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硤尾邨

石硤尾邨

石硤尾邨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九龍石硤尾,於1954年開始修建,於1972年開始重建,現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石硤尾邨在香港公屋的歷史上,擁有全香港首個徙置屋邨,最後一個擁有第1、2型徙廈的屋邨的紀錄。

(圖)舊七層大廈與新建成的樓宇舊七層大廈與新建成的樓宇

石硤尾邨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九龍石硤尾,於1954年開始修建,於1972年開始重建,新建樓宇於分別於1979年1983年間及2007年交付使用,現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

歷史

(圖)石硤尾街行人天橋石硤尾街行人天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量內地難民移港定居,由於當時港英政府沒有一個房屋政策來為低下階層而設的,所以很多難民在1949至1953年間在山邊興建木屋來居住,但這些木屋設備簡陋,衛生環境惡劣,加上木屋的密度高,所以經常發生火警,最終於1953年的聖誕夜,石硤尾木屋區發生了史無前例的大火,令五萬多人無家可歸,於是政府在原址興建29座徙置大廈,用以安置災民,當中首8座(A-H座,現在的10至13、35至41座)由聯合國捐款建造。這些大廈大多數均分為兩翼,並在兩翼中間以廁樓相連。只有較後興建的第27至29座(後來的第8、9及14座)採用單幢式設計,當中第29座為全邨唯一的第2型徙廈。

自此以後,徙置大廈的興建奠定香港公共房屋發展基礎。除了在石硤尾興建徙置大廈外,還在大窩口、大坑東和李鄭屋一帶興建徙置大廈,時至今天,除本邨外,徙置大廈均已重建完成,當時這些徙置大廈由徙置事務處管理。

其後港英政府於1961年推行“政府廉租屋”計畫,政府於大坑西街與南昌街交界興建7座廉租屋大廈,於1964年落成,當中第3座是首座採用單塔式設計的廉租大廈。

直至1973年5月28日,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所有徙置大廈和廉租屋大廈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統一管理,而該邨也被分為“上邨”(廉租屋邨)及“下邨”(徙置屋邨)。當時下邨部份也於1972年開始進行重建,重建工程包括拆卸11幢徙廈重建新樓宇,及改建18幢徙廈,並重新編配樓宇座號,新樓宇於1979至1984年入伙,而“上邨”及“下邨”也於大約1984年再度合併為石硤尾邨。

(圖)第14座第14座

及至1980年代起,政府推行“整體重建計畫”,有計畫地全面重建徙置大廈及廉租屋大廈。第1-13、35、36、38座已於2000年2001年拆卸,當中第35、36及38座是因為鄰近斜坡於1999年8月25日發生山泥傾瀉而需儘早清拆,所有受影響租戶也於事件發生後1星期內獲發新單位。第37、39、40及41座已於2004年封閉,第17、18座曾改為石硤尾人文館,而美荷樓被列為1級歷史建築,並擬改為公屋博物館,而原第1-7座(即廉租屋大廈)的位置已重建成美如樓及美映樓,已於2006年入伙,並採用了“通用設計”,“通用設計”即由單位室內以及戶外公共地方的設施均方便傷健及長幼人士使用。

現時仍存在的第1、2型前徙廈,全數已於2006年10月17日起封閉待拆卸,以進行第5及6期重建。有20戶因未能在封閉前遷出,房署給予該等租戶額外2星期的遷出寬限期。

截至2008年4月,除了第41座獲保留外,其餘徙置大廈均已清拆。另外,為保留第25-34座位置的大樹,房署會在第5期重建中,在大廈原址興建四幢“小Y形”式樓宇,而第29及30座的位置則會改建為中央廣場。

美荷樓

(圖)第17座第17座

美荷樓(Mei Ho House),全稱石硤尾邨美荷樓,位於香港九龍石硤尾清拆後分期重建的石硤尾邨,是現時香港碩果僅存的“H”形7層徙置大廈,獲評為一級文物的建築物。石硤尾邨各座舊型大廈陸續清拆,並分期重建,預計興建4,110個單位,計畫在2011年落成,並接收鄰近的蘇屋邨拆遷戶。除重建公屋外,房屋署會興建安老院、青少年中心和國小等公共設施,第41座美荷樓則建議保留作公屋博物館。

影響

石硤尾邨在香港公屋的歷史上,擁有全香港首個徙置屋邨,最後一個擁有第1、2型徙廈的屋邨的紀錄,當中第14座是全香港最後一幢存在的2型徙廈,且是少數採用單幢式設計的2型徙廈。(對上一幢拆卸的第2型徙廈為樂富邨第21座)

現存樓宇

名稱/座號
類型類型
第19座舊長型1979年
第20座舊長型1979年
第21座舊長型1979年
第22座舊長型1979年
第23座舊長型1979年
第24座舊長型1982年
第42座/美山樓新長型1984年
第43座/美虹樓新長型1984年
第44座/美彩樓新長型1984年
美如樓非標準設計大廈2007年
美映樓非標準設計大廈2007年
(圖)第18座第18座

交通

交通路線列表

(圖)第22座第22座

九龍新界巴士
2B 竹園邨 ↔ 長沙灣
2D 東頭邨 ↔ 澤安邨
2E 九龍城碼頭 ↔ 白田
2F 慈雲山(北) ↔ 長沙灣
6D 長沙灣(甘泉街) ↔ 牛頭角
40 麗港城 ↔ 荃灣(如心廣場)
86 黃泥頭 ↔ 美孚
86A 沙田圍 ↔ 長沙灣(甘泉街)
86C 利安 ↔ 長沙灣(甘泉街)
86P 恆安 → 長沙灣(長荔街) 只限平日早上繁忙時間服務
86X 利安 ↔ 長沙灣(甘泉街)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87A 博康 ↔ 旺角(柏景灣)
87B 新田圍 ↔ 維港灣
702A 碧海藍天/海麗邨 ↔ 白田 只在上課日上課時間往白田,下課時間往海麗邨
886 沙田馬場 → 美孚 只限沙田馬場賽馬日服務
過海隧道巴士
104 白田 ↔ 堅尼地城
九龍專線小巴

(圖)第25座第25座

9M 白田邨 ↺ 石硤尾站
10A 南昌站 ↔ 又一城
10M 南昌站 ↔ 又一城
12 白田邨 ↔ 旺角東站
30A 旺角站 ↔ 澤安邨
30B 澤安邨 ↺ 石硤尾站
32A 帝景峰 ↺ 石硤尾站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32M 畢架山花園 ↺ 石硤尾站
41A 石硤尾街市 ↔ 又一城
41M 石硤尾街市 ↔ 又一城
42 澤安邨 ↔ 長沙灣(汝洲西街)

鐵路
港鐵觀塘線石硤尾站

圖片集

(圖)遠眺石硤尾邨 遠眺石硤尾邨
(圖)遠眺石硤尾邨 遠眺石硤尾邨
(圖)重建後的美如樓 重建後的美如樓
(圖)重建後的美如樓 重建後的美如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