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無力感

知識無力感

知識無力感是指高學歷與收入之間未能形成平衡。也就是學歷未能換來所期待的收入。因此,導致一種深刻的失落感。

詞名來源

2015年春節期間,《一位博士生的返鄉筆記:近年情更怯,春節回家看什麼》在微信朋友圈及微博等社交媒體瘋傳。在這篇筆記中,作者描述了自己返鄉的見聞:交通沒有以前那么擁擠,但家鄉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漸漸疏遠;農村里年輕人的婚姻受到了物質的壓迫,知識的無力感也十分強烈。

現象

抱怨知識無力的,多為人文學科的學子。這個現象很正常。近些年裡人文學科的畢業生,已經普遍感受到了壓力。父輩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訓誡,在今天依然適用。不同的專業學科影響到學子們的就業領域而不同,就業者之間收入差別顯著。

原因

在今天的鄉村社會,對於很多人來說,能夠改變命運的主要途徑,依然是通過高等教育進入城市,並獲得理想的工作。一批又一批的農村學子苦苦求學,為的就是打通人生的上升通道。然而現實常常不盡如人意,尤其是在一線城市中,高學歷沒能及時換回高收入,生活成本卻居高不下。年輕一代農村學子面臨的挑戰可想而知。學歷越高,或越容易產生受挫感。受挫感衍生出知識無力感。

解決方法

1.正確認識高等教育多元的功能,正確面對就業市場的挑剔選擇,有助於緩解某些學子的“知識無力感”。

2.需要創造適合常識生存的環境,讓常識回歸常識:提供更公平的競爭,讓知識的價值能夠得到應有承認;提供更優質的教育,讓知識的作用可以得到直接體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