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離

厭離,解釋:厭惡離棄。

厭離四句

即:(一)有厭非離,謂緣苦、集二諦而不令惑斷之所有忍、智;此乃因僅緣厭境而不離染之故。於此狀況可分為三類;(1)於見道位之前斷盡欲界之煩惱者,稱為苦法智忍、集法智忍;於此位中,因已斷盡,再無可斷,故非斷惑之位。(2)見道位中之一切苦法智、集法智;此位之斷惑系在忍位之無間道位,而不存於智位。(3)修道位中之加行道、解脫道、勝進道所攝之苦智、集智;然非無間道的斷惑之位。(二)有離非厭,謂緣滅、道二諦而能令惑斷之所有忍、智;蓋滅、道二諦並非可厭之境,以其緣欣境,能離染之故,稱為有離非厭。此狀況亦可分為三類:(1)未離欲界之修惑而入見道位之滅道法忍。(2)全部之滅道類忍;此系在見道位以前無有斷盡,故於見道位而斷盡者。(3)於修道位中之無間道所攝之滅道智。(三)有厭亦離,謂僅緣苦、集而能令惑斷之所有忍、智。即未斷欲界惑而入見道位者之苦集法忍,及所有之苦集類忍、修道位中之無間道所攝之苦集智皆屬之。(四)有非厭離,謂緣滅、道而不令惑斷之忍、智。其中,先離欲界之惑,後入見道位之滅道法忍及見道位中之滅道智,及修道位之加行、解脫、勝進等三道所攝之滅道智皆屬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