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睇

“相睇”直譯過來,就是兩人互相對看。 今日之“相睇”,儘管仍有做媒的在場(雙方父母則一般不會來了),男女對象卻不可能再充當啞巴。 3.《說文解字》是怎么說的,相,“省視也”;睇,“目小視也”。

概述

相睇(亦稱相親),粵語方言,粵語讀傷(seng,陰平聲)體(tei,陰上聲),意為陌生男女在媒人介紹下出於求偶需要的初次見面。
例:“我哋老夫老妻糖黐豆咁,仲唔系靠相睇行埋一齊!”(我們老夫老妻這么恩愛,還不是靠相親才走到一起來!)

相睇的歷史

舊時的相親男女當事人並不相見,而是由父母長親安排,通過媒人往來傳話,男女雙方再約定時間見面。見面的地點一般是選在男女雙方的家中,這一天雙方都會特別注意個人形象,力求給對方留下好印象。然而雙方根本無緣直接交談,只是各自留神,互相偷看幾眼而已。“相”完後是否同意結親則由媒人傳話,互通意願。
相中之後,女方父母或家長就會在媒人的陪同下,帶著女兒(或不帶女兒)到男方家“看過活”(或叫“看家當”),全面了解男方的家庭成員和生活狀況,看看女兒過了門之後是否有好日子過。過去有些家庭較為貧寒的,為了給兒子成就親事,就會在女方來“看過活”的時候找親鄰借用家具等矇混過關,以討得對方歡心。“過活”看上後,就可順利成親。
民間的男女相親除了在男女方家裡舉行外,有一部分還會選擇在集上、廟上進行“廟面”。男女雙方各由媒人或父母帶到集會上,由媒人遙遙一指,即完成“廟面”。通常情況下,雙方只能一瞥,根本無法看得真切。這種方法叫做“背看”。因此有的時候男女雙方一方有生理缺陷或其他毛病,做父母的與媒人沆瀣一氣,請別的男女代替,指鹿為馬,移花接木,俗叫“使頂頭子”,只有成婚後才會真相大白。但在“從一而終”的舊社會,既然生米煮成熟飯,就只得自認命苦,前世造孽,即使暗自傷懷,吞聲飲泣,日子久了,也就隨遇而安,白頭相守了。

其它說法

1. “相睇”直譯過來,就是兩人互相對看。廣東人把夫妻關係、親友關係、同事關係、業務關係等等多種對看關係全剔除掉,單單把某男某女出於“那種動機”的第一回對看關係劃定為“相睇”,也不是沒有緣故的。
2. 時代不同了。今日之“相睇”,儘管仍有做媒的在場(雙方父母則一般不會來了),男女對象卻不可能再充當啞巴。那么,終身大事這關鍵性的第一步,為什麼仍要沿用舊說?若定義為“談心”,可表明言語交流與心靈感應的不可缺少;倘借用“拍板”一說,更提醒了男女雙方——切勿錯過稍縱即逝的一段緣!
3.《說文解字》是怎么說的,相,“省視也”;睇,“目小視也”。兩字的本義原來都不太強調視覺的結論。是的,單純靠打扮和說話,並不可以向對方證明一個真實的自己。再看看時下報章常見的徵婚啟事文字:“某男,誠實可靠,事業有成……”“某女,品貌俱佳,文靜苗條……”可靠嗎?俱佳否?那文字上的東西還得靠“相睇”去驗證。

相睇的禮節

1. 相睇,亦即相親。從前,嶺南地區青年男女談婚論嫁,相睇是一個幾乎不可或缺的過程和組成部分,是自由戀愛的雛形,具有濃郁的嶺南文化特色。
2. 相睇講究程式和禮儀。首先,待婚男女物色好對象後,須委託媒人互遞生辰八字,稱“合年庚”;請算命佬推算彼此並無相衝相剋,方可約期相睇。
3. 相睇時,一般由母親姑嬸等相陪,雙方相距數尺互相端詳。其間,青年男女須各自背向走幾步,以示四肢健全;臨別時須大聲道別,表明並非聾啞。
4. 相睇之後,如果雙方均感滿意,女方便會通過媒人向男方索要彩禮。雙方一般會討價還價幾番。最後男方便會擇日“落文定”,將彩禮送到女家。
5. 待到迎親之日,待嫁姑娘會在閨房中泣唱“哭嫁歌”,詞意多屬感父母養育之恩、叮囑弟妹孝順等等。窗外閒漢閒婦則裝模作樣勸哭,熱鬧非常。
6. 最後迎親隊伍來到,成就一段姻緣。相睇衝破了父母包辦婚姻的桎梏,給了青年男女直面婚姻的機會。時至今日,不少人的姻緣仍是通過相睇而成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