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台山[雙鴨山炮台山]

炮台山[雙鴨山炮台山]
炮台山[雙鴨山炮台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炮台山名稱一般源於舊時在山上曾設有烽火台或瞭望哨,也稱煙墩山。沿海設立烽火台或瞭望哨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防備海盜和倭冠的侵擾。炮台山區的具體範圍,為清風街天橋以東,炮台山道/大犟街以西之區域。炮台山風景區位於宜蘭蘇澳的蘇花公路旁(台9線105公里處南邊),海拔約200至300公尺。炮台山只留下台基殘跡,神社已改成「天君廟」,碑文也未加珍惜維護。清朝末年為了籌建北洋海軍,清政府於1887年在大連灣一帶修築海防工程,當時環大連灣海防工程要建6座炮台,其中徐家山是一座陸防炮台。

古代聚落址

在黑龍江、松花江、烏協里江的三江匯流所形成的三江平原上,經過文物考古工作者多年持之以恆的野外調查迄今已發現漢魏時期的古代聚落址、古城址千餘處。它們以雙鴨山市分布最為密集而重要。其中,隔七星河相望的炮台山古城。俗稱“對面城”,是三江平原中兩座規模最大的結構最複雜的古城,蘊含著它們在當時至高無上的歷史文化地位。

城址位於雙鴨山寶清縣七星泡鎮平安村東北2公里、七星河南岸200米處,炮台山古城的考古學文化面貌。

其他

2008年10月14日,這裡召開中國·雙鴨山挹婁文化論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