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球群島

硫球群島在明清時期一直都是中國的歸屬國,原來叫硫球群島國,500年來一直都向中國進貢藝術品的,在北京博物館還有大量的進貢品證明這一歷史事實。

介紹

至於明清之前我就不清楚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硫球群島國從來都沒有承認過自己屬於日本國,而且一直都說自己屬於中國的一部分。但是到了滿清,滿清政府雖然也接受硫球群島國的貢品,但並不重視。直到滿清末期,日本的軍事力量強大了起來,一六○九年德川家康繼承豐臣秀吉對外擴張的野心,派鄰近琉球王國的鹿兒島薩摩藩島津家九率領三千士兵侵略琉球,強迫琉球王國每年向其交沉重的賠償,並割讓北部的庵美大島。在一八七二年非法吞併琉球群島時曾稱琉球群島為“無主之地”,試圖否認琉球群島是中國領土這一事實,但卻恰恰說明了它以前沒有統治過琉球群島。
還有就是關於硫球群島的種族問題:歷史考古證實,琉球群島的居民主要是由南中國沿海地區居民歷史上多次分批遷移過去的,還有少數因為商業貿易而到琉球群島定居的東南亞人、朝鮮人和日本人。從人種學也證實,琉球民族與日本族的血統是不同的,而與南中國沿海地區居民的血統相似,可以從血統上來說,琉球民族是中華民族的分支。
這也就說明了為什麼硫球群島國一直都認為自己是中國的一部分,也就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的。但硫球群島的問題是個很複雜的問題,一來是它的軍事意義非常的重要,二來就是複雜的歷史問題。因為從一八七二年到現在已經有130多年了,它並不像香港澳門那樣還保有自己的問題,日本政府早已把自己的文化、教育、文字諸多方面通通塞進了硫球群島人腦里了,還大肆宣傳他們的祖宗是日本人(日本占領台灣時也是用這個方法的,但台灣的文化基礎很堅固,因此去不了),這和洗腦沒有區別。
琉球歷代國王就通過與中國“朝貢“與“冊封“的關係,與當時的中國建立起緊密的 外交與貿易關係,也從頻繁的貿易往來過程中,受到中國文化,特別是福州人的風俗習慣強烈影響。而日本早期給琉球的主要影響,一是海盜“倭寇“的騷擾,二是強鄰“薩摩“的武力支配。由於有這些歷史背景,使琉球人至今還跟日本本土人,顯得氣質不同,甚至有些格格不入。
旅遊沖繩的最深刻印象是,到處可見古琉球的傳統、中國文化的痕跡,包括中國飲食文化,令人自然產生思古之幽情。
琉球未統一之前,也有過叄國分立的時代,即以沖繩島為中心,從北到南,劃分為北山、中山、南山叄個國家。叄山的“世主“,都曾主動向中國明朝皇帝“進貢“,而明朝也來者不拒,分別給他們“冊封“承認。
“琉球王國“的開始
公元1429年,中山王尚巴志統一琉球,定都首里城,是為“琉球王國“的開始。不過,首里城的創建則始於1930年代。今天重建的那霸市首里城公園,就是當年琉球王朝宮殿的所在。
首里城在二次大戰時,受到嚴重破壞。1992年開始復修。修復後的首里城,依然金碧輝煌,正殿的穹形設計是典型的唐式大門,配以金黃屋頂,朱紅支柱,金龍雕梁,朱獅畫棟,非常耀目。
資料記載,琉球被日本吞併之前,正殿二樓曾掛有九面中國皇帝賜給琉球王的御筆匾額,幾經戰火,現在已經不知去向。現在大殿懸掛的“中山世土“匾額,為康熙22年(1683年)冊封尚真王時所賜,也是一件複製品。御椅也不知去向,現在擺設的也是複製品,還是現代台灣師傅的傑作。除了接待薩摩人的南風殿,全是中國風格的建築,尤其連線正殿的北殿,專門建來招待遠來的冊封使,更不用說全是中國宮殿的翻版了。
沖繩國寶“守禮門“
沖繩的“國寶“,象徵沖繩的建築,是一座懸掛“守禮之邦“匾額的牌坊,稱“守禮門“。它就聳立在首里城公園的大門外,也就是宮殿的入口處。我們游首里城公園當天,牌坊剛好在翻修,因而與那著名的“守禮之邦“四個大字無緣一睹其真面目。事後,導遊比嘉小姐要我們猜:何處是日本名聲最大,看後卻又感覺大失所望的著名旅遊景點?揭開謎底,原來就是指那霸的守禮門。
守禮門的原型是中國的牌坊,掛上“守禮之邦“漢字匾額,確實很能代表琉球。唯一的美中不足,是它染上日本縮龍成寸的習氣,顯得氣派不足。難怪,有人說“百聞不如一見“,還勞導遊小姐出啞謎來安慰我們,不須為失之交臂而頓足。其實,很多東西有時真的是,未見面反而能保留心中的美好形象。
從首里城的規模,特別是它濃厚的中國色彩,誰都可以想像得出,當時琉球王國 與明清中國的關係,確實是非比尋常的。根據歷史記載,琉球王國通過與明清的往來,獲得大量商品賞賜,有部分就轉售給日本薩摩商人,後來還引發日本對琉球的覬覦。同時,琉球又將日本的銅和其他商品,充作琉球商品“進貢“中國,以換取中國更多高度發達的商品。歷代琉球國王都向中國朝貢,尤其新王即位,必定要求中國派遣使臣到來為新王舉行“冊封“儀式。描繪中國冊封使,其壯觀的隊伍,嚴肅場面的捲軸《中國冊封使行列圖》,如今還收藏在那霸的沖繩縣立博物館。

其它

琉球一度是海上貿易王國
琉球王國雖然換了幾個王朝,它向中國“進貢“,而中國則給它“冊封“,這種關係前後維持了500年,直到琉球完全被日本吞併為止。
琉球就通過這種關係,不僅從中國獲得大量的物資供應,還發展成為當時鎖國中國的海上對外貿易“總代理“。琉球的船隻,不僅往來那霸與福州之間,還北上日本、朝鮮,又南下安南(越南)、呂宋(菲律賓)、暹羅(泰國)、亞齊、爪哇(印尼)、馬六甲等,遍布整個南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