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質土壤

砂質土壤

砂質土壤是指含沙量多,顆粒粗糙,滲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氣性能良好的土壤。

特徵

砂質土壤 砂質土壤

①砂粒含量高,顆粒粗,比表面積小,組成的粒間大孔隙數量多,故土壤通氣透水性好,土體內排水通暢,不易產生托水、內澇和上層滯水

②保蓄性差。保水、持水、保肥性能弱,雨後容易造成水肥流失,水分蒸發速率快,失熵多易引起土壤乾旱

③土壤中原生礦物以石英、長石為主,潛在養料含量少,但養分轉化快。

④土溫變幅大,白晝土壤升溫快,晚上降溫也快;早春土溫低,但隨氣溫回升,土溫上升也快,對喜溫作物花生、棉花、瓜類、塊莖、塊根作物生長有利,俗稱熱性土,但晚秋也容易造成霜凍。

⑤耕性好,宜耕期長,耕后土壤鬆散、平整,無坷垃或土垡,耕作阻力小,耕後質量好。這種土又稱“輕質土”。

⑥砂性土大孔隙多,氧氣充足,以氧化過程為主,土壤中無毒害物質存在。

⑦發小苗不發老苗。砂性土“口松”,出苗快、齊、全。但因為養分貧乏容易造成作物後期脫肥、早熟、早衰。

分類

砂質土壤又可以細分為砂質壤土、砂質黏土等。

分布

主要分布於我國西北地區如新疆、甘肅、寧夏、內蒙、青海的山前平原以及各地河流兩岸、濱海平原一帶。

肥力特徵

砂質土壤 砂質土壤

砂質土的主要肥力特徵為蓄水力弱、養分含量少,保肥能力差、土溫變化快,但通氣性、透水性好,易耕作。

①由於砂質土壤含砂粒較多,粘粒少,顆粒間空隙比較大,所以蓄水力弱,抗旱能力差。

②砂質土本身所含養料比較貧乏,由於缺乏粘粒(無機膠體)和OM(有機質膠體),保肥性差。

③通氣性、透水性較好,有利於好氣性微生物的活動,OM分解快,肥效快、猛而不穩,前勁大後勁不足。

④因含水量少,熱容量較小,所以晝夜溫差變化大,土溫變化快,這對於某些作物生長不利,但有利於碳水化合物的累積。

施肥技術

砂質土壤砂粒多粘粒少, 土體結構鬆散, 漏水漏肥嚴重, 土壤肥力低。科學施肥要把改良土壤放在首位, 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 在單位面積土地上以最小的投人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總結實踐經驗,砂質土壤施肥技術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一、摻施泥肥。泥肥是溝、湖、河、塘中的肥沃淤泥及洪水淤積物, 其中粘粒多砂粒少, 是改良砂質土壤土體結構的好肥料, 施泥肥要逐年進行,一般每年畝施2一3方為宜。前作收穫後結合秋季翻地撒施, 均勻混人土壤耕層20一30厘米處。

二、增施有機肥。有機肥中含有大量的膠體物質, 而且富含各種養分, 增施有機肥可起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雙重作用。一般每畝撒施5 0 0 0公斤以上, 如果肥料不足, 可集中條施或穴施。對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在播種或定植前1一2 周施入, 對半腐熟的有機肥要適當早施。

三、巧施化肥。砂質土壤保肥力差, 化肥使用不當養分易被淋失, 造成肥料浪費。在選擇氮肥時以碳銨、硫銨等銨態氮肥及尿素為好。碳鐵易揮發, 應深施覆土, 硫鐵與尿素要淺施, 施後覆土。施肥量應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 碳鐵與硫錢施後結合輕灌小水, 尿素施後不宜及時澆水, 待4一7天轉化為鐵態氮後方可澆小水。對無灌溉條件的砂土地, 應在雨後搶施。過磷酸鈣最好與有機肥混合後作基肥施人。

四、注重根外追肥。根外追肥方法簡單, 肥效快, 直接作用於植物葉片, 避免了養分的淋失。常作根外追肥的有: 濃度為1一2% 的尿素水溶液; 2一3% 的過磷酸鈣浸出液; 0. 3一0.5 % 的磷酸二氫鉀; 5 一7% 的草木灰浸出液; 0.2% 的硫酸鋅水溶液; 0.2一0.3 %的硼砂水溶液。在作物表現缺肥或生長旺季, 選擇適宜的肥料, 每隔7一10天噴一次, 連噴3一4次 。

套用

砂性土適合種植香椿、仙人球、蘆薈、沙拐棗、扁豆、葡萄、沙柳、駱駝刺、胡楊、杜英、景天、沙漠玫瑰、鳳梨等乾旱區、熱帶植物,或者春蘭、墨蘭、蕙蘭、卡特蘭、石斛蘭、文心蘭、蝴蝶蘭等附生植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