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許摩訶帝經

(經名)十三卷,趙宋法賢譯。 十三卷。 又稱《眾許摩訶帝釋經》。

佛教術語,梵名 Maha^sammata-ra^ja。凡十三卷。宋代法賢譯。又稱眾許摩訶帝釋經。收於大正藏第三冊。為佛陀之傳記,敘述釋種之由來、釋尊之一生,以至烏波梨歸佛之事跡。經題“眾許”為劫初王三摩達多(梵 Sammata)之意譯,摩訶帝(梵 maha^ra^ja),大王之意。此經與唐代義淨所譯之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一至卷九同本。
FROM:【佛光大辭典】
(經名)十三卷,趙宋法賢譯。佛在迦毗羅國,釋眾欲聞過去種族之事,佛敕目連說之,次敘摩耶之生緣乃至一代教化之事績。釋尊一生教化之記錄也。經題之義未詳。
FROM:【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十三卷。宋·法賢譯。又稱《眾許摩訶帝釋經》。收在《大正藏》第三冊。系佛陀在迦毗羅國尼俱陀林中時,指示大目犍連為眾生演說的佛傳。內容敘述釋種之由來,至烏波梨之歸佛等事跡。初述自太古三摩達多王至釋尊之間之世系、生母摩賀摩耶之生緣;次記釋尊自兜率天下生入摩賀摩耶之胎、龍弭禰園降生、阿私陀之占相,及童年善書及射、娶耶輸陀羅等三夫人、游觀世間深生厭離之念、出家苦行、於金剛座上成道、受商主布薩利迦之供養等事跡,並述及遊歷諸方,度五比丘、耶舍、俱梨迦、諸長者子五十人、六十賢眾、難那、三迦葉波等事。卷末並述及釋尊在迦毗羅城教化釋種及烏婆梨等事。
經題的‘眾許’是劫初之王‘三摩達多’(Sammata)之意譯,‘摩訶帝’是大王(maha^raja)之意,意謂三摩達多王是客群人推薦所出任之國王。雖然題號如此,但全經所載,則以敘述佛傳為主,有關該王之事跡,僅列舉一、二而已。因此,就經題與內容之不甚系屬而言,本經是相當特殊的例子。又,本經是漢譯佛傳中,唯一屬西藏系者。然地名、人名等專有名詞皆為梵音之音譯。此外,本經由釋尊俗家之家系說起,不舉過去七佛,乃至千佛之法系,亦不舉釋尊之本生譚等,凡此皆為本經之特色。
唐·義淨所譯的《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一至卷九為本經之異譯本。
[參考資料] 《至元法寶勘同總錄》卷七;《閱藏知津》卷二十九。
FROM:【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