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力》

《遊戲力》

《遊戲力》是一本兒童教育用書,它的作用能幫助家長更懂孩子或提供一種輕鬆愉快的溝通方式。掌握遊戲力方法的父母必定會讓孩子有一個天堂般的快樂童年!該書由(美)勞倫斯.科恩(Lawrence J.Cohen,Ph.D.)著,李岩翻譯,軍事誼文出版社於2011年5月出版發行。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圖書公告】【圖書海報】
◎譯名:遊戲力
◎副標題:隨時隨地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與勇氣
◎原作名:PlayfulParenting
◎作者:LawrenceJ.Cohen,Ph.D.
◎譯者:李岩
◎出版社:軍事誼文出版社[中國]
◎出版年:2011
◎紙張:膠版紙
◎裝幀:平裝
◎ISBN:9787801509147
◎獲獎:美國國家親子出版社金獎
◎簡介:本書是解決孩子常見的行為問題,激發孩子內在的自信力,並重建父母與孩子間親密溝通的橋樑。
《遊戲力》(美) 《遊戲力》(美)

內容概述

遊戲力,被很多人喻為親子溝通的“雙向翻譯機”。一方面,作者通過幾十個案例告訴我們,孩子的任何行為都在表達著一份合理的內心需求,只不過表達方式有時是無理取鬧,例如:事事對抗,每天在幼稚園門口粘著媽媽,遇到小挫折就大哭大鬧,經常打人,不好好寫作業,總是欺負弟妹,等等。與孩子有效溝通的第一步,就是及時而準確地“翻譯”出隱藏在這些表面行為背後的需求。另一方面,作者建議了大小几百種處理問題的方法,而根本目的是提醒我們:與孩子有效溝通的第二步,是將我們的關懷、愛心、讚賞、鼓勵、期望和界限等等,“翻譯”成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語言。遊戲,是孩子的第一語言。如果我們想告訴孩子什麼,那么最好的方式是“玩給他看”,而不是“說給他聽”。既然我們都同意讓孩子“在玩中學知識”,那么讓孩子“在玩中懂道理”、“在玩中建立自信”也會同樣有效。書中深刻的分析,顯然來自深厚的專業功底,然而全書幾乎沒有出現專業名詞,輕鬆的閱讀中處處能體會到一位遊戲大師的幽默與親和。最難得的是,書中對父母沒有批評,只有體貼和建設性意見,因為作者本人也是一位父親。

作者簡介

【(美)勞倫斯.科恩(LawrenceJ.Cohen,Ph.D.)】
心理學家,專長為兒童遊戲、遊戲治療和親子教養。在臨床工作中處理各種兒童家庭婚姻、受虐問題,讓他深刻認識的人與人之間聯結的重要性,也致力於將這些經驗加以領悟以推廣。科恩博士定期為曾獲得美國教育出版學會金燈獎(GoldenLampAward)的《小尼克家庭雜誌》(NickJr.FamilyMagazine)及《波士頓環球報》(TheBostonGlobe)撰寫專欄,並為父母、老師及托育專業人員規劃遊戲式教養的相關研習活動。

本書目錄


前言
第1章遊戲力育兒方式的價值
第2章加入孩子的世界
第3章建立聯結
第4章培養孩子的自信
第5章跟著笑聲的腳步
第6章學會打鬧
第7章暫停現實,置換角色
第8章給女孩更多勇氣,給男孩更多關懷
第9章跟隨孩子
第10章主導孩子(在必要時)
第11章加入你不喜歡的遊戲
第12章迎接情緒的暴風雨(孩子的和父母的)
第13章重新思考規則的方式
第14章解決手足相爭
第15章為我們自己充電
譯後記

業界書評

●“這本書充滿了智慧!科恩博士生動展現了遊戲的風采……他直接針對父母心中的難題和困惑提出了大量思考和建議……書中隨處可見的生活趣事,不僅傳遞著樂觀和包容,而且體現著對孩子與父母雙方的深刻理解……他提供的遊戲方法是那么簡單,而效果卻又那么顯著……熱切期望父母們從本書中獲得啟發。”
——帕蒂.惠芙樂(PattyWipfler)/《傾聽孩子》作者/父母領導力學院創始人
●我在早教領域工作已經將近十年了,讀過很多關於育兒和父母學的文章和書籍。《遊戲力》是到目前為止我讀過的最好的書,我強力推薦給每一位父母以及育兒工作者。在我的學生和我的女兒身上,我嘗試套用了書中提供的很多方法,尤其是在與孩子們聯結和應對複雜環境的時候,效果非常驚人,書中提到的方法非常實用並有效,可以用於我每天與孩子共處的任何情況。這本書確實讓人大開眼界,為教育學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少了一分壓力,少了一分沮喪,帶來的是親子互動中更多的快樂。本書除了為父母提供有效的指導之外,還是一本讓讀者感到既幽默、又有所觸動的讀物。
——埃博斯,早教工作者/AbsAnunciacion,Earlychildhoodeducator/前金寶貝金牌教師;前美吉姆兒童教育中心首席培訓師;現任某知名國際學校幼兒部教師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小孩”,他天真爛漫,純真無邪,感受快樂,不要把他遺忘在你的童年中。讓你心中的“小孩”與你的孩子對話,就會感受到孩子的真正需求,放下家長的架子和抱負,讓孩子的笑聲帶領你往前走。遊戲力就是這么一本書,讓你找回心中的“小孩”,學會孩子的語言,進入孩子的世界,讓孩子在充滿愛的遊戲中獲得力量,勇敢的去面對真實的生活和未來的挑戰。
——金玉/金寶貝北京麗都中心運營總監

章節簡介

《遊戲力》各章節簡介
【第1章遊戲力育兒方式的價值】
遊戲力——基於遊戲的親子溝通方式——可能是重建親子間深情聯結的橋樑遊戲當中所激發的活力,所產生的親密感,可以緩解父母的壓力。遊戲不僅幫助我們進入孩子的世界,而且幫助我們以孩子的方式,重新建立自信和親情。如果孩子在遊戲中玩得開心盡興,那么他們的合作精神與創造力也往往會表現得淋漓盡致。遊戲既能幫助孩子探索世界,又能幫助他們理解每天所接收到的信息,還能幫助他們從生活的挫折中重新振作起來。
【第2章加入孩子的世界】
遊戲力親子方式所提倡的,就是父母們與所有的教育者們,隨時準備著為孩子獻出永不枯竭的愛意、鼓勵與激情。孩子需要大人在有些時候一起遊戲,這才能實現遊戲的全部意義。剛開始和孩子玩,對大人來說可能並不容易,但只要下定決心,多加練習,你就能行。它會讓你覺得很有意思。大人們也擁有幫助孩子的力量。這不僅是指讓他們走出歧途,遠離危險,還指的是能夠主動地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心理康復,與他人維持良好關係。既然孩子總是以遊戲來維持關係、療傷和建立自信,那么對大人來說,當然就應該義無反顧地陪孩子遊戲,以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幫助。既然快樂和笑聲是進入孩子世界的入場券,那么我們就需要學習怎么能讓自己開心一點。當我們與孩子的聯結斷裂時(這可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著的事實),遊戲是幫我們重建深層聯結的最好橋樑。我們必須準備好,別無選擇。
【第3章建立聯結】
聯結,是一種狀態,它容易意會,卻很難言傳,我們在生命的不同階段要經歷不同形式的聯結。在嬰兒期,孩子和他所依賴的大人之間的聯結,經常表現為一種“目光之愛”:深深的彼此凝視,目光間流淌的情感,是相互歸屬和融為一體的。無論童年、少年、還是成年,我們與父母、手足、朋友、伴侶,都在不停地聯結、斷裂、重新聯結。後來,我們和自己的孩子也有了這樣的關係模式。一切都順利的時候,遊戲力方式能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快樂。而在出現了問題的時候,遊戲力的目的就是幫助孩子擺脫孤寂感的困境。一天中,孩子的情緒會有很大的起伏,而遊戲是他們最本能的平復手段,因此,我們對孩子的遊戲語言越是熟練,就越能幫助孩子完成聯結的循環。
【第4章培養孩子的自信】
什麼是真正的力量?為什麼它如此稀有難尋?我們經常看到恐懼、膽小或是受驚的孩子,他們不敢把心裡的話說出來,甚至不敢有自己的想法。我也會看到很多做事魯莽、虛張聲勢、崇尚暴力、自以為是的孩子,這些都不是真正的自信。我通常會用“自信力”這個詞,來代為表示“力量”的正面意義:為正義挺身而出,冒險精神(當然是在安全的範圍內),勇於剖析自我,完成任務的毅力,以及快樂遊戲的能力。它的對立面是“無力感”,經常表現為處世消極,性情壓抑,膽小恐懼,以及怨天尤人。除此之外,無力感還有一種表現,可以稱之為“虛張聲勢的力量”,它是對力量的無效模仿,表現為恐嚇、傷害他人的言語行為,專橫跋扈的態度,小偷小摸的行為,對安危滿不在乎的姿態。遊戲力將幫助孩子從這兩種無力感的困境中掙脫出來,獲得真正的力量,讓自信力和競爭力得到平衡健康的發展。
【第5章跟著笑聲的腳步】
遊戲力親子方式中,開懷大笑至關重要。對於想用遊戲來拉近親子距離,培養孩子自信心的父母來說,聽到了笑聲,他們才能確定自己的路沒有走錯。“跟隨笑聲的腳步”的意思是說,如果一件事能把孩子逗得咯咯笑,那就應該再來一次。一而再,再而三,一做再做。所有的笑都是好的,但是咯咯咯的笑聲所傳達出的愉悅太富有感染力了,因此也就被當作了判斷遊戲成敗的指標。
【第6章學會打鬧】
每次我談到這個主題——打鬧、摔跤、以及類似的較為活躍、具有攻擊性的遊戲時,都會被立刻打斷。父母們,特別是母親,都堅持他們從沒玩過,也不打算玩這類遊戲。我這裡要做個區別,遊戲力中所討論的打鬧遊戲,和孩子之間那些打架、攻擊行為有根本區別。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也不管是性格活潑的還是天性文靜的,對於所有的孩子,與成人玩這種經過設計的體能遊戲,都會有所裨益。那些在校園裡、操場上到處惹事生非的孩子,需要有人專門指導怎么玩打鬧遊戲,才能把他們的恐懼、猶豫、衝動、憤怒等等這些情緒合理地釋放出來。他們哭泣、放棄時,我們不會責罵他們,他們需要休息時,我們也會停下來。這是我們的工作。孩子的同齡夥伴們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他們的自我控制力有限,更不會鼓勵別人表露情感。而那些不夠活躍的孩子之所以需要和成人玩對抗遊戲,是因為這樣能鍛鍊身體,增強自信,培養他們的自我意識。
【第7章暫停現實,置換角色】
現實中的常規,在遊戲中被暫時中止,這是遊戲力量的來源。一個小男孩可以想像自己是超級英雄;女孩可以在打鬧中把爸爸推倒在墊子上,把他的肩膀壓倒在地。孩子可以玩上學遊戲,發作業、給分數和處罰。遊戲的基礎變得平等,或者偏向孩子一點,以此來彌補他們在現實中因弱小而產生的挫折感。
角色置換,對恢復孩子的自信特別有幫助,能幫助他們擺脫無力感的困境,克服恐懼和壓抑的情緒。有些時候,孩子在扮演這些角色時,需要父母擔任舞台監督或是製片人,給他們的遊戲提供空間、玩具和點心。而另一些時候,他們需要我們做觀眾。當開始投入幻想遊戲時,他們還可能需要我們擔任配角演員,甚至偶爾客串一下導演。
【第8章給女孩更多勇氣,給男孩更多關懷】
男孩和女孩從一出生就開始受到區別對待,其相應結果是男孩和女孩對大人有不同的需求。他們不僅是受到了不同對待,而且也受到了不同的限制,因此無法發揮全部的潛能。女孩得到安慰,但不被鼓勵去冒險或探索,她們需要遊戲力來培養力量和信心。男孩被允許去探索,甚至被鼓勵要勇於冒險,但在害怕、寂寞、或難過時,卻沒人理他。事實上男孩在長大一點後,不僅是不被理睬,他們甚至還會因為表達情緒而被懲罰。因此男孩需要的遊戲力,要特別注重聯結和情緒表達。
【第9章跟隨孩子】
遊戲力的重點是在跟隨孩子和主導孩子之間,取得了一種微妙的平衡。一方面我們讓孩子完全主導遊戲,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自信;另一方面,當他們陷入重複、無聊的困境或者可能出現危險時,我們能夠積極地加以干預。我必須坦白,是因為不斷地犯錯,我才成了一個以遊戲力為原則的專家。
【第10章主導孩子(在必要時)】
有些情況需要你主動介入:當你注意到孩子事事被動、情緒低落……當孩子無法放開手腳盡情玩樂,或者無法接受別人的關懷,也不能溫和待人,或者離開父母遠一些,稍有冒險就不敢嘗試……此時,你要讓孩子知道你願意為他們量身設計遊戲,用他們的方式去嘗試新事物,而難度正好合適他們。
【第11章加入你不喜歡的遊戲】
邀請我們不能忍受的行為,往往能奇蹟般地改變了行為問題。當然,並不是每一次參與或邀請,都能解決當時的問題。有時候,它的收效可能會很微妙,能夠幫我們改善對孩子行為的見解以及將來的處理方式。換句話說,加入孩子或者邀請你不喜歡的遊戲,其效果有時是改變了遊戲,有時則是改變了我們的感受。不管是哪種效果,都能幫我們不再因為孩子的行為而討厭他們。因為,討厭孩子鍾愛的遊戲,不但會傷及孩子的價值感,也會讓我們自己感到無能。
【第12章迎接情緒的暴風雨(孩子的和父母的)】
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情緒,我們都經歷過純粹的快樂和滿足,也體驗過不同形式的惡劣情緒,包括痛苦、害怕、尷尬、沮喪、傷心、生氣、焦慮、嫉妒,等等。如果不能自由表達情緒,那么孩子或者把情緒封閉起來,為長大後的各種問題埋下禍根,或者就通過其它形式間接發泄出來。孩子可能會把所有情緒都悶在心底,而一旦妹妹碰了他的玩具,他就會爆發。遊戲力可以幫助孩子找回表達情緒的自由,避免因壓抑情緒、或者不當發泄情緒而造成的潛在惡果。不表達情緒或者不當表達情緒,都意味著孩子被困在了無力和孤寂的塔樓當中。擁有自信和聯結良好的孩子,不僅能使自己快樂地玩耍,而且能通過語言、行動、或者主題遊戲,讓情緒得到直接釋放,讓大人知道他們的感受。
【第13章重新思考規則的方式】
遊戲力的基礎之一是對孩子的尊重。在孩子和我們都心情愉快時,尊重會是相當容易的。但是如果孩子愁眉苦臉,或者做出的事讓我們愁眉苦臉,那么一切就變得困難。當孩子拉扯貓尾巴、打小朋友的頭、不做功課、或是醉酒回家時,我們必須想辦法。我反對放任自流,就像我反對嚴厲懲罰一樣。是的,我們必須採取措施,但不是懲罰和威脅。我們還有更好的選擇,因為懲罰總會失效(事實上,懲罰一直就無效)。如果從全新的視角來觀察規則的建立和孩子的行為,我們就會發現,親密聯結、快樂遊戲、和情感上的理解,遠比懲罰、教訓、以及放縱要有效得多。
【第14章解決手足相爭】
大人何時該介入衝突,而何時該退後讓孩子自己解決?我試圖給出一條明確的標準,但這有時實在太難。同一情況下,往往兩種做法都各有道理。我的基本原則是:退後,但要睜大眼睛。我們退後不介入,絕不表示就轉身走開而不管孩子了。介入時要點到為止,不要一錘定音。在我的經驗中,循序漸進的方法最有效。通常我會先旁觀,然後向孩子描述我看到的情景。如果這樣做還不夠,那么我會問他們在這種情景下大家怎么做更好。最後,如果需要的話,我才會比較強勢地介入。我自己站在遊戲場中間的明顯位置:“你們需要的話,我就在這裡。”“我覺得你們可以自己解決,但如果需要我幫忙的話,隨時叫我一聲就行。”當孩子過來要求我們仲裁時,當然是顯示我們智慧的好時機。但是,請按下這種衝動,傾聽衝突的雙方即可,不用多說什麼。可以向他們提問題,但要讓他們自己提出解決方法。要表現出很感興趣的樣子,但不要太擔心。通常情況下,他們離開時會皆大歡喜,並打心眼兒里覺得你像所羅門一樣聰明。
【第15章為我們自己充電】
當孩子挑戰我們的極限時,當強打精神鼓舞受挫的孩子時,當費勁心力與孩子重建聯結時,我們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現在輪到我們了,我們需要傾訴,需要揭開心中那些為人父母的痛苦秘密。我們可能對自己最好的朋友都難以啟齒,但是我們可以與其他父母相互傾訴。很多父母都會驚訝地發現,不僅僅是自己曾經有過暴打孩子一頓的幻想,不僅僅是自己曾在遊戲中無聊得幾乎崩潰,也不僅僅是自己曾因為萬般苦心得不到點滴回報而氣得想要吐血。因此,建議你找到另外一位媽媽或爸爸,或者參加一個父母團體,從而大家可以相互傾訴。以下問題供大家參考……

讀者書評

【讓孩子有一個天堂般快樂童年的好書!】(噹噹網初級評論員:wodetao)
《遊戲力》是一本超級好用的書!它的作用一是能幫助我們更懂孩子,二是提供一種輕鬆愉快的聯結方式。掌握遊戲力方法的父母必定會讓孩子有一個天堂般的快樂童年!還記得小時候看過的一個日本產品的電視廣告,印象很深的是那首廣告歌,先是一群扮成害蟲狀的人唱:“我們是害蟲!我們是害蟲!”接著出現了一位超人般的英雄,雄赳赳地唱:“勝利的來福靈(根據記憶大概的音譯)!勝利的來福靈!一定要把害蟲,殺死!殺死!殺死!”像是推銷殺蟲劑的,產品記不住了,但那首歌倒是朗朗上口,記憶深刻!
最近,陶陶生了病,但還是惦記著玩,不肯好好睡覺,其實他也知道多喝水啦,多睡覺啦,能提高抵抗力,很快恢復健康,道理也不必多講?但怎么能讓他儘快睡覺呢?突然間,我想起了這首殺蟲劑之歌,立時改編唱到:“我們是病菌!我們是病菌!小陶陶你可不要睡,小陶陶你要接著玩,一定要讓你,咳嗽!咳嗽!咳嗽!”陶陶笑著大叫:“不聽你們的!我一定要睡覺!”開始閉上眼睛閉上嘴巴睡起來,於是,我裝成害怕的樣子接著唱:“我們是病菌!我們是病菌!求求你千萬不要睡,我要一個變成兩個,兩個變成四個,越變越多,一定要讓你接著,嗓子疼!嗓子疼!嗓子疼!”陶陶大喊:“我一定要睡覺!你們太壞了!”這樣,說著說著,不一會兒就睡著了------這一招兒,屢試屢爽!陶陶每次都?得不亦樂乎,鬧上一陣兒,果真就睡了!真是既不破壞聯結,又能讓孩子主動配合得好辦法!一箭雙鵰嘍!
這樣的方法也可以舉一反三。比如,陶陶喜歡亂丟東西,把面霜放到餐桌上啦,把玩具放到茶几上啦,亂扔鞋啦------一天早上,他又把用完的面霜扔到餐桌上了,我靈機一動,拿起面霜,模仿印度電影男主人公拉茲的《流浪者之歌》,可憐兮兮地唱道:“流浪!流浪!流浪!小陶陶不讓我回家啊!流浪!流浪!流浪!------”陶陶很富有同情心的,哪裡能聽下這個?!歌兒還沒唱完,陶陶就笑著大叫:“啊!不!”跳起來跑過去把面霜放回了原處?這樣,不用催促,陶陶的東西慢慢地越來越有序了!一天晚上,陶陶玩完了雷射筆,要放回盒子裡,盒子外面還有一個套盒,外盒內盒嚴絲合縫的,套起來很費勁的,況且明天還要再玩,我就對陶陶說:“不用套了!只裝進這個盒子就行!”陶陶認真地說:“不行!我要讓雷射筆回家!”哈哈!陶陶的“回家”意識很強烈呢!
2—7歲的幼兒的認知特點其中之一就是泛靈論,認為萬物有靈。我是充分利用他的這個特點,再加上遊戲力的方法,真是超級有效!
【期待已久,終於上架啦!——大力推薦!】(噹噹網初級評論員:gracefish77@***.***)
看過很多種育兒、早教圖書,但《遊戲力》是最與眾不同的一本,沒有那么多冗長的大道理,也沒有難懂的理論,而是教會家長們如何用孩子們的方式(也就是遊戲的方式)去了解孩子,關愛孩子!當然,《遊戲力》也是我看過的最有用的一本書,雖然是美國?庭,但孩子搗亂搞怪的招數還真雷同呢:)那么多來自生活的例子,幾乎都在我們家發生過,所以是拿來就用!通過《遊戲力》,現在女兒可以每天刷牙了,可以按時睡覺起床了,可以不哭鬧的去幼稚園了……真誠推薦爸爸媽媽們讀一讀,相信一定能讓你學到一種輕鬆的方式解決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