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磨鏡

人們長久傳頌這對師徒的特殊結識方式,將懷讓當年在馬道一庵前磨磚的一大片地方稱為“磨鏡台”,在磨磚的石上鏤刻“祖源”兩個大字,又在附近建馬祖庵(又稱傳法院)以示紀念。

南嶽衡山傳說

佛教傳入中國以後,被一部分中國僧人改造成了中國化的佛教——禪宗。

到了唐代,禪宗又分為南宗和北宗。北宗認為,只有通過打坐、念經、持戒才能成佛。南宗則主張心外無佛,我心即佛,不坐禪,不念經,不持戒,否定“我心”之外一切“外物”。懷讓和尚是禪佛南宗創始人惠能大師的親傳弟子,於南嶽般若寺傳播頓悟成佛心法,法嗣廣布,備受人敬重。

一天,四川和尚馬道一也來南嶽修禪,在離般若寺不遠的地方結庵。馬道一信仰北宗,每天都在庵中打坐,一坐就是好幾個時辰,有時甚至幾天不吃不動,以表明自己禪定的功力。懷讓見馬道一的佛根很好,便想引他脫離北宗,歸順南宗。於是,心生一計,帶著一塊青磚來到馬道一庵旁,蹲在石上“唏嚓唏嚓”地磨起來。馬道一開始並不在意,還是專心打坐,可時間久了,覺得懷讓磨磚影響自己心定,忍不住問:“大師磨磚乾什?”懷讓答道:“作鏡。”馬道一甚感奇怪,又問:“磨磚豈能成鏡?”懷讓不答,卻反問:“你坐禪幹嗎?”馬道一道:“圖成佛。”懷讓笑了一笑,說道:“磨磚不能成鏡,坐禪又豈能成佛!”馬道一一聽覺得懷讓的話中藏有很深的禪機,就恭敬地說:“請師父指點。”懷讓便向他講述了許多南宗的禪理,馬道一越聽越信服,遂拜懷讓為師。馬道一為懷讓的首座弟子,跟隨懷讓十年,得其密傳,後去江西傳法,成為一方宗主,人稱“馬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