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縣

石首縣

工業是石首經濟的主導產業,已連續13年被荊州市、湖北省評為效益先進市。 近年來,石首工業經濟外向度不斷提高,外資占全市工業投入50%以上,出口創匯連續3年居湖北省縣市第二名,外貿出口對經濟成長貢獻率達30%。 1997年,全市個體私營經濟實現產值營業額31.8億元,占全市經濟總額的24.3%;註冊資本總額4.18億元,占國有、集體企業註冊資本總額的62%。

石首縣石首縣
石首地處鄂南,毗連湘北,鑲嵌在江漢、洞庭湖兩大平原的結合中心部位。國土面積1427平方公里,人口62.85萬人,轄1鄉、12鎮、2個城區辦事處和1個省管經濟開發區。石首風景秀美,境內重點風景名勝區共有70餘處,自然保護區共3處,其中國家級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天鵝洲白鰭豚自然保護區、天鵝洲濕地麋鹿自然保護區,省級的桃花山自然保護區,市級主要旅遊區是桃花山、走馬嶺等8處,東南桃花山綿延45里的,自然資源豐富;北部地區有“江中綠洲”——天鵝長江洲故道,是我國長江流域最大的自然生態濕地,中心城區為三國古鎮,不僅有“九曲迴腸”的荊江兩岸風光;更有“繡林十景布全城”,堪稱旅遊勝地。

簡介

石首物阜民豐,名產薈萃,七姊朝天椒、桃花雞蛋、中湖鮭魚、東山綠茶等特產譽滿華夏。“筆架魚肚”更是馳名古今的名貴特產之一,為水產稀有珍品。市域內還蘊藏著豐富的花崗石石英石磁鐵石等多種礦產資源,極具開發潛力。全市林木占有58萬畝,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8.6%,多次獲得全國、全省平原綠化先進縣稱號。

石首是國務院批准的對外開放城市,是一座發展中的港口工業城市,歷來是湘鄂邊水陸交通樞紐和經濟貿易門戶,素有“荊楚明珠”之稱,是武漢經濟協作區和長江經濟協作區首批城市之一,是湖北省擴權縣市之一。近年來,改革開放的大潮給石首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其發展態勢令人矚目。1997年,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63.6億元,農業總產值2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8.7%、8.1%;實現財政收入1.89億元,比上年增長13.6%;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2327元,比上年增收101元。

工業是石首經濟的主導產業,已連續13年被荊州市、湖北省評為效益先進市。現已形成了以精細化工為主的化學工業,以輕、轎、微、重多年型汽車零部件行業為主的汽配工業,以人造水晶為主的電子工業,以中密度纖維板為主的森林工業等支柱產業。湧現出了湖北楚源,湖北吉象,湖北萬向,湖北致源等一批出口創匯企業、龍頭企業和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家精細化工產品出口生產基地,人造石英晶體頻率片生產基地,全省最大的速生豐產林基地、全省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楚源集團是一家集染料,醫藥,肥料,生物化工於一體的現代化化工企業,其產品H酸和J酸產量全球第一,染料中間體生產規模全國第一。近年來,石首工業經濟外向度不斷提高,外資占全市工業投入50%以上,出口創匯連續3年居湖北省縣市第二名,外貿出口對經濟成長貢獻率達30%。生產的產品有70多項分別獲得國、部、省優質產品稱號,在湖北省享有“小型工業巨人”之稱。

石首始終把農業放在重要戰略地位,特別是近幾年來,農業冬產業化取得了可喜成就,全市初步確立了森工、水產、畜禽、果蔬、種子、棉花等6大主導產業,培植了湖北吉象公司、五湖水產集團等一批起步高、實力強、帶動力大的龍頭企業或企業集團,建成了一批較有規模的生產基地,特別是意楊造林已達20萬畝,規模居全省第一,河蟹投養水面6萬畝,單產、效益、出口創匯均居全省之首。

石首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投資環境不斷改善。目前,城市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綜合功能日益增強,中等規劃城市的骨架已基本拉開。全市已開通程控電話38500多門,建成大小變電站13座,供水普及率達96%;現有金融機構近300個,各類專業及普通學校400多所,醫療衛生機構60多個,科研機構10餘所,博物館、科技館、圖書館、影劇院等文化娛樂設施10餘處。

非公有制經濟在石首得到了長足發展,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的經濟成長點。1997年,全市個體私營經濟實現產值營業額31.8億元,占全市經濟總額的24.3%;註冊資本總額4.18億元,占國有、集體企業註冊資本總額的62%。私營企業大戶不斷發展壯大,有3家私營企業擠進了“中國500家最大私營企業”的行列。個體私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已跨入了全省個體私營經濟十強縣市行列。

我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實施工業興市戰略,全市改革與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城鄉面貌有了較大變化,逐步發展成為一座港口工業、旅遊的新興城市,先後被評為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全國林業先進市、省衛生城市、省文明城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