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部落格

知識部落格

人們把這種基於Blog的知識管理稱作K-Log,即“知識部落格”。 Klog這種方式是一種低成本、簡便的知識管理工具。 而且,Klog對那些發布的知識內容提供了一個永久的歸檔。

知識部落格知識部落格
知識部落格(Knowledge Log、Klog、K-Blog) Blog是一個非正式的知識管理工具,具有知識管理潛力,能夠及時捕獲和收集企業內部分散於各個角落的技能知識。人們把這種基於Blog的知識管理稱作K-Log,即“知識部落格”。它能使雇員發布書面評論、摘要、連結文檔、重要的電子郵件等到公司內聯網,人們能夠查找、瀏覽、建檔發布的內容。這使得知識的分享變得非常容易。

由於知識部落格自身的一些優點,它會被越來越多的組織列入知識管理的備選工具。但是由於知識部落格與現有的組織存在一些衝突,它對另外一些組織目標 ――如正規化和可控性的實現存在影響,也難以保持排他性地位。可以預見的是知識部落格與目前現有的組織知識管理工具一起在滿足組織扁平化和構建學習型組織需要的同時,可以實現一定程度上的集中控制。現有的知識管理系統,可以用於整個組織範圍內的通用知識的管理,而知識部落格比較適合於建立學習性項目團隊。

由來

1、BLOG

有人認為瀏覽器發明人Marc Andreesen開發的Mosaic的What's New網頁(1993年6月)就是最早的部落格原型。著名科幻作家William Gibson在1996年預言了職業部落格:“用不了多久就會有人為你瀏覽網路,精選內容,並以此為生”。1997年12月,約恩•巴傑(Join Barger)首次利用並使用“部落格”(Blog或WeNog)一詞。如今Blog風靡全球。

各類人士對部落格具有不同的定義。戴夫・溫納(Dave Winer)認為:部落格就是一個人未經編輯的聲音(The unedited voice of a person)。Oylan Tweney認為:部落格是一個快捷易用的知識管理系統。《市場術語》中對Blog這樣描述:一個Blog就是一個網頁,它通常是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Post(張貼)所構成;這些張貼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撰寫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iter。而且,當今有些Blogger光寫部落格不過癮,還把它出成了書。

然而不管它的定義如何,我們清楚地意識到了一個新的時代的到來,人人都可以暢所欲言,從BLOG開始,讀者和作者的界限徹底模糊,草根階層應運而生。BLOG以其迅捷性、無限性、無權威性、互動性和個性化、多媒體性、全球性等特點成為了WEB2.0時代一顆璀璨的新星,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廣博的信息資源綜合平台。

2、KIDG(Knowledge Log、Klog、K―Blog、知識部落格)

隨著BLOG的普及,出現了各種類型的部落格,一般有戰爭部落格(Warblog,Mat Welch發明)、日記部落格(Journalblog 和Diary blog)、專家部落格(Ptmdlt blog)、技術部落格(Teeh blog)知識部落格(Knowledge Log、Klog、K―Blog)等等。在眾多的部落格類型當中,知識部落格脫穎而出。

K-log:“能夠使雇員發布(post)書面評論,看法的要點,連結,文檔,重要的email,以及圖片到公司的內聯網,在那裡,人們能夠查找、瀏覽、建檔發布的內容。這使得知識的分享變得非常的容易。”同時,知識也變得更加的專業化。

由各個部門員工所建立的BLOG形成部門的KIDG,然後再進一步形成組織系統的KIDG。

知識部落格知識部落格

因此,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系統的關係網和平台。KIDG最大的功能和優勢是充當知識和信息的“倉庫”、“指南針”和“過濾器”,而且通過網路形成最好的知識積累方式。最重要的是它套用於企業內部網。方便企業管理知識、進行創新提高。

2000年夏天,Pyra Labs開發了只針對於企業的KIOG工具軟體Enterprise Blogger,在Cisco公司的企業管理業務部門進行試用。重要套用與渠道和市場行銷方面的內部知識管理和溝通,員工積極參與,取得了良好效果。2002年6月,美國猶他州政府的信息主管(CIO)Phillip Windley宣布了一個新的計畫,要求州政府的2000名IT職員和18000其他政府雇員,都使用部落格軟體,作為新的交流和溝通工具,建立了功能完善的知識庫。2003年2月11日,Dave Winner召集各方名家,進行研討。與會的還有電子表格發明人Dan Bricklin等名家大腕,話題涉及方方面面,內容非常精彩。旨在哈佛全面引燃KLOG之火,使哈佛成為KLOG發展的新的橋頭堡和大本營。隨即KLOG之火在高校首度點燃,而後漫延到各個領域……

2、基於KLOG的知識管理與傳統的知識管理的比較

我們可以使用表的形式對傳統的知識管理與基於KLOG的知識管理進行比較:

知識部落格知識部落格

總之,傳統的知識管理為組織提供了較為有力的知識管理工具,但不一定帶來組織範式的轉變,知識管理可以鑲嵌到命令一支配型組織中去。而基於KLOG的知識管理帶來組織範式的轉變,扁平化、平等化、學習化和網路化是相互伴隨的過程。

優勢

1、查找專業知識的方便快捷

學習是循環不斷持續進行的。因此。讓積極、活躍的從業者管理自己的知識非常重要。由於人們可以通過Klog查找、瀏覽、建檔發布內容。這使得知識的分享變得非常的容易。人們可以方便、快捷地查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識。Klog由個人來組織的知識,並且找到那些你可以從中獲得幫助的專家也是相當容易的。他們能夠通過搜尋,Klogger之間的交叉連結,以及虛擬社區工具得到。縮短了查找的時間,同時,又可準確地得到專家的思想指導。

2、組織、利用知識的高性價比

Klog這種方式是一種低成本、簡便的知識管理工具。它通過專門的軟體工具將組織內的BLOG連線起來,形成內部網路。著名的KLOG管理工具有Dave Winner開發的現在流行的專業部落格工具Radio。這種知識管理,可以使知識生產的價值鏈實現從過剩到稀缺,從顯性知識到隱性知識的躍升。它以時間方式最值得發布(內容),日曆,以及自動更新。

擁有一個易用的基於瀏覽器的編輯環境。可以訂閱的知識信息流(RSS)。同時,還可以更快速的培訓新來的雇員。使其更快發現大量組織內有用的信息,迅速的跟上團隊進度。而且,Klog對那些發布的知識內容提供了一個永久的歸檔。不管雇員去留,他們的知識都會被留下來。避免組織失憶。這些無一不表明KLOG作為一種知識管理模式的高性價比。

3、制定決策的高準確度

專家的使用,來自k-log方面的提示,將會改善公司決策方面的能力和質量。改進的知識交換(交流)將會揭露出那些浪費的項目和不準確的假定(assumptions)。它同時也將顯露出公司內部那些被隱藏的知識。新雇員能夠更快的發現他們需要的信息,這讓他們變得更有生產力。一個新的團隊成員能夠通過閱讀團隊的k-log迅速的跟上團隊的進度。簡單的管理和改善的公司的控制讓人們獲得他們遇到並需要解決的難題的途徑變得簡單和容易。對Klog文檔作些簡單的查詢就很快能找到所需的答案了。專家使用Klog提示,改善決策能力和質量。

存在問題

知識部落格知識部落格
綜合Rick Klau的《一次K-log試驗性實踐回顧》等一些國外的探索試驗,我們發現KLOG在真正的實施過程中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Klog工具使用不熟練、難於接受新事物

一方面由於大多數員工已經習慣了使用outlook、office等傳統的軟體進行信息組織,和使用MSN使一些傳統的工具進行知識的傳遞和管理,他們對新的技術持一種不信任的態度。另一方面對新的軟體不了解,更不想花太多的時間去研究學習。他們認為在所有的工作中比這棘手的事情多得多,這些都制約著Klog的普及和套用實踐時的效率。

2、內部網安全等技術性問題

在初始安裝期間,會發現很多軟體的問題。另外,內聯網使用的服務和授權與web服務不一致,拒絕任何其他應用程式對檔案的請求。雖然皿瀏覽器和web伺服器通信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它是一個微軟產品,而KLOG等用戶工具不是。這就意味著,用戶想要試著訂閱另一個用戶的XML feed的時候,將會得到一個錯誤……

3、知識的“是”與“非”

KLOG之初是非商業性的。套用於企業等領域之後,帶有了商業性或競爭性的濃重筆墨。企業作為社會競爭的主體,其商業性是其重要特徵之一。企業圍繞組織利益進行相關的管理、學習及發展,引進知識部落格以改善組織的知識管理,也是其提高自身競爭力、獲取更多利益的途徑之一。這裡就存在一個問題,即KLOG的非商業性與企業的商業性之間的矛盾,當KLOG套用於企業之後,它自身的效用還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維持和發展。另外,我們不難想到企業員工之間進行部落格,在他們之間有很明顯的利害衝突,會涉及個人的相關利益,當他們在部落格的交流平台上進行知識交流、共享時,共享內容方面的準確性、充分性就值得商酌。

除此之外,KLOG與現有的知識管理相衝突、高度的非結構化等等問題這些都制約著它的發展。

實踐性對策

1、宣傳、學習、培訓、掌握KLOG管理模式

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圖,學習是一個循環反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

KLOG完全可以借鑑這個學習流程圖,通過培訓,使員工掌握KLOG的使用,鼓勵員工進行組織管理、完善自己的知識部落格、訂閱、評價優秀的部落格,通過反饋信息開展自我評價,進行學習反思,改進學習過程,把學習體會收穫在部落格上發表,與大家共享。首先設立一個個人永久目錄。用以記錄那些13常而且重複使用的檔案。其次設立連結,目錄和訂閱項。再次是幫助所有人制定恰當出版規則。最後還要明確決定什麼不能公開發布,以免造成機密泄露、違犯智慧財產權等。

2、提高企業文化素質,增強誠實守信觀念

轉變員工的思想觀念,樹立知識共享意識,成功地實施知識共享,才能促進企業內所有員工以最高的效率、最快的速度獲得最有價值的知識。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企業員工知識共享的實現並不是很順利,其主要原因是個人意識障礙。要解決這個問題,那就要對員工進行培訓讓員工認識到知識共享對個人以及集體發展的好處,轉變員工的意識,然後通過相應的規章制度和良好的企業文化的共同作用,使企業員工養成知識共享的良好習慣。

3、按部就班地建立KLOG系統,不可操之過急

首先,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組織內任務的輕重緩急,確定適合使用KLOG的領域,對系統進行實驗性運行,試運行成功之後組織大規模的學習,組織員工建立自己的BLOG,形成自己的檔案櫃,從而形成層次化的KLOG完成知識共享。可以通過RSS訂閱專家BLOG,模仿專家進一步使知識形成良性循環利用。

除此之外,還應該結合組織實際情況靈活運用知識部落格,實現分層次管理,培養知識共享意識,建立激勵機制,提高部落格的質量,建立成熟、系統的動態知識庫……

參考文獻

[1]Etienne Wenger.Cultivating Communities of Practice:A Guide to Managing Knowledge[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杜,2003,(9):16
[2]孫彩傑.RSS技術發展及其在圖書館中的套用[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5,(6):83―85
[3]胡飛龍,周萍.Biog(部落格)與Biog出版[J].出版發行研究,2OO6,(1):56-58
[4]曾紅,張樹人.Blog與知識管理[J].情報科學,2006,24(2):251-254
[5]燕輝.論部落格在企業知識管理中的效用及存在的隱患[J].圖書與情報,2005,(4):71―74
李春梅,高紅陽.Klog知識管理模式的研究.現代情報,2007年8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