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隸狼

直隸狼(Cantschihliensis)為早期未分類的犬科犬屬動物,命名主要由於其化石發現地在河北省,其頭部骨骼及牙齒與現代灰狼很接近。

基本信息

簡介

直隸狼上、下齒列。直隸狼上、下齒列。

直隸狼(Cantschihliensis)是隸屬於犬科的古脊椎動物,生活在大約據今130萬年前,其化石主要發現於河北省陽原縣的泥河灣盆地。直隸狼的特徵和擬豺(Xenocyondubius)比較接近,但與非洲野犬lycaonpictus)差異很大,到21世紀初,其鑑定與分類問題尚存爭議。

形態特徵

直隸狼頭部骨骼及牙齒測量數據與現代灰狼的較為接近,但頭後骨骼數據較後者明顯為小。直隸狼的最大特徵是其下臼齒舌側齒尖的退化和P4窄長及M1前後方向變扁。

具體鑑定特徵包括:體形較大,I3強大,P4窄長,原尖發育,M1前後向變扁並具寬闊的齒帶狀次尖,m1具下後尖和下內尖,相對其M1大小而言,上、下第二臼齒較大,m2下跟座寬闊等。

研究發現

直隸狼上頜骨,A 背視,B側視,C腹視。直隸狼上頜骨,A 背視,B側視,C腹視。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同號文研究員等於2006−2011年期間的4次野外發掘中,在泥河灣盆地的山神廟咀遺址發現了大量犬科直隸狼化石新材料,包括殘破顱骨、前頜骨、上頜骨、若干下頜骨及頭後骨骼的主要部件,其中的頭後骨骼是迄今在中國發現的犬屬化石中最為完整的。該項發現為解決中國早期犬類與擬豺的分類及演化關係提供了新的研究對比材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