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鐘山[中國名山]

石鐘山[中國名山]

石鐘山地勢險要,陡峭崢嶸,因控扼長江及鄱陽湖,居高臨下,進可攻,退可守,號稱“江湖鎖鑰”。位於江西湖口縣雙鍾鎮,處鎮南的叫上石鐘山,處鎮北的叫下石鐘山,相對高度只有50多米。石鐘山歷史悠久,其得名由來,北宋文學家蘇軾親自乘舟考察,發現絕壁下都是洞穴和石縫,風浪衝擊洞穴,涵淡澎湃,其聲如鍾。“秀山石壁向湖中,縫洞深藏水可通;湧入浪波相盪擊,聲音傳出像鳴鐘”。

湖口縣石鐘山

石鐘山[中國名山]石鐘山

石鐘山位於九江市湖口縣雙鍾鎮,據鄱陽湖口,臨長江之濱,其臨湖瀕江之面,懸崖峻峭,“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三面有水、一面連陸,形如半島之狀。

石鐘山歷史悠久,其得名由來,據北魏酈道元說,是微風鼓浪,水石相搏,其聲若鍾;唐李渤則在深潭上發現兩塊巨石相擊之聲,清脆而高亢,故名石鐘。為解決此謎,北宋文學家蘇軾親自乘舟考察,發現絕壁下都是洞穴和石縫,風浪衝擊洞穴,發出鐘鳴般的聲響,謎底終於揭開了。蘇軾為此寫下了千古名篇《石鐘山記》,石鐘山就更揚名中外了。

石鐘山分上鐘山下鐘山,上面南臨湖、下向北瀕江,上鐘山奇石突兀,層林疊翠,有古仙洞英雄石等勝跡,下鐘山危崖聳峙,樓閣參差,從氣勢恢宏的山門入,沿林間石級小道,迂迴而上,沿途可經石鐘亭、“江天一覽亭”、船廳,之後經船廳往下,經壁、洞、橋、隙,可見東坡當年月夜泛舟處——泛舟亭,距亭不遠,有一個石鐘洞,可聽東坡所寫的“窾坎鏜鞳之聲”,甚為妙絕;另外,山間還有懷蘇亭、半山亭、紺園、歸去亭、“報恩慈林”、浣香別墅等名勝遺蹟。

石鐘山屹立於長江鄱湖之濱,山臨水、水繞山,風景雄奇秀麗,登高可遠眺廬山煙雲;又可近睹江湖清濁,鄱湖人余亞飛詩稱:“鄱湖接近長江處,二水相交奇景生;澈液渾流互排斥,濁清界線見分明。”長江、鄱湖水的匯合處,界線分明,一邊渾濁,一邊清澈,以截然不同的水色“劃”出了一條奇妙的界線,延綿20多公里,堪稱一大奇觀,令人嘆為觀止。
兩座鐘山又以下鐘山較勝,山上怪石林立,江邊石洞眾多,歷史上早已成為旅遊勝地,亭台樓閣,迴廊曲折,名篇手書,古蹟甚多。主要名勝古蹟有懷念蘇東坡月夜泛舟探石鐘山的懷蘇亭、紀念晉代田園詩人陶淵明棄官歸田的歸去亭及江天一覽亭、半山亭鎖江亭臨江塔、紺園、船廳、報慈禪林、太平天田遺壘同根樹等三十餘處。

石鐘山不僅風景秀麗,而且地勢險要,素有“江湖鎖鑰”之稱,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在此曾發生過多次大戰,如元末朱元璋和陳友諒之戰、太平天國石達開與曾國藩之戰等,現仍存有太平軍營房壁壘遺址——太平遺壘

石鐘山,中國千古奇音第一山,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景觀。她像一座玲瓏剔透的天然美景聳立在鄱陽湖長江交匯的九江市湖口縣雙鍾鎮。

自古有上下石鐘山之分,其南臨匡廬,北鎮長江,俯瞰鄱陽湖,煙波浩淼;眺望長江,白浪滔滔,江湖交匯,水分兩色,天然匯成了一幅壯觀奇妙的《涇渭圖》,天工造化,嘆為觀止。

石鐘山石鐘山蘇軾像

現開放的下石鐘山,海拔57米,全山面積為九萬平方米,是喀斯特熔岩,第四紀冰川遺蹟,控江扼湖,為“八省通衢”集亭、台、樓、閣、塔、榭、舫、廊等20多種古典建築為一體,是典型的江南園林。聯合國專家稱石鐘山集風光、古蹟、名勝、園林於一身,堪稱世界之最。
歷史
宋元豐七年(1084)六月,蘇軾父子月夜乘小舟訪探石鐘山,則認為山石“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 ,並寫下了千古名篇《石鐘山記》。
命名
關於它命名的原因歷來有三種意見:
(一)風水聲如鍾,認為山下縫隙洞穴與“風水相吞吐”發出敲鐘的聲音。北魏酈道元與北宋蘇東坡就是持此說。
(二)石聲如鍾,由於此山是石灰岩質,內中石鐘乳、石柱、石筍等,用槌敲打,也會發音。唐代李渤持此說。
(三)山形如鍾。《石鐘山志》記載:“上鍾崖與下鍾崖,其下皆有洞,可容數百人,深不可窮,形如覆鍾。”清代的俞樾就持此說,他在《春在堂筆記》中記著:每冬日水落,則山下有洞門出焉。入之,其中透漏玲瓏,乳石如天花散漫……洞中寬敞,左右旁道可容千人。……壁上鐫“丹房”二字,且多小詩,語皆可喜。如云:“我來醉臥三千年,且喜人世無人識。”“小憩千年人不識,桃花春漲洞門關。”無年代姓名,不知何人所作。蓋全山皆空,如鍾覆地。故得鍾名。

古文《石鐘山記》

原文:

石鐘山[中國名山]石鐘山
《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於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餘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鍾名,何哉?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雲霄間;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鍾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作家石鐘山

石鐘山[中國名山]石鐘山
石鐘山,男,當代著名作家,1964年生於吉林,1981年入伍。先後在空軍雷達兵、航空兵及總後某院校工作16年。1997年轉業後,在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和北京電視台工作。現為武警總部政治部專業作家。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現發表長篇小說《白雪家園》、《飛越盲區》、《男人沒有故鄉》、《向北、向北》、《影視場》《軍歌嘹亮》《玫瑰綻放的年代》、《遍地鬼子》、《大院子女》等多部,中短篇小說集四部,總計500餘萬字。短篇小說《國旗手》獲《小說月報》第八屆百花獎。作品曾獲《十月》、《人民文學》、《上海文學》等刊物獎。根據石鐘山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軍歌嘹亮》、《幸福像花兒一樣》、《母親,活著真好》、《角兒》、《玫瑰綻放的年代》等,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征服或即將征服廣大觀眾。

相關作品
《白雪家園》
《男人沒有故鄉》
《向北、向北》
《遍地鬼子》
《飛躍盲區》
《影視場》
《軍歌嘹亮》
《玫瑰綻放的年代》
《大院子女》
《遍地鬼子》
《男人的天堂》
《紅土黑血》
《天下兄弟》

相關詞條

廬山鄱陽湖 湖口縣九江市 江西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