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葶山麥冬

短葶山麥冬為百合科山麥冬屬植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新增品種山麥冬的原植物之一。是國內主流商品麥冬類藥材,其乾燥塊根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保健價值,具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的功效,廣泛用於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療。

簡介

短葶山麥冬Liriope muscari(Decne.)Bailey為百合科山麥冬屬植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新增品種山麥冬的原植物之一。短葶山麥冬是國內主流商品麥冬類藥材,其乾燥塊根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保健價值,具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的功效,廣泛用於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療。目前,國內外有關於短葶山麥冬的研究很少,只有關於化學成分、栽培技術、主要數量性狀變異及因子分析和藥理活性方面的報導。
【植物名】短葶山麥冬
【藥名】麥冬
【別名】麥門冬
【拉丁文名】Radix Liriopes Spicata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riope spicata(Thunb.)Lour.[Convallaria spicata Thunb.;Ophiopogonspicatus Ker.-Gawl]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山麥冬、闊葉山麥冬的塊根。
【科屬分類】百合科
【性味】甘;微苦;微寒
【歸經】歸胃、肺、心經
【功效】養陰生津,潤肺清心,安神
【功效分類】養陰生津藥
【主治】陰虛肺燥;咳嗽痰粘;胃陰不足;口燥咽乾;腸燥便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藥理作用

1.強心、擴冠作用:豚鼠離體心臟冠脈流量試驗證明,低劑量(25% 1.5ml)土麥冬注射液灌注可見冠脈流量明顯增加(+54.59%),高劑量(200% l.5ml)時冠脈流量反而減少(-38.20%)。冠脈流量增加時心臟收縮增強,但心率無明顯影響;當冠脈流量減少時心臟收縮減弱,心率減慢,甚至出現房室傳導阻滯與心室纖顫等。在位兔心試驗表明,靜注土麥冬注射液劑量為 2.5g/kg和5.0g/kg時,心收縮為明顯增強,收縮幅度增加58.23%-97.35%。2.5g/kg時的正性肌力作用不被普萘洛爾阻斷,且對心率也無明顯影響,說明其正性肌力作用似與β-受體無關。本品還能提高小鼠心臟對86Rb的攝取率。土麥冬水溶性提取物給麻醉貓靜脈注射1.75g/kg其心室內壓變化速率(LVdp/dt max)增加86%,左心室開始收縮至射血時間(t-dp/dt max)縮短28%,心輸出量(CO)、心臟指數(CI)、每搏指數(SI)和左室作功指數(LVWI)分別增加146%,151%,150%和194%。心率輕度減慢,全身血管阻力(SVR)降低48%。本品0.7g/kg靜脈注射,LVdp/dt max增加38%,CO增加44%,t-dp/dt max縮短20%,SVR降低20%。進一步說明本品有強心作用,且能改善心臟泵功能。
2.抗心肌缺血作用:土麥冬水溶性提取物以1g/kg和0.75g/kg給麻醉大鼠腹腔注射,對垂體後葉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土麥冬水溶性提取物以2g/kg給正常家兔靜脈注射,然後按高位雙重結紮冠脈左前降支法造成完性心肌梗死模型。結紮後靜脈注射藥物,測量2、24、 48小時 ST後抬高兔毫伏數(∑△ST),並作硝基四氮唑藍(N-BT)染色,計算心便範圍的百分率。結果發現土麥冬組結紮Zh ∑△ST為1.0。±0.89與對照組(2.79±t.11)比較,差異非常顯著,其餘時間無差異。48小時后土麥冬組心梗範圍占心室肌重的7.81±2.87%,而普萘洛爾組為7.73%±4.76%,對照組為20.76±5.45%,說明本品水溶性提取物可明顯縮小心肌梗死範圍。
3.抗心律失常作用:土麥冬注射液(1:2)0.3-l.5ml;100g體重給麻醉大鼠靜脈注射對氯化鋇和烏頭鹼所致的實驗性心律失常有迅速的轉律作用,但維持時間短暫。此作用與利多卡因抗氯化鋇所致心律失常的作用極為相似。對蟾蜍離體心臟的實驗結果表明,土麥冬任氏液在低濃度(l:300或1:100)時有改善心肌收縮力的作用,高濃度時(l:10)作用相反;土麥冬任氏液對洋地黃中毒的心肌有恢復心肌收縮力的作用。土麥冬水醇劑2.5g/kg靜脈注射,對氯仿、腎上腺素誘發家兔心律失常有明顯的對抗作用。同等劑量的土麥冬水醇劑靜注可明顯提高烏頭鹼誘發大鼠室顫和心臟停搏的閾劑量。但土麥冬水醇劑對毒毛花苷G誘發豚鼠心律失常無明顯影響。此外,本品30g/kg靜脈注射可引起家兔正常ECG改變,表現為P-R間期延長,QT問期縮短,心率減慢及T波低平。
4.其他作用:土麥冬注射液腹腔注射(l2.5-25.0g/kg)能提高小鼠耐缺氧的能力;2.0-5.0g/kg靜脈注射麻醉兔呼吸、血壓無明顯影響。
5.毒性:小鼠腹腔注射土麥冬注射液,觀察72小時其半數致死量為134。34±12.59g/kg。另外試驗表明,土麥冬注射液(l:1)給小鼠腹腔注射,觀察24小時,其半數致死量為20.61±7.08g/kg體重(95%可信限)。

中藥化學成分

山麥冬:塊根含甾體皂甙:土麥冬皂甙(spicatoside)A、B,土麥冬皂甙A的原皂甙元Ⅱ(prosapogeninⅡ of spicatoside A)及原皂甙元Ⅲ(prosapogenin Ⅲ of spicatosideA),麥冬皂甙 B(ophiopognin B),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glucoside)。另含黃酮類。

生態環境

生於山野間陰濕處,山谷林下及路旁;南方常有栽培。

採收和儲藏

立夏或清明前後採挖剪下塊根,洗淨,曬乾。

資源分布

分布於西南及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廣西等地。

動植物形態

山麥冬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短,生有許多長而細的鬚根,其中部膨大成連珠狀或紡錘形的肉質小塊根。葉叢生;葉柄有膜質鞘;葉片革質,條形,長15-30cm,寬4-7mm。花莖直立,高15-30cm,總狀花序頂生,長達12cm,有花多數,常l-4朵聚生於苞腋,花被淡紫色或淺藍色,長圓形或被針形;花梗長約3-4mm子房上位。漿果球形,熟時藍黑色。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藥材鑑定

1.性狀鑑別山麥冬 塊根呈紡錘形,略彎曲,兩端狹尖,中部略粗,長1.5-3.5cm,直徑3-5mm。表面淡黃色,有的黃棕色,不飽滿,具粗糙的縱皺紋。纖維性強,斷面黃白色,蠟質樣。味較淡。
2.顯微鑑別 山麥冬橫切面:部分表皮殘存。根被為1-2列木化細胞;皮層約30餘列薄壁細胞,有的含草酸鈣針晶束,內皮層外側石細胞少數散在。韌皮部束與木質束各約19個,間隔排列,各木質束間為非木化薄壁組織。大麥冬根(中部)橫切面:表皮為1列細胞,常已破碎或脫落;根被為2-3列細胞,木化;最外1列細胞呈類方形,排列緊密,外壁及側壁增厚,有層紋,其下1-2列細胞的壁較薄。皮層極為寬廣,約由30餘列薄壁細胞組成,有的細胞內含粘液質及針晶束,針晶長23-58μm,內皮層外側為1列石細胞,呈類方形,側壁及內壁增厚,內皮層為1列類長方形細胞,壁均勻增厚,木化,有通過細胞。中柱甚小,約占直徑的1/8。韌皮部束19-24個,各位於木質部的弧角處。木質部由木化組織連成環狀。髓部有時中空。

中藥化學鑑定

理化鑑別:在紫外光燈下,山麥冬的薄片不顯螢光,而大麥冬的薄片則顯藍色螢光。
【出處】《中華本草》

培育方法

1.選地整地
前作物為大頭菜、白菜、棉花、蘿蔔、水稻等,但以水稻田為最佳。在前作收穫後將土地耕翻20—30厘米以上,通常要求犁3遍,耙4遍,使土壤疏鬆細碎,以利根系生長。然後整平地面,作畦150—200厘米寬,長為500—1000厘米,溝寬30—40厘米左右,溝深20厘米,四周開好排水溝。整地時施基肥,每畝施入腐熟堆肥2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或火燒土3000千克。或(綠源)有機肥200千克。
2.繁殖方法
用分株繁殖。每一母株可分種苗1—5株。
(1)種苗的準備
因各地麥冬栽培品種較多,現選福建短葶山麥冬品種,抗病性強,產量高。(各地可選用優良品種)於四月清明前後收穫麥冬時選擇葉色深綠、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小心用三齒鋤頭挖出後,抖掉泥土,用麥冬專用收果器(或剪刀)將割去塊根作商品,選健壯苗留作種用。然後用刀切去根莖下部的莖節和鬚根,保留上部0.5厘米莖節的莖基部分以葉片不散開為準,其橫切面呈現白色放射狀花紋(俗稱菊花心),根狀莖不宜保留過長,否則裁後會發生兩重莖節(俗稱高腳苗),生長的塊根較少,產量低。但也不能過短,否則髮根緩慢。根狀莖切除後,剪去葉尖留5—6厘米長,將合格的苗按3—5個單株整理齊,用稻草捆成捆,以備栽植。(一個自然分為一株)因葉片過長,會消耗種苗水分,操作也不方便。種苗選好後立即栽種。栽不完的苗應將基部先放入清水中浸泡片刻,使其吸足水份,再埋入蔭涼的鬆土內進行假植,並用少許泥土包圍,每日噴少許水,一般可保留數日。因壯苗是高產的基礎,不同素質的麥冬種苗對移栽後的髮根,分株和塊根產量有較大的影響。全面衡量綜合考慮麥冬種苗的素質,應選擇株型適中、葉色深綠青秀、根系發達,單株綠葉數15—20張,根莖粗0.7厘米左右的無病蟲害的壯苗。普通收穫1畝麥冬地種苗,約可供8—10畝地大田作種苗。
(2)栽種
福建麥冬適宜的栽植時期在4月清明前後,栽植時,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15—20厘米開溝,深5—6厘米左右,在溝內每隔10—15厘米,放種苗3—5株,垂直放於溝中,然後將土填滿淺溝,用扁鋤推壓或用腳踩,將種苗兩側的覆土壓緊,使基部根須與泥土貼實。整個栽植過程應為叢要小,植要密,根要齊,種要直,緊貼壁,土撳實,水澆透,保成活。每畝需種苗約400千克。另外一種方法是用專用的小鋤頭或(會匙俗名)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15—20厘米,株距10—15厘米左右穴栽。一般每畝栽2—3.5萬株左右。
(3)栽種后土壤封閉處理
麥冬大田栽種完後3天內用拉索芽前處理劑,250—300毫升/畝加水40—45千克/畝,均勻噴灑在畦面上以防芽前雜草生長。或用90%乙草胺(封土)乳油銀蓋;30—40克/畝,加水40—60千克/畝,均勻噴灑在畦面上。
3.間作
在麥冬主長過程中,因麥冬怕強烈光照,間作花生不僅能增加收入,而且有利於麥冬生長,進行間作可以減少烈日直射。因此夏、秋兩季一般多套種兩季花生(每2行麥冬套種一行花生),冬季間種大蒜等。
4.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麥冬植株矮小,如不經常除草,則雜草滋生,妨礙麥冬的生長。栽後半月就應除草一次,除草以人工為主也可用撲草淨每畝1包加水45—50千克噴灑,5—10月雜草容易滋生,每月需除草1—2次,入冬以後,雜草少,可減少除草次數,除草時結合進行鋤松表上。
(2)追肥
麥冬的生長期較長,需肥較多,除施足基肥外,還應根據麥冬的生長情況,及時追肥。一般追肥4次以上,第一次在5月中旬麥冬移栽成活後每畝施豬糞尿50—100千克,或1:100千克的尿素水點施,第二次在7月中旬。每畝施豬糞尿100—200千克,腐熟餅肥50—100千克。第三次在9月上旬,每畝施豬糞尿100—200千克,腐熟餅肥50—100千克,草木灰100—250千克。第四次在11月初,每畝施豬糞尿100—200千克,腐熟餅肥75乾克。追肥時氮肥不宜過多,以免引起地上部分徒長。除基肥外,栽植時在穴中施些過磷酸鈣,混拌在土中,以提高產量。裁後半月麥冬返青時,每畝施1:100千克尿素清水類,過磷酸鈣1:50千克,7月份畝再施尿素10千克,加過磷酸鈣20千克,氯化鉀10千克於下雨後均勻施下。春秋兩季是塊根膨大和根莖伸長增多時期,同時分率旺盛,此時應重施磷、鉀肥,故於每年9月份和11月份分別進行追肥,先淺松表土,每畝施過磷酸鈣或腐熟餅肥50—100千克,再施人糞尿100—200千克,氯化鉀20—30千克,在11月每畝再施草木灰50—80千克,尿素10千克,氯化鉀20—30千克以利植株的生長與越冬。
(3)灌溉
麥冬宜稍濕潤的土壤環境,需水分較多,除栽植後應及時灌水浸潤田土,促進幼苗迅速發出新報外,5月上旬,天氣旱熱,土壤水分蒸發快,亦應及時灌水,如遇冬春乾旱,則應在7—11月上旬前灌水1—5次,以促進根塊生長。

生活小常識

我省的地道藥材,主產於福建省泉州市和莆田市。短葶山麥冬被收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山麥冬項下。

研究

20世紀中葉以來,隨著礦物燃料燃燒、化學氮肥的生產和使用以及畜牧業的迅猛發展,人類向大氣排放了大量的氮化合物,導致氮化物在大氣中大量累積並向陸地和水域生態系統沉降。 據估計,人類活動產生的活性氮已經由1860年的l5 TgNa增加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165TgNa,增幅高達11倍,約為全球氮素臨界負荷(100TgNa)的1.6倍。在全球範圍內,人為排放所產生的氮沉降主要集中在歐洲、北美、東亞及南亞地區。歐洲大部分地區氮沉降超過10Kg·hm-2a-1,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三國和中歐的一部分地區,氮沉降超過30 Kg·hm-2a-1[11-13]。目前,我國也已經出現了較嚴重的氮沉降問題,並已成為全球三大氮沉降集中區(分別為歐洲、美國和中國)之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工農業的進一步發展,氮沉降量可能還會繼續升高。
儘管我國氮沉降水平已經很高及其已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但是遺憾的是,國內這方面的研究還很缺乏。所以,在氮沉降全球化的背景下,研究氮沉降對短葶山麥冬根際土壤酶的影響,對於制定我國藥材資源和環境管理計畫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因此,本文以福建道地藥材短葶山麥冬為研究材料,開展模擬氮沉降實驗,研究與碳循環有關的蔗糖酶、過氧化氫酶及與氮循環有關的土壤脲酶等三種土壤酶活性對氮沉降的回響規律,以期豐富在全球變化背景條件下藥用植物生態學研究內容,並為短葶山麥冬藥材的可持續栽培與管理提供理論依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