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瑞芳[革命英烈]

石瑞芳[革命英烈]
石瑞芳[革命英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石瑞芳,又名敬芬,號祥麟,曾化名曹珍、張益鵬等,1901年出生於浙江省天台縣歡岙鄉砂坑村一個富裕農家。12歲入大余村私塾讀書,深得塾師孫開報的賞識。16歲轉城關徐氏祠堂私塾,爾後考入文明國小。從小胸懷大志,關心國家的命運和民族的前途。

人物生平

石瑞芳(1901~1931年2月),男,漢族,又名敬芬,參加革命後化名曹珍、張鵬等,浙江省天台縣歡岙沙坑村人。1926年,天台中學畢業,任教下周國小。192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3月,被選為中共天台縣委委員兼歡岙區委書記,6月任縣委書記。在歡岙領導贖當鬥爭,殺死國民黨天台縣黨部組織部長朱良慶。11月調任黃巖縣委書記,1929年春,黃岩鹽商開辦鹽廒,提高鹽價,強迫民眾購鹽,瑞芳領導打鹽廒鬥爭。1929年7月,任台州中心縣委書記1930年6月,中共浙南特委成立,被選為浙南特委委員,11月8日,浙南特委改組,為浙南特委代理書記,1930年12月5日在瑞安縣城被捕,1931年2月,被秘密殺害於浙江陸軍監獄

人物事跡

1927年春,石瑞芳為追求真理,邀同王景文去上海、南京等地尋求革命道路。在上海,他目睹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血腥屠殺革命志士的慘景,愈加激發了他的滿腔義憤。6月間,他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開始了新的人生歷程。

8月,石瑞芳在海門(現椒江)積極地參與策動駐軍一個連的“兵變”。這是他革命實踐的第一次嘗試。

1928年3月,石瑞芳回到天台,被選為中共天台縣委委員。他開始致力於宣傳民眾、發展黨員的工作,動員人民民眾起來革命,推翻剝削階級的反動統治。不久他就擔任了歡岙區區委書記,顯示了他不凡的組織才能。

1928年5月下旬,為貫徹中共浙江省委關於加強天台黨員思想教育的指示,石瑞芳和另兩位同志一起,夜以繼日奔走於鄉下各地。一次,在去龕頂途中,天色陰暗,雨意甚濃,同行者欲轉回城裡,石瑞芳勸說同伴繼續前行。未到龕頂,果然大雨傾盆,趕到龕頂時已渾身濕透。他們出席了那裡的支部會後又繼續冒雨上路,路過三茅溪時,見溪水暴漲,水勢洶湧,有位同志面有難色,提議改日再去。石瑞芳語重心長地勸說道:“我們共產黨員應有百折不撓的精神和勇氣,今晚若趕不上那裡開會,失信於同志,今後工作就難辦了!”他帶頭下溪,另兩位同志也鼓起勇氣,三人手拉手闖過急流,趕到了麗澤開會。他們日夜兼程,草坪夜宿,徒步奔行,僅三天,行程100多公里,在龕頂、麗澤等村傳達省委指示,講述黨的性質、綱領、奮鬥目標和階級鬥爭學說,無產階級專政的基礎知識。號召黨員“把全縣貧窮人家組織起來,反對財主剝削,反對封建主義、反對外國侵略。”在石瑞芳的積極奔走和耐心啟發宣傳下,這一地區的農民運動如火如荼,革命鬥爭風起雲湧。

同年7月,天台地區旱荒嚴重,一些不法商人、大地主乘機囤積居奇,糧價暴漲,貧困農民揭不開鍋蓋,老幼號飢之聲不斷。面對民眾度日艱難的淒涼景象,當時已任中共天台縣縣委書記的石瑞芳心急如焚。他迅即召開縣委會議,決定領導民眾開展平糶鬥爭,不久又在瓦窯召開歡岙黨員大會,進行發動和具體部署。為了擴大影響,順利進行平糶鬥爭並消除黨外貧苦民眾的顧慮,他決定在黨內號召殷富黨員帶頭平糶,給貧苦農民壯膽。並組織饑民與大地主葛逢源展開鬥爭,葛逢源懾於民眾聲威,被迫開倉按平價出售糧食。通過這次鬥爭,既擴大了黨的影響也提高了黨的領導能力。不久,石瑞芳又領導縣委部署了減租鬥爭,鬥爭方法仍採用歡岙鄉平糶鬥爭的經驗,並取得了一定勝利。

11月間,天台歡岙“泰寧押”當店失火,店主乘機賴掉當物。農民棉被等物燒淨,損失巨大,影響過冬。為回響沸騰的民聲,石瑞芳發起贖當鬥爭。店主抵擋不住,請求當店股東、國民黨縣黨部組織部長朱良慶出馬實施恐嚇。民眾不聽朱良慶的恐嚇,反抗之聲更加強烈。朱無計可施,暗中記下黑名單,連夜回城搬兵。不能放虎歸山!石瑞芳立即召開緊急會議,派人攜帶刀槍分路攔截,於當晚9時在山裘嶺腳截殺了朱良慶。“鬧當殺朱”事件震動全省,揭開了天台武裝鬥爭的序幕。

因領導歡岙鄉“鬧當殺朱”農民運動而暴露了身份,石瑞芳調任黃巖縣委書記。1929年春,黃岩城內官僚資本家陶雲谷、羅洛平勾結反動政府,開辦官商“鹽廒”,強令民眾改吃“官鹽”,鹽價突然上漲六倍。工農民眾怨聲載道。就在這民怨沸騰之時,石瑞芳根據上級指示精神,召開縣委會,決定因勢利導,發動反“鹽廒”的民眾暴動。石瑞芳派了幾名黨員分別到東、西鄉去,深入發動民眾,籌措部分武器,並採取統一戰線形式,將一些綠林武裝爭取過來,利用他們的武器與民眾的力量配合,以打“鹽廒”為鬥爭口號,乘機直取縣城,摧毀反動政權。

這次農民暴動於14日開始。500人的隊伍從半嶺堂村出發,沿途民眾紛紛拿起棍棒、刀槍湧入暴動行列,浩浩蕩蕩地向黃岩城出發。16日,近萬人吶喊黃岩城下,分兩路向西門、南門發起總攻。由於反動政府早有準備,居高臨下瘋狂射擊,傷亡十多人,隊伍星散,聲勢浩大的打“鹽廒”暴動最終失敗了。但是通過這次暴動,使反動政府和土豪劣紳心有餘悸,意識到民情可畏,眾怒難犯,不得不解散了“鹽廒”,取消了“官鹽”。

自從黃岩工農民眾暴動打“鹽廒”後,國民黨加強了對中共地下組織的嚴密監視和武裝威脅。石瑞芳在領導這次暴動中也領悟了一個真理:必須以革命的武裝對付反革命的武裝。

1929年初夏,石瑞芳被調任台州中心縣委書記一職,負責台州各縣黨的工作。在當時一片白色恐怖,各縣黨組織破壞嚴重的情況下,他冒險奔走四方,著手恢復各地的黨組織。

在石瑞芳的努力工作之下,台州各縣的黨組織得以恢復和發展,一步步向著武裝鬥爭的道路邁進。反動當局驀然驚醒,高呼:“台州共黨,首推曹珍!”

石瑞芳非常重視革命武裝鬥爭。早在1929年春節,他利用回歡岙過年的時機,就幫助歡岙同志組織起赤衛隊,由袁存生任隊長,鼓勵他們繼續聯繫城鄉黨員,擴大武裝隊伍,為暴動作準備。

石瑞芳還經常扮作賣鹽人,經南山進入黃沙,利用那裡險要的地勢,大力發展農民武裝。他分別在黃沙、方前、龍宮、馬岙等地方建立了赤衛隊。這幾支隊伍的建立,尤其是歡岙赤衛隊的建立和壯大,為正式成立浙江工農紅軍第二縱隊奠定了基礎。

1930年夏,石瑞芳在地下黨員戴大夫家裡召開台州中心縣委會議,研究開展武裝鬥爭事宜。會議決定:分別派黨員去各地組織民眾,建立農民武裝。石瑞芳則在蔣僧橋和路橋一帶,坐鎮領導整個鬥爭。在短時間內,石瑞芳就組織起地下黨員和農民積極分子40餘人,以葡萄坑為據點,正式成立武裝游擊隊,自號紅軍。創造了黃岩“土紅軍”大戰國民黨“木殼隊”的光輝戰績。

不久,石瑞芳被調往溫州任浙南特委組織部長,同年11月8日,浙南特委重新改組,他任代理書記。12月5日,因內奸告密,他在溫州不幸被捕。

不久,他被押往浙江陸軍監獄,在獄中,他受盡酷刑,仍堅貞不屈,視死如歸。敵人曾請出他的一位同鄉好友誘勸他自首,答應只要他能“回心轉意”,什麼都能給他。石瑞芳傲然回答:“決不自首”,“決不出賣我的光榮歷史”。敵人無計可施,於1931年2月將他秘密槍殺於陸軍監獄的後園。在那裡,石瑞芳留下了他最後的呼聲:“殺了我,可殺不絕共產黨!”“打倒國民黨!共產黨萬歲!”時年僅30歲。

解放後,當地黨和人民政府在石瑞芳烈士墓前加立了墓碑誌,並貫以“浩氣長存”四字,以示烈士的功績千古永垂!每年清明,都有不少民眾自發前往掃墓,表示對烈士的崇敬之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