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鎮[大連市金州區石河街道]

石河鎮[大連市金州區石河街道]

石河鎮俗稱石河場,因老場鎮街道用硬石板鋪設,一條長街兩頭高、中間低自最低處匯流成河,故稱石河。於乾隆年間(公元1787年)形成集鎮。唐久視元年(公元770年)屬大竹管轄至今。新中國成立後一直為石河區公所,鄉人民政府駐地,2001年5月撤區建鎮,2004年2月雙橋鄉併入石河鎮,全鎮幅員面積66.7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於乾隆年間(公元1787年)形成集鎮。

唐久視元年(公元770年)屬大竹管轄至今。

新中國成立後一直為石河區公所,鄉人民政府駐地。

2001年5月撤區建鎮。

2004年2月雙橋鄉併入石河鎮。

人口耕地

全鎮幅員面積66.7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126個村民小組,8個居民小組,總戶數10999戶,其中農業戶數9024戶,總人口35890,其中農業人口31358人,耕地面積31707畝,其中田15407畝。系“全國優質苧麻之鄉”、“省級試點小城鎮”、“省級特色文化示範鎮”、“達州市工業重鎮”。

行政區劃

石河鎮下轄以下地區:

社區、五四村、嚴家橋村、劉家場村、長官坪村、爐山村、新華村、寶華村、玉子鋪村、東方紅村、前鋒村、福利村、桂峰村、五通村。

榮譽稱號

1、全國優質苧麻之鄉

2、省級試點小城鎮

3、省級特色文化示範鎮

4、達州市工業重鎮

地方名人

石河鎮石河鎮

唐昌虎,男,當代著名書法家。1944年生,四川大竹人。又名皇父、智力、力夫、五尺屋主等。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書學會副會長、四川省草書研究會副會長、四川省書法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秘書長等職。

書法作品入選第二屆全國行草書大展,草書作品榮獲三等獎;書法作品入選全國第二屆楹聯書法大展以及“黃河魂”書法大展(由中國書協、中國美協、中國文聯聯合主辦)等多項全國性書法展事。

書法作品先後被井岡山博物館、陳毅博物館、蕭紅故居等諸多文博機構以及私人收藏;

書學論文入選《全國第三屆書學理論研討會論文集》、《全國第六屆書學理論研討會論文集》及多種專業書法刊物。

破山海明,(1597-1666)明代高僧。俗姓蹇,法名海明。大竹縣石河鎮雙拱鄉人。19歲出家,長期在四川弘法,住持梁平雙桂堂。使禪宗臨濟宗派在四川得以發展。形成雙禪系,其後住持的雙桂堂被稱為“西南禪宗祖庭”。

著名作家:2010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胡萬寶。

旅遊資源

愛情聖地:鼓兒山

鼓兒山,位於石河場鎮大約2公里處,因植被茂盛,環境幽靜,特別是在夏季的夜晚,經常有一對對情侶到此在幽靜的小路上談情說愛,故稱為“愛情聖地”。

青雲洞,位於四川省大竹縣石河鎮蒲包鄉境內,地處大竹三山兩槽地形的中山——銅鑼山脈北段。這裡與大竹其他地方的山相同,崇山峻岭,峰巒疊嶂,山青水秀,鳥語花香,風景十分秀麗。

經濟概況

2006年,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石河鎮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鎮人民搶抓機遇、紮實工作、以實幹興鎮 、以實幹富民 ,經濟運行中不穩定 、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社會事業穩步發展 、作風整建成效凸顯、鎮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1—12月,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值:30387萬元,與2005年同期相比(以下同)增長15.2%,其中一產業增加值:9420萬元,增長8%;二產業增加值:11243萬元,增長33%;三產業增加值:9724萬元,增長10%;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1:37:32 。

一、 把民眾滿意作為第一追求,辦好實事惠民。

提升場鎮品位,完善場鎮功能,建成客運汽車站,受到市縣好評,並在流動現場會上交流經驗;引進重慶索渝公司投資1000萬元建設場鎮天然氣管網建設,使2萬餘名民眾得到實惠;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2006年全鎮硬化道路2.6公里,修建碎石路3.4公里;以“四新”為目標,狠抓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鎮發展農村沼氣:100口,紅層找水打井150口,美化房屋240間,硬化院壩52塊。

二、把科學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共創共享富民。

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要求,著力推進苧麻產業化建設,發展優質苧麻1500畝、苧麻品改2000畝,苧麻優質率達95%,被縣委、縣政府命名為苧麻產業化鄉鎮;加大項目和技改投入,強力實施“工業強鎮”戰略,工業經濟運行中不穩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2006年,全鎮完成工業增加值11268萬元,銷售收入32249萬元,工業總產值32949萬元,實現利潤1127萬元,上交稅金1213萬元,工工業經濟在全市30個工業重鎮中排名16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