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氣裝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主要學術方向:油氣鑽井裝備與技術、油氣開採裝備技術研究、石油天然氣集輸技術與裝備和海洋油氣裝備設計技術等。 ①圍繞我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需求,開展基礎研究與套用研究,掌握石油天然氣裝備關鍵核心技術的設計理論與方法,並形成系列產品,以適應中國石油天然氣工業的快速發展; ②跟蹤學科前沿,充分發揮西南石油大學的優勢,開展石油工程、石油開發、油氣儲運和機械工程各學科領域的滲透和交叉。

石油天然氣裝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是在四川省和中石油集團公司批准建立的石油天然氣裝備研究、岩石破碎學與鑽頭研究和石油管力學與環境行為重點研究實驗室基礎上,由教育部於2005年7月批准建立的,是國內唯一從事石油天然氣裝備研究的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5年開始對外開放,是西南石油大學機械工程、石油工程等重點學科的依託單位。實驗室主任機電梁政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是中國工程院鍾掘院士。
實驗室現有研究人員59人,其中博士生導師9人,教授17人,副教授21人,高級實驗師2人,講師15人。實驗室多人入選國家和省部人才工程計畫或獲得榮譽稱號: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審專家1名,機械部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工程農機評議組成員1名,國家和省部級有突出貢獻專家4名,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3名,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4名,2人獲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計畫項目資助,2人獲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基金資助。12人具有博士學位,28人具有碩士學位,9人具有國外留學經歷,形成了強大的科研研發隊伍。
實驗室依託“油氣儲運工程”國家級重點學科與“機械設計與理論”四川省重點學科,涵蓋“油氣儲運工程” 、“機械設計與理論” 、“石油礦場機械” 、“海洋油氣工程”、“油氣安全工程”4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和“機械工程”博士後流動站。
實驗室主要學術方向:油氣鑽井裝備與技術、油氣開採裝備技術研究、石油天然氣集輸技術與裝備和海洋油氣裝備設計技術等。主要研究內容:岩石破碎與鑽頭、石油管柱力學與設計理論、井筒工具、石油鑽機工作理論、泥漿固控系統、油氣舉升裝備與技術、油氣層改造與注水設備、修井設備與工具、油氣儲存與輸送設備、油氣淨化與處理裝備、油田自動化與控制技術、海洋鑽采平台設計技術、海洋平台動力學、海底管道技術等,在上述研究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中岩石破碎與鑽頭破岩機理、石油管柱力學、鑽頭-鑽柱系統動力學、鑽井振動篩設計理論和高效泥漿固控系統的研究工作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外產生了顯著影響。實驗室與三大石油集團公司和國有大型機械裝備製造企業有著良好的合作關係,建立了9個合作研發基地和研究所,如:西南石油學院中石化江鑽鑽頭股份公司研發基地、西南石油學院中石油集團公司寶雞石油機械廠研發基地、西南石油學院中國二重製造集團研發基地和西南石油學院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研發基地等。研發基地和研究所的建立為實驗室建設提供了必要的基礎條件,成為實驗室的重要支撐。
2000年以來,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69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國家863計畫項目1項,國家攻關計畫項目5項,中俄政府間科技合作項目1項,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前期研究專項1項,承擔三大石油集團公司重點科技攻關項目25項。獲國家科技攻關重點計畫優秀成果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9項,國家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74項,出版學術專著12部,發表科研論文495篇,SCI、EI、ISTP三大檢索系統收錄63篇。1990年以來,培養博士研究生57人、碩士研究生178人,目前在學博士生53人、碩士生118人。
實驗室建設目標是:
①圍繞我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需求,開展基礎研究與套用研究,掌握石油天然氣裝備關鍵核心技術的設計理論與方法,並形成系列產品,以適應中國石油天然氣工業的快速發展;
②跟蹤學科前沿,充分發揮西南石油大學的優勢,開展石油工程、石油開發、油氣儲運和機械工程各學科領域的滲透和交叉。以已形成的特色和優勢為基礎,致力於在各研究方向上的套用基礎理論研究,並有所突破,從而形成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新材料及新產品。以解決我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中急需解決的重大裝備技術難題,推動石油與天然氣工業的技術進步和提高我國油氣勘探開發技術的國際競爭能力,使實驗室成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一個重要的工程技術源頭和創新基地;
③建設和培養造就一支能瞄準國際前沿水平,具有創新意識與能力,具備解決國家油氣勘探開發中重大裝備技術的高素質研究隊伍,成為我國石油天然氣裝備領域學科高層次人才及複合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④建成我國在石油天然氣裝備技術領域對外交流與合作的視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