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與路徑:中國共產黨三農理論與實踐60年

一、“三農”問題的歷史性 二、“三農”政策日標的調整 三、“三農”政策目標的調整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9月1日)
平裝: 50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4385984X, 9787543859845
條形碼: 9787543859845
尺寸: 24.6 x 17.4 x 2.6 cm
重量: 821 g

作者簡介

鄭有貴,1963年生於川西農村,1984年西南農學院畢業後分配到農業部農業局,1992每起就職於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1997每起任當代農業史研究室主任,2005年起任研究員。學術團體兼職有:中國合作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學術部主任,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常務理事,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農業哲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匿經濟史學會現代經濟史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農業歷史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兼當代農業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農學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理事,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毛澤東思想生平研究分會理事。 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當代中國“三農”政策演變與制度變遷、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主持課題21項。作為主編或第一作者出版了《一號檔案與中國農村改革》(全國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百種重點圖書)、《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與管理》、《解決“三農”問題之路》、《當代中國農業變革與發展研究》、《中國共產黨“三農”思想研究》、《中國土地改革研究》、《中國傳統農業向觀代農業轉變研究》等7部專著。發表文章約140篇。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二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意見》等法律、政策、發展規劃的專家諮詢、調研、草擬。獲第三屆中國農村發展研究獎(獨立完成),兩項農業部軟科學委員會優秀成果三等獎(第一完成人),首屆國史科研成果一等獎、全國和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參與完成人)。

內容簡介

《目標與路徑:中國共產黨“三農”理論與實踐60年》從縱論與綜論兩個維度,對60年問中國共產黨關於“三農”問題的理論與實踐展開研究。歷程研究篇為縱論,共四章,即每個發展階段為一章,力求按照較一致的框架,即以“三農”政策目標與實現路徑選擇為主線,展開對中國共產黨解決“三農”問題之路的回顧和討論,如此,既突出主線,又可以克服對史實取捨和研究的隨意性,特別是避免有意識的一葉障目。綜合研究篇為綜論,共四章,對中國共產黨在“三農”政策選擇上的理論發展與創新、重大決策、政策演變動因進行系統梳理和辨析,並就未來現代農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城鄉一體化發展趨勢與政策選擇進行前瞻性討論。

目錄

緒論
一、“三農”及其問題所在
二、工農、城鄉結構轉換的理論模式
三、“三農”政策演變影響因素與研究主線
四、“三農”政策的四次重大選擇
五、問題的討論與結論
歷程研究篇
第1章 農業社會的“三農”政策目標與實現路徑選擇
第一節 “三農”問題的歷史性與政策目標的選擇
一、“三農”問題的歷史性
二、新中國解決“三農”問題的起點
三、新中國成立初期“三農”政策目標的選擇
第二節 以土地改革為路徑解決“三農”問題
一、土地改革的抉擇
二、土地改革的政策選擇
三、土地改革的績效
四、土地改革對農業生產合作化運動的影響
第2章 國家工業化戰略下“三農”政策目標與實現路徑選擇
第一節 國家工業化與“三農”政策目標
一、國家工業化與解決“三農”問題的雙重使命
二、國家工業化戰略下“三農”政策目標的選擇
三、農業養育工業政策取向的確立
第二節 以計畫經濟為核心的路徑探索
一、以農業生產合作化和農產品統派購的路徑改造小農經濟
二、以人民公社的路徑解決“三農”問題
三、以二元戶籍管理和就業制度強化二元結構
四、倡導學習大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以應對農業投入不足的問題
第三節 政府與農民互動下的政策微調
一、集體經濟、計畫經濟下的私有經濟和集市貿易
二、農民的探索——包產到戶三起三落
三、城鄉二元產業政策與農村五小工業的反反覆覆
四、對農民牴觸開展意識形態的教育
第四節 城鄉二元結構與“三農”困境
一、工農業發展失衡
二、就業結構轉換滯後於產業結構轉換
三、農業的兩次大波折
四、“三農”困境
第3章 向工業化中期邁進時期“三農”政策目標與實現路徑選擇.
第一節 建設現代農業與“三農”政策目標調整
一、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全面部署
二、“三農”政策日標的調整
三、農業養育工業政策的重大調整
第二節 以賦權與放活為核心的路徑探索
一、實施家庭承包經營制度重塑農民家庭經濟
二、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重構農業規模經營模式
三、取消農產品統派購制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上的基礎性作用
四、探索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推進農民就業和人口的非農化
五、實行政社分設和村民自治,推進民主建設
六、實施扶貧開發,解決貧困地區的“三農”問題
第三節 結構轉換與二元結構的初步破解
一、就業結構與產業結構的轉換
二、農業素質的提升和農產品供求關係的根本改變
三、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收入結構的改善
第4章 進入工業化中期“三農”政策目標與實現路徑選擇
第一節 統籌城鄉發展與“三農”政策目標調整
一、統籌城鄉發展和重中之重指導思想的確立
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任務的提出
三、“三農”政策目標的調整
四、工業反哺農業政策取向的確立
第二節 以二元體制向一元體制轉變為核心的路徑探索
一、取消農業稅以實現城鄉稅制統
二、按照公共財政要求加大對“三農”的支持
三、建立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
四、壯大以農業產業化、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為核心的縣域經濟
第三節 “三農”發展進程評析
一、農民的大解放與發展政策的轉變
二、傳統農業快速向現代農業轉變
三、農業功能拓展與對國民經濟的貢獻
四、全局觀下的“三農”問題
綜合研究篇
第5章 “三農”理論的發展與創新
第一節 “三農”的基礎地位論
一、農業基礎論的豐富和發展
二、農村和農民是社會穩定的基礎
三、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放在重中之重的優先位置
第二節 農業和農村發展戰略論
一、農業現代化、農村發展工業和小城市的構想
二、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農村工業化、農村城鎮化之路
三、逐步解決二元經濟社會結構問題
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
第三節 農村基本經濟制度與農業組織化論
一、對農村基本經濟制度與經營制度的認識28l
二、對合作社經濟的認識
三、組織起來與農業“兩個飛躍”
第6章 “三農”重大決策
第一節 建制與發展的決策
一、土地改革法的決策
二、全面推進農業生產合作化的決策
三、農業發展綱要的決策
四、農村人民公社體制調整的決策
第二節 改革與發展的決策
一、啟動農村改革的決策
二、賦權與放活的決策
三、工業反哺農業與城鄉一體化的決策
第7章 “三農”基本政策的演變及其動因
第一節 “三農”基本政策的演變
一、所有制變遷
二、經營制度變遷
三、分配製度變遷
四、工農業發展關係演變
第二節 “三農”政策演變的動因
一、改革前後影響“三農”政策制定因素的比較
二、“三農”政策制定中的經濟動因與意識形態動西
三、“三農”政策在國家工業化戰略及整個經濟社會政策中的定位
四、工農業發展關係演變反映出的一般規律
第三節 基於60年經驗的“三農”政策模型
一、基本經驗和原則
二、變數及趨勢
第8章 現代農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城鄉一體化的前瞻
第一節 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一、現代農業的內涵及特徵
二、拓展農業多種功能
三、推進勞動過程的機械化
四、培育和壯大現代產業組織
五、促進政策組裝實施與產業體系協調運行
第二節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一、從比較視角探討新農村建設
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第三節 促進城鄉一體化
一、促進農民就業非農化與人口城鎮化的協同推進
二、促進資金留鄉和資本下鄉
三、促進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
四、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均衡配置
五、構建起以法律為保障的工業反哺農業的政策體系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