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樓

石門樓

“石門樓”即臨街的門口。井陘村民修房蓋屋圍建宅院時,非常看重“石門樓”的建造和裝飾,因其代表著一個家庭的生活風貌。據《寰於記》載:井陘“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陘;燕趙謂山脊曰戲,下視如井,故胃井陘”這裡四面環山,有著豐富的高質花崗岩礦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從而形成了一種以花崗岩為原料、集建築和石雕藝術為一體的獨具特色的民間街門習俗。

構造

石門樓 石門樓

井陘地皮緊張,村民住宅多為四合院。“石門樓”一般建在臨建房屋左端,謂“順置門”,或建在正中,謂“正門”,但有的因臨街的自然局限,成其它部位街門,村人視為“歪門邪道”,“鬼午門”,這樣的門口是不能建築“石門樓”的,只能以“破、爛、隨便“的特點修建,否則就會“引災入門”。“石門樓”一般要高出所有的房屋,村民認為這樣就可以隱住“福貴”,“門子上鎖,路人不見”,故也稱為“高門樓”。

“石門樓”的整個建築一石到頂,且不用任何其它材料輔助。能工巧匠僅憑一雙手,“鑿、磨、雕、刻”出一塊塊各種規格的石料,每塊石料輕者十餘斤,重者可達三、四百斤。修時,工匠們猶如“兒童玩積木”般一座頗有藝術特色的“石門樓”就拔地而起了。

“石門樓”主要由“隱峰、勾頭過門、門墩、挑檐石、石匾”等組成。它的每部分,都是一幅美的民間藝術品,無論是給人以穩固之感的“門墩鼓”、隱峰中栩栩如生的“孔雀戲牡丹”鴛鴦戲蓮圖“;還是勾頭那或呼之欲出的”扭頭獅子“、或仿佛聽到了”喳喳“鳴叫的“登梅喜鵲”;無論是過門上“驅邪”的雄鷹,詼諧的“雙雀歸巢”,還是寄託著主人對家庭願望的“福壽康寧”、“紫氣迎門”等,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

賞析

石門樓 石門樓

“石門樓”的雕刻藝術可分為兩種,一種為“高浮雕”,這種作品粗獷豪放,立體感到強烈,能夠產生出逼真的藝術效果;另一種為“淺浮雕”,它表示細膩,線條明快,忽隱忽現,猶如一首優美的“朦朧詩”。從構圖上看藝人仍遵循著“畫中要有戲,百看才不膩”中的國傳統繪畫的立意特點。

雖然“石門樓”的歷史並不長,但它以“土而不俗,華而實在、莊得而大方“的藝術效果,越來越受到當地民眾的喜愛,成為一種新型的街門習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