schlegel)[1]

特徵描述

硫黃鵐硫黃鵐

體小(14厘米)的鵐。頭偏綠,眼先及頦近黑,白色眼圈顯著,具兩道粗顯的白色一般,兩脅有模糊的黑色縱紋。繁殖期雄鳥與雄灰頭鵐的區別為頭色較淺且喉與胸之間無對比。雌鳥及非繁殖期雄鳥與灰頭鵐區別在無眉線,胸部較少縱紋,下頰紋不顯著且嘴為單色。與黃雀的區別為嘴及尾較長,姿態似鵐,腰色暗,外側尾羽白。 虹膜-深褐;嘴-灰色;腳-粉褐。 叫聲:啾啾的鳴聲從林上層發出,似灰頭鵐但較短。叫聲為輕柔的tsip tsip聲。

分布範圍

繁殖於日本。越冬在中國南方和台灣菲律賓

分布狀況

稀少,越冬於台灣和福建。偶見有過境鳥於東南沿海從江蘇至廣東。定期在香港越冬。

生活習性

喜山麓地帶的落葉林或混交林及次生植被。

保護措施

硫黃鵐(Japanese Yellow Bunting) 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