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光[經濟管理教授]

張新光,男,漢族,1964年8月生,河南鄧州市人。

簡介

1985年上大三時開始在《戰略研究》、《人口與經濟論壇》等學術期刊發表文章,曾擔任鄭州大學社會主義經濟研究會秘書長、副會長、會長,多次應邀參加“河南省經濟發展懇談會”,受到中共河南省委第一書記劉傑同志親切接見。上大學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

簡歷

1982.9~1986.7,在鄭州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學習。

1998.9~2000.7,在武漢大學政治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班學習。

1986年7月大學畢業後,他自願放棄去河南省計畫經濟委員會工作的機會,主動要求到大別山革命老蘇區新縣扶貧,擔任過村長、鄉長、縣政府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主任、縣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等職。

1992年6月至2001年12月,在新縣沙窩鎮連續擔任黨委書記9年半。

1996年和1997年,連續兩次參加由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和河南省教育廳組織的“河南省優秀大學畢業生先進事跡報告團”,為全省30多所高校應屆畢業生作巡迴報告。

1999年,被中共信陽市委授予“信陽市首屆中青年領導幹部創業標兵”稱號。

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榮記“個人三等功”獎勵。

2001年12月,擔任信陽市廣播電視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

2002年1月,調入信陽師範學院擔任學報編輯部副主任。

2004年11月至今,擔任信陽師範學院圖書館書記和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

2005年12月,受聘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信陽調研基地項目負責人。

2011年9月,擔任信陽師範學院中國農村綜合改革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主要從事《資本論》教學和“三農”問題研究工作。

榮譽

近年來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被《新華文摘》和人大複印資料《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農業經濟導刊》、《管理科學》、《中國政治》、《公共行政》、《歷史學》等全文轉載32篇。先後承擔國家行政學院、浙江大學卡特中心、河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研究基金項目3項,獲得全國社會科學理論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獲得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獲得河南省農業廳科研成果一等獎1項,出版學術專著《三位一體的農村改革觀》1部。2001年9月,提出“堅持土地制度、分配製度和地方行政管理體制三位一體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50條政策建議”,被中央領導批轉到黨的十六大報告起草小組和200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籌備組參考;2005年12月,提出“撤地、強縣、精鄉、實村:構建農村行政管理新體制”,通過《求是內參》2006年第1期專刊呈送給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書記處各同志參閱。

代表性著作

1.葛家莊的社會變遷(內部交流,1985.9)

2.山區經濟理論與實踐(上冊,內部發行1000冊,1992.6)

3.村級組織建設(內部發行1000冊,1994.10)

4.調查研究文集(內部發行1000冊,1994.12)

5.農村經濟管理(信陽鄉村幹部培訓教材,內部發行3000冊,1996.2)

6.發揮區域優勢建設明星城鎮(單行本,內部發行2000冊,1997.9)

7.千年古鎮競風流(上、中、下三冊,內部發行1000套,1997.11)

8.“三位一體”的農村改革觀(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4)

9.賢林講壇文集(第一輯,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11)主編之一

10.賢林講壇文集(第二輯,河南大學出版社,2011.11)主編之一

論文和報告

1.“小農經濟穩固論”的基本觀點和早期爭論

——基於19世紀中葉以前的學術史回顧

《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2年第1期

2.“小農”概念辨析——兼論我國現行小農經濟的弊端與改革取向

《現代財經》2011年第12期

3.“小農”概念辨析

《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1年第6期

4.中國農村基層民主治理的拓展性創新與實踐檢討

《戰略與風險管理》2011年第2期

5.小農單位的計量標準研究及其政策含義

《貴州社會科學》2011年第7期

光明網-理論頻道2011年9月11日全文轉載

6.“小農”概念的界定及其量化研究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1年第2期

7.研究小農經濟理論的政策含義和現實關懷——回應丁長發博士的質疑

《農業經濟問題》2011年第1期

8.馬克思主義小農經濟理論及其現實意義

《河北學刊》2011年第1期

9. 離退職村幹部生存狀態憂思錄

《中國老區建設》2010年第7期

10. 誰來紓解鄉村基層幹部之痛

《鄉鎮論壇》2010年第3期

11. “4+2”緣何在個別村莊“水土不服”

《鄉鎮論壇》2010年第6期

12.中國農村基層民主治理的拓展性創新

—— 河南鄧州農村首創的 “4+2”工作法調研報告

《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第2期

13.鄉村幹部生存狀態憂思錄

《鄉鎮論壇》2010年第2期

14.關注鄉村幹部生存狀態

《中國社會報》2010年1月18日第3版專版刊登

15.資本利潤率平均化規律與國家保護農業政策的關係問題

《大同大學學報》2009年第5期

16. 建國60年農民生活方式變遷的不協調性及成因分析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9年第5期

17. 新中國農民生活方式60年變遷與反思

《現代經濟探討》2009年第9期

《新華文摘》2009年第24期收錄

《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9年第6期摘錄

18. 資本利潤率平均化規律與國家保護農業政策並行不悖

《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

人大複印資料《農業經濟理論》2009年第12期收錄

19.改造小農經濟的根本出路在哪兒

《人民論壇》2009年第13期

20.新農村市場經濟體制亟待完善

《河南日報》2009年5月13日第3版

21.近代法國小農資本主義的演進道路及其現代轉型

《理論學刊》2009年第3期

人大複印資料《經濟史》2009年第11期收錄

22.農業資本主義演進的 普魯士式道路:由改良到革命

《中南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

23. 新中國成立60年農民生活方式變遷:問題與出路

《黨政幹部學刊》2009年第10期

24. 農業資本主義演進的普魯士範式和德國的農業現代化

《燕山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25. 新中國農民生活方式變遷的主要特徵及前景展望

《貴州社會科學》2009年第10期

26. 近代法國農業資本主義緩慢演進的深層原因——基於一個長時段的巨觀歷史解釋

《華東理工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27. 撤地、強縣、精鄉、實村:構建行政管理新體制

《社會主義論壇》2009年第8期

28. 法國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社會主義論壇》2009年第6期

29.關於發展現代農業與小農制銜接的兩個理論問題

《攀登》2009年第2期

30. 20世紀世界農業發展的規律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中國與世界研究簡報》2009年第3期

31.農業資本主義演進的法國式道路及其新發展

《學海》2009年第2期

32.農業資本主義演進的法國式道路

《河北學刊》2009年第2期

33.當代法國農業資本主義發展的 主要途徑和特徵

《中國發展》2009年第1期

34.關於 “普魯士式道路”的典型性問題再認識

《甘肅理論學刊》2009年第1期

35.鄉鎮政府決策機制研究

《長江論壇》2008年第2期

36.關於小農經濟的理論爭論與現實發展

《農業經濟問題》2008年第4期

37. 資本農業引領中國農業現代化走向光明前景

《財經理論與實踐》2008年第2期

38.對經典作家關於小農制歷史地位論斷的再探討

《理論學刊》2008年第3期

39.論馬克思小農經濟理論的現實意義

《現代經濟探討》2008年第3期

40.關於現代 世界農業發展規律 的思考

《經濟前沿》2008年第6期

41. 農業資本主義演進的“美國式道路”及其新發展

《新疆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

42. 20世紀以來世界農業發展的演進趨勢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理論文萃》2008年第5期

44. 農業資本主義演進的“英國式道路”及其新發展

《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45. 農業資本主義演進的“普魯士式道路”及其新發展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

46.農業現代化的規律性與中國農業的現代化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

47. “內生腐敗”及其成因

《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48. 中國小農制的變態與現代農業發展的背離

《蘭州學刊》2008年第7期

49.農業發展與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相伴而生

《農民日報》2008年6月25日第3版

50. 中國歷史上和現實中的小農制評析

《遼東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51. 當代世界農業發展的基本規律及其啟示

《當代財經》2008年第6期

52. 20世紀以來世界農業發展中幾個帶有規律性的問題

《西藏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53.馬恩關於小農制歷史命運的科學論斷過時了嗎?

——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來有關討論的回顧

《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

54.建國以來集體林權制度變遷及政策績效評價——以大別山區新縣為例

《甘肅社會科學》2008年第1期

55.鄉鎮政府決策機制的基本特徵及其改革

《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第1期

56.小農理論範疇的動態歷史考察

《貴州社會科學》2008年第1期

57.現代小農制歷史地位的百年論戰及現實意義

《鄭州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58.鄉鎮基層政府決策的特點與作用

《當代社科視野》2008年第3期

59.中國地方政治生態環境惡化探源——以安徽省的皖北地區為例

《經濟管理文摘》2008年第4期

60.我國少數地方政權權力異化現象的成因與對策

《唐都學刊》2008年第1期

61. 官場內生腐敗論

《新華網·理論頻道》2008年1月10日

62. 中國歷史上和現實中的小農制評析

《遼東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

63.人地關係深刻制約農業現代化

《農民日報》2008年1月16日第3版

64. 當前我國部分地方政權政治退化現象的特徵及其根源

《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65. 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應從鄉鎮基層政府抓起

《今日中國論壇》2007年第12期

66.試論中國縣制的確立、地位及其弊端

《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

67.論我國農村綜合改革的基本內涵與外延

《經濟前沿》2007年第1期

68.中國近30年來的農村改革發展歷程回顧與展望

《現代經濟探討》2007年第1期

人大複印資料《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2007年第4期全文轉載

69.我國下一步農村綜合改革的目標、重點和難點

《行政論壇》2007年第4期

《新華文摘》2007年第20期論點摘編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政治》2007年第9期收錄

70. 鄉鎮基層政府是推進我國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重要突破口

《吉首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

71.十六大以來的農村改革進程

《新長征》2007年第14期

72. 皖北地區“官場內生腐敗”現象探源

《嶺南學刊》2007年第5期

73.中國地方政權退化現象的體制根源探析

《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政治》2007年第12期收錄

74.目前學術界關於鄉鎮政府體制改革的認識誤區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

《北京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摘錄

75.我國鄉鎮政府職能轉變的演進路徑及體制障礙

《燕山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

《編制管理研究》2007年第3期全文轉載

76.論中國地方 “官場內生腐敗”現象產生的體制性根源

《中共桂林市委黨校學報》2007年第3期

77.試論古代中國“縣政”之弊

《邯鄲學院學報》2007年第2期

人大複印資料《政治學》2007年第10期收錄

78.中國地方政治生態環境劣質化探源——以皖北地區為例

《學習與探求》2007年第3期

79.中國農村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再造與激活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

《新華文摘》2007年第23期收錄

80.論權力內生腐敗現象的危害及成因

《福建行政學院福建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

81.論中國古代社會的“縣政”之理

《寧夏黨校學報》2007年第5期

82.論中國農村改革的原始起點及未來發展空間

《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07年第2期

83.縣域政治生態環境面面觀

《改革內參》2007年第11期

84.中國鄉鎮行政體制管理模式的演變及前景

《北華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

85.中國農村改革的兩大主題及其難點透視

《陰山學刊》2007年第2期

86.論再造農村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和基層民主權威

《社會科學》2007年第4期

87.質疑古代中國社會“皇權不下縣、縣下惟宗族”之說

《學習與實踐》2007年第4期

人大複印資料《政治學》2007年第9期收錄

88.我國縣域政治生態環境趨於惡化

《科學決策》2007年第4期

《人民論壇》2007年第9期摘錄

89.質疑“皇權不下縣”——基於巨觀的長時段的動態歷史考證

《華東理工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人大複印資料《歷史學》2007年第7期全文轉載

90.解析農村綜合改革的幾個難題

《開放導報》2007年第2期

91.我國鄉鎮政府職能轉變的演進路徑分析

《嶺南學刊》2007年第2期

92.如何構建現代鄉鎮行政管理體制

《農村工作通訊》2007年第4期

93.鄉鎮政府職能轉變的歷程回顧與難點透視

《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7年第2期

94.論中國農村綜合改革的兩大基本任務

《桂海論叢》2007年第2期

人大複印資料《農業經濟導刊》2007年第6期收錄

95.鄉鎮政府職能轉變:文本制度比較與實踐反思

《長白學刊》2007年第2期

96.我國近30年來農村改革回顧

《經濟縱橫》2007年第2期

97.中國鄉鎮行政管理體制的歷史沿革及其啟示

《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98.中國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模式的歷史沿革與反思

《理論與現代化》2007年第1期

99.中國農村綜合改革的基本內涵及其政策走向

《東南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政治》2007年第6期收錄

100.中國鄉鎮政府體制改革的方向、目標與重點

《中州學刊》2007年第1期

101.中國鄉鎮變革百年回顧與展望

《中國社會導刊》2007年第1期

102.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定位與建設重點

《黃山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

103.中國鄉鎮改革百年回顧及未來走向

《學習論壇》2006年第12期

104.我國農村改革歷史階段劃分問題的探討

《西南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

105.中國近30年來的農村改革發展歷程回顧與展望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

人大複印資料《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2007年第4期全文轉載

106.論我國農村綜合改革的基本內涵與外延

《經濟前沿》2007年第1期

107.我國農村改革的基本特徵及農民增收長效機制的探討

《濱州職業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108. 20世紀以來中國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回顧與前瞻

《學習與實踐》2006年第10期

109.農村稅費改革後的鄉鎮政府體制改革

《開放導報》2006年第5期

110.十六大以來的中國農村改革發展進程與突破口選擇

《安徽新華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111.農村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思路和建議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行政研究信息參閱》2006年第5期

112.誰為農民做翻譯?

《農民日報》2006年1月22日第3版

113.村幹部報酬與農村穩定

《市縣領導參閱》2006年第8期

114.對十六大以來中國農村改革進程的評價與展望

《社會科學前沿》2006年第1期

115.“撤併鄉鎮”這一招為何不靈驗

《社會科學報》2006年4月13日第2版

116.中國新一輪農村改革發展進程的回顧與展望

《遼東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117.我國行政體制改革走“中間層突破”的戰略選擇

《內蒙古社會科學》2006年第3期

118.從“中間層”突破:行政區劃體制改革途徑

《廉政瞭望》2006年第3期

119. 中國鄉鎮改革的歷史比較與現實分析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120.論中國地方政府新架構與農村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開放導報》2006年第1期

121.徵收房地產稅能否解決福利分房的種種弊端

《學習月刊》2006年第1期

122.論鄉鎮改革與鄉鎮機構改革的性質差異

《西南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123.十六大以來中國農村改革進程的基本判斷與前瞻

《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政治》2006年第4期收錄

124.切莫急於考慮延長職工退休年齡

《學習月刊》2006年第4期

人大複印資料《社會保障制度》2006年第8期摘錄

125.論中國地方政府層級改革與農村管理體制創新

《中州學刊》2006年第1期

人大複印資料《公共行政》2006年第5期收錄

126.新時期中國鄉鎮改革的歷程與目標

《南京師大學報》2006年第1期

《新華文摘》2006年第7期收錄

127.河南省鄉鎮機構改革的動力機制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6年第5期

《國史研究參閱資料》2006年第17期全文轉載

《經濟管理文摘》2006年第15期全文轉載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政治》2007年第3期收錄

128.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

《中國財經信息資料》2006年第22期

《經濟管理文摘》2006年第14期全文轉載

129.當前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重點及突破口選擇

《西華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經濟管理文摘》2006年第12期全文轉載

130. 20世紀中國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回顧與思考

《蘭州學刊》2007年第1期

人大複印資料《公共行政》2007年第3期全文轉載

131.當前我國鄉鎮機構改革的動力機制探析

《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政治》2006年第12期全文轉載

132.當前中國農村改革進程的基本判斷與前瞻

《河北學刊》2006年第3期

《新華文摘》2006年第14期收錄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政治》2006年第8期全文轉載

133.論中國政府層級改革與農村行政管理體制新架構

《當代財經》2006年第3期

人大複印資料《管理科學》2006年第7期全文轉載

134.中國鄉鎮改革的歷史階段劃分與現實問題研究

《黃山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人大複印資料《公共行政》2006年第6期全文轉載

135.論我國鄉鎮的建制規模、職能定位與機構設定

《蘭州商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政治》2006年第4期全文轉載

136.地方政府變革的動力機制分析 ——對河南省三次鄉鎮機構改革的觀察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

《新華文摘》2006年第23期全文轉載

137.關於改革農村行政管理體制的調查與思考

《求是內參》2006年1月2日第1期專刊

138.中國農民的小康路到底怎么走?

《現代經濟信息》2005年第4期

139.全面取消農業稅的應急措施要抓緊跟上

《經濟管理文摘》2005年第5期全文轉載

140.我國鄉鎮建制規模、職能定位與機構設定思考

《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

141.中國改革不能承受之重

《改革內參》2005年第33期

142.撤地、強縣、精鄉、實村:構建農村行政管理新體制

《中國改革》2005年第12期

《理論參考》2006年第1期全文轉載

《農民日報》2005年11月5日03理論版摘登

《現代金報》2005年11月5日02理論版摘登

143.論中國鄉鎮改革25年

《中國行政管理》2005年第10期, 被引84次,下載596次

144.論我國鄉鎮的建制規模、職能定位與機構設定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第9期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政治》2006年第4期全文轉載

145.新時期村幹部報酬問題研究

《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政治》2005年第12期收錄

人大複印資料《公共行政》2005年第12期收錄

146.迷離的“第三隻手” ——對當今“新雙軌制”的分析

《學習月刊》2005年第10期

147.全面取消農業稅考驗鄉村治理

《社會科學報》2005年9月15日

148.“工資條變短”並不等於問題解決

《學習月刊》2005年第9期

149.別把農民的土地問題複雜化

《中國地產市場》2005年第1期

150.村幹部報酬的資金來源問題亟待解決

《法治參考》2005年第11期

151.我國村幹部報酬的來源困境

《黨風月報》2005年第3期

152.農業稅取消後村幹部報酬怎么辦?

《中國改革報》2005年1月24日

153.“公地悲劇”何時謝幕

《中國改革》2005年第7期

154.中國農民貧血、補血、造血的生命歷程

(美國·紐約)《中外論壇》2005年第1期

155.新時期農村幹部待遇落實及報酬資金來源問題研究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156.取消農業稅後應注意的六大問題

《決策》2005年第3期

157.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在於深化農村改革

《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人大複印資料《農業經濟導刊》2005年第7期收錄

人大複印資料《財政與稅務》2005年第8期收錄

158.論新中國農地產權制度市場化改革中的思想障礙

《南京師大學報》2005年第1期

159.中國農民的特質問題的理論探討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人大複印資料《農業經濟導刊》2005年第7期全文轉載

人大複印資料《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2005年第7期收錄

160. 如何扭轉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九天九地”之差

《中國改革報》2004年12月6日

161.農民的勞動價值論

《中國政治學》2004年第7期

162.為什麼計畫體制下的官本農業還會在中國農村上演鬧劇?

《經濟與社會觀察》2004年第14期

163.“打狗運動”與養犬風氣盛行 ——豫西南農村見聞之一

北京大學《燕園評論》2004年第2期

164.“平墳運動”與祖墳地死灰復燃 ——豫西南農村見聞之二

北京大學《燕園評論》2004年第2期

165.從“大包乾”到農村“費改稅” ——豫西南農村見聞之三

北京大學《燕園評論》2004年第2期

166.不要把土地問題複雜化

《中國經濟導報》2004年9月11日第3版

167.農村改革要綜合配套進行

《中國改革報》2004年4月5日

168.應恢復複合型農地產權制度

《農民日報》2004年8月14日第3版

170.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好鋼用在刀刃上

《學習月刊》2004年第10期

171.“公車”與“官車”——政府提速誰受益?

《學習月刊》2004年第9期

172.複合型農地產權制度有利於耕地保護

《中國改革報》2004年9月27日

173.用市場機制配置資源是我國21世紀農地制度創新的方向

《中國農村經濟》2003年特刊

174.寬鬆環境“釋放”農民的可塑性

《社會科學報》2004年7月22日第2版

175.論中國農民的特質

《蘇州科技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176.下一步農村改革政策的基本走向

《決策與信息》2004年第3期

177.建立複合型農地產權制度是下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的重點

《中國信息報》2004年6月17日

178.“三位一體”整體推進農村改革

《農民日報》2004年3月20日理論版

179.貧困山區發展小城鎮的可貴探索

《農業·農村·農民》2004年第11期

180.別讓好年成也成為一種不幸

《社會科學報》2004年3月25日第2版

181.論中國農地產權私有化改革的根本性障礙

《蘭州商學院學報》2004年第6期

人大複印資料《農業經濟導刊》2005年第3期收錄

182.中國農地產權制度改革實踐中的幾個理論問題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期

人大複印資料《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2005年第1期收錄

183.論中國農民的勞動價值及其貧困根源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5期

人大複印資料《農業經濟導刊》2005年第1期收錄

人大複印資料《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2004年第12期收錄

美國·紐約《中國經濟評論》2004年第8期全文轉載

美國·紐約《中外論壇》2004年第5期全文轉載

184.中國下一步農村改革的基本政策走向

《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

人大複印資料《農業經濟導刊》2005年第2期收錄

人大複印資料《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2004年第12期收錄

美國·紐約《中國經濟評論》2004年第1期

185.論新時期發揮農民首創精神的科學依據與實踐基礎

《新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2期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政治》2004年第8期全文轉載

186.中國農民特質問題的理論探討 ——兼談黨和國家對9億農民政策調整的問題

《農業經濟問題》2004年第3期

人大複印資料《農業經濟導刊》2004年第5期收錄

人大複印資料《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2004年第5期全文轉載

187.我國農地平分機制形成機理及其負面效應分析

《紅旗文稿》2004年第3期

人大複印資料《農業經濟導刊》2004年第4期收錄

188. 論農地平分機制向市場機制的整體性轉軌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人大複印資料《農業經濟導刊》2004年第2期全文轉載

189.把實踐“三個代表”化做一種自覺行動

《農村·農業·農民》2003年第9期

190.確立“三位一體”的農村改革觀

《農民日報》2003年6月14日第3版

191.再論“三位一體” 的農村改革觀 ——兼論農村管理模式的邏輯演進

《華南金融研究》2003年第3期

192.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是深化農村改革的前提條件

“中國農村婦女土地權益保護暨農村改革新突破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

193.“三位一體的農村改革觀”再認識

《小城鎮建設》2002年第12期

194.三位一體的農村改革觀

《華南金融研究》2002年第6期

195.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農村管理體制

《鄉鎮經濟》2002年第2期

196.“三位一體”推進農村改革考

《小城鎮建設》2001年第12期

人大複印資料《農業經濟導刊》2002年第4期收錄

197.一個鄉鎮黨委書記和他的“五十條”

《決策諮詢》2001年第11期

198. 紮根山區奉獻青春——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體會

《新華社河南內參》2001年第24期

199. 關於河南省開展三級黨建聯創活動的思考

《信陽日報》1999年8月31日第2版

200. 發揮沿邊地理優勢發展壯大私營經濟

《信陽日報》1998年2月6日第4版

201. 山區富民要抓好小城鎮建設

《信陽日報》1998年10月29日第3版

202. 堅持“三個有利於”標準的實踐探索

中共河南省委主辦《河南工作》1998年第7期

203. 堅持“三個有利於”標準大力發展沿邊經濟

中共信陽地委主辦《信陽工作》1998年第3期

204. 沙窩鎮引入競爭激勵機制重構鄉鎮管理新體制的主要做法

河南省鄉鎮機構改革暨推行國家公務員制度座談會發言材料

205. 充分發揮省際沿邊優勢大力發展私營經濟

中共信陽地委主辦《信陽工作》1997年第7期

206. 學習吳金印的民眾觀正確處理五種關係

《信陽日報》1997年7月31日第3版

207. 關於新縣沙窩鎮街道居委會班子調整後的思考

《信陽日報》1997年9月11日第3版

208. 闖出來的科學發展路——兼談欠發達內陸地區實施開放帶動戰略

1994年11月至12月大病初癒後的系統思考(未刊稿)

209. 加快市場建設步伐搞活山區商品流通

《中國老區報》1993年4月8日理論版

210. 運用系統科學理論搞好村級組織建設

中共信陽地委主辦《信陽工作》1993年第8期

211. 山區勞務輸出中存在的問題應引起重視

《河南農村報》1993年6月20日第2版

212. 落實計畫生育國策要堅持“三為主”的工作常態化

《信陽計畫生育工作》1993年第3期

213. 加快市場建設步伐搞過山區商品流通

中共信陽地委主辦《信陽工作》1992年第5期

214. 郭家河鄉村民議事會制度值得推廣

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辦公室《觀察·研究·試驗》1992年第2期

215. 跨出一步天地寬——簡評“新鄭現象”

中共新縣縣委政策研究室《內部參閱》1992年第1期

216. 河南新縣實行農村財務技術承包管理的主要做法與經驗探討

《塞北農村經濟》1991年9月專刊

217. 對村幹部實行結構效益工資制的實踐探索

《河南農村》1991年第13期

218. 貧困山區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幾種主要形式

《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典型調查資料彙編·河南卷》1991年6月

219. 加強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山區商品經濟發展情況的調查

《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典型調查資料彙編·河南卷》1991年6月

220. 關於建立茶葉、板栗專業生產區域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實踐探討

中共信陽地委政策研究室《調查研究》1991年第14期

221. 新縣卡房鄉堅持“兩手抓”走興林致富之路

中共信陽地委政策研究室《調查研究》1991年第14期

222. 奮鬥在農業生產第一線的村民組長

中共信陽地委政策研究室《調查研究》1991年第18期

223. 新縣提高經濟開發水平實現富民強縣的調查報告

《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典型調查資料彙編·河南卷》1991年6月

224. 新縣改善農村黨員結構加強基層隊伍建設情況的調查

《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典型調查資料彙編·河南卷》1991年6月

225. 新縣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的情況調查

《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典型調查資料彙編·河南卷》1991年6月

226. 發展合作林場是完善林業雙層經營責任制的有效途徑

——對新縣蘇河鄉三個鄉辦合作林場的調查

中共信陽地委政策研究室《調查研究》1990年第27期

227. 堅持走社會主義集體林業道路——新縣武戰嶺集體林場積蓄財富1500萬元

中共信陽地委政策研究室《調查研究》1990年第27期

228. 新縣塘畈村實行封、管、造相結合的集體營林之路

中共信陽地委政策研究室《調查研究》1990年第27期

229. 新縣陡山河鄉依靠社會力量發展五級林場的情況調查

中共信陽地委政策研究室《調查研究》1990年第27期

230. 新縣田鋪鄉從抓熱點難點入手化解基層社會矛盾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經驗

《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典型調查資料彙編·河南卷》1990年12月

231. 新縣蘇河鄉調整充實村級班子運行現狀的調查與思考

中共新縣縣委政策研究室《調查研究》1989年第10期

232. 新縣泗店鄉發展集體和個體企業的調查與建議

中共新縣縣委政策研究室《調查研究》1988年第8期

233. 新縣塘畈村大力發展林牧業經濟的調查報告

《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典型調查資料彙編·河南卷》1987年8月

234. 新縣塘畈村扶貧資金使用情況的專題調研報告

《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典型調查資料彙編·河南卷》1987年8月

235. 新縣田鋪鄉理順條塊關係搞好農村兩個文明建設情況的調查與建議

中共新縣縣委政策研究室《調查研究》1987年第5期

236. 用科學的力量戰勝貧困

——新縣滸灣鄉曹灣村常抓農民職業技術教育的調查與思考

《農村·農業·農民》1986年第6期

237. 新縣沙窩鄉80位村民組長作用發揮情況的調查

中共新縣縣委政策研究室《調查研究》1986年第16期

238. 勞務輸出的一種好形式——五百河南姑娘到北京承包種田

《中國婦女報》1986年10月24日頭版

239. 勞動服務公司經濟還能存在多久?

河南省勞動學會1986年年會論文

240. 加快橫向聯合步伐振興中原經濟

河南省第二次中青年經濟科學工作者學術研討會錄用論文(1986年)

241. 鄭州市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的調查與思考

《大學生與社會》1986年第1輯

242. 根治河南乾旱災害的對策淺見

《經濟與人口論壇》1985年第2期

243. 初探河南省農村能源發展戰略及主要解決途徑

《戰略研究》1985年第4期

244. 志當存高遠——《河南農村社會經濟典型調查》序

《鄭州大學報》1985年11月10日第4版

245. 河南鄧縣大力發展輕紡工業,振興傳統農區經濟的專題調研報告

河南省計委開展省情調研分報告之一(1984年8月)

主持科研項目

1. 完善政府科學決策機制研究

國家行政學院委託項目(2007DFWT007)

2. 農村稅費改革後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究

浙江大學卡特中心985中國農村發展研究國家創新基地項目(ZJUCARD200506)

3. 關於下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的政策性建議

河南省社科聯重點調研課題(2002083)

4. 推進河南城市化戰略研究

河南省政府重點研究課題(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2001.9)

5. 河南省貧困地區扶貧經濟開發研究

河南省貧困地區扶貧經濟開發專項研究課題 河南省農村經濟委員會、河南省農村發展研究中心,1987年4月立項,1988年11月完成)。

6. 鄭州市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研究

鄭州市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問題研究課題(鄭州市社科聯、鄭州市計委,1986.3)

獲得獎勵

1. 地方政府變革的動力機制分析——對河南省三次鄉鎮機制改革的觀察(論文)

2006年度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2007.7

2.小農理論範疇的動態歷史考察 (論文)

河南省《資本論》研究會2007年度優秀論文一等獎

河南省經濟學會,2007.12

3.新一輪農村改革的突破口仍是解決土地問題(論文)

湖南省首屆“湖湘三農論壇”優秀論文二等獎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2008.10

4. 當好守門員,嚴把編輯關(論文)

信陽市出版行業“三項學習教育”徵文二等獎

信陽市新聞出版局,2005.1

5. 中國農地產權制度改革實踐中的幾個理論問題(論文)

河南省三農問題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河南省農業廳、河南省社科聯、河南省改革發展研究院,2004.7

6.論農地平分機制向市場機制的整體性轉軌(論文)

2003年度《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優秀論文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部,2004.3

7.《堅持三位一體,深化農村改革》(專題研究報告)

2001年度全國理論創新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

8.豫南邊陲寫華章(論文)

河南省小城鎮改革與發展研討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河南省體改委、河南省建設廳,1999.12.10

9.對村幹部實行結構效益工資制的實踐探討

信陽地區政策研究系統優秀調研成果獎

中共信陽地委政策研究室,1992.9.25

10.關於建立和完善茶葉、板栗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探討

信陽地區政策研究系統優秀調研成果獎

中共信陽地委政策研究室,1992.9.25

11.改善黨員結構是加強農村黨員隊伍建設的當務之急

河南農村調查研究成果三等獎

河南省農村經濟委員會、河南省農村發展研究中心,1991.12.11

12.新縣提高經濟開發水平實現富民強縣效果的調查報告

河南農村調查研究成果三等獎

河南省農村經濟委員會、河南省農村發展研究中心,1991.12.11

13.新縣田鋪鄉從抓熱點難點入手化解農村基層社會矛盾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經驗

河南農村調查研究成果三等獎

河南省農村經濟工作委員會、河南省農村發展研究中心,1990.12.20

參加學術會議

1. 廣東省“三化同步”主題座談會

廣東農村政策研究中心主辦,2011.12.28-30,廣東惠州南崑山。

2.中國鄉村治理與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學術研討會

廣東農村政策研究中心、廣東省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辦公室主辦,2010.12.24-27,廣東從化。

3.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暨農村改革三十周年廣東農村改革發展研討會

廣東農村政策研究中心、中共廣東省委農辦、廣東萬國城市經濟研究院主辦,2009.7.3-5,廣州從化。

4. 中國地方政府治理改革30年學術研討會

中央編譯局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所,2008.6.2-29,北京。

5.中國新農村建設:鄉村治理與鄉鎮政府改革國際論壇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主辦,2006.3.25-26,海口市。

6.第三屆中國科學家論壇

國家科技部主辦,2004.9.28-30,北京人民大會堂。

7.河南省“三農”問題理論與實踐研討會

河南省農業廳、河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河南省改革發展研究院主辦,2004.7.26-28,焦作市。

8.和諧社會模式與“三農”問題解決途徑學術研討會

《農業經濟問題》雜誌社、浙江財經學院主辦,2004.3.2-28,杭州市。

9.鄉鎮體制改革學術研討會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中國改革》雜誌社主辦,2004.2.24-26,武漢市。

10.第三屆新世紀中國農村經濟發展學術研討會論

中國農業經濟學會、華南農業大學主辦,2003.12.18-20,廣州市。

11.中國農村婦女土地權益保護暨農村改革新突破國際研討會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主辦,2003.1.25-26,海口市。

12.河南省小城鎮改革與發展研討會

河南省體改委、河南省建設廳主辦,1999.12.10-11,鄭州市。

13.全國九省十地市農村合作經濟理論研討會第八次會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張家口地委行署主辦,1991.7.25-28,張家口市。

14.鄭州市橫向經濟聯合理論討論會

鄭州市體改委、鄭州市社科聯、鄭州市經委、鄭州市委政研室、鄭州市企業家協會聯合主辦,1986.6.10-12,鄭州市。

15.河南省勞動學會1986年年會暨發展第三產業統籌勞動就業學術研討會

河南省勞動人事廳、河南省勞動學會主辦,1986.4.23-24,鄭州市。

16.河南省第二次中青年經濟科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

中共河南省委理論工作領導小組、省經濟研究中心主辦,1986.3.10-13,鄭州市。

17.河南省第三次經濟發展懇談會暨首屆中原振興討論會

河南省經濟研究中心、武漢大學振興中原促進會,1985.8.19-20,鄭州市。

18.河南省首屆青年經濟科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

共青團河南省委、河南省經濟研究中心主辦,1985.3.10-13,鄭州市。

國內外媒體報導

1. 經濟系張新光的論文入選河南省首屆青年經濟科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

《鄭州大學報》1985.4.10頭版

2. 張新光同學出席河南省第二次中青年經濟科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

《鄭州大學報》1986.3.31頭版

3. 鄭大經濟系應屆畢業生張新光主動要求到大別山區最艱苦的地方工作

新華社通稿(1986.5.7)

4. 張新光、何中任、柴中林三位應屆畢業生申請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鄭州大學報》1986.5.10頭版

5. 一個大學畢業生的追求——記經濟系應屆畢業生張新光

《鄭州大學報》1986.5.24第三版整版

6. 撲向大別山的懷抱——記鄭大經濟系應屆畢業生張新光

《河南日報》1986.6.26頭版

7. 把青春和才智獻給老區人民,鄭大經濟系應屆畢業生張新光志願到大別山區工作

《河南農民報》1986.7.3頭版

8. 大別山回音

《鄭州大學報》1986.10.24第二版

9. 樂在深山創大業——記新縣沙窩鎮黨委書記張新光

《河南日報》1995.4.3第七版

10. 大山裡的拓荒者——新縣沙窩鎮黨委書記張新光掠影

《鄭州大學報》1995.11.10第三版

11. 河南省優秀大學畢業生先進事跡報告團巡迴演講感動應屆畢業生

《河南日報》1996.6.12頭版

12. 尋求人生價值基層建功立業

《人民日報》1996.6.27第五版

13. 頭雁過後群燕飛——記河南省優秀大學畢業生先進事跡報告團成員張新光

《光明日報》1997.6.9第二版

14. 大別山上一棵樹——記新縣沙窩鎮黨委書記張新光

《河南青年報》1997.6.11頭版

15. 山民的兒子——記新縣沙窩鎮黨委書記張新光

《信陽日報》1997.6.12第二版

16. 沙窩鎮裡新事多——訪新縣沙窩鎮黨委書記張新光

《光明日報》1997.7.4第二版

17. 青春無悔——記新縣沙窩鎮黨委書記張新光

《河南日報》1997.8.4第七版

18. 大別山涌動富民潮——記首屆豫鄂皖邊區商品物資交流會

美國紐約《僑報》1998.1.9大陸經貿版專題

19. 當年革命根據地大辦興商富民,鄂豫皖邊區將現明星鎮

——專訪新縣沙窩鎮黨委書記張新光

香港《深星時報》1998.1.23熱點專題整版報導

20. 建設大市場沙窩變金窩——記新縣沙窩鎮黨委書記張新光

《經濟日報》1998.1.27第五版產經透視欄目

21. 開弓沒有回頭箭旌旗起處看丈夫——記新縣沙窩鎮黨委書記張新光

《經濟參考報》1998.2.22第七版

22. 三省農民趕大集——專訪新縣沙窩鎮黨委書記張新光

《人民日報·海外版》1998.3.6第十版

23. 千年古鎮展新姿——專訪新縣沙窩鎮黨委書記張新光

中央電視台一套新聞聯播、七套九州傳真農村各地專題片9分半鐘(1998.3.31)

24. 新縣沙窩鎮黨委書記張新光資助貧困生

《信陽日報》1998.7.16頭版

25. 無怨無悔戀大山——新縣沙窩鎮黨委書記張新光印象

《信陽日報》1998.8.1頭版

26. 托起沙窩的基石——訪新縣沙窩鎮黨委書記張新光

《信陽日報》1998.8.8頭版

27. 知識青年第二次“上山下鄉”:關注回鄉大學畢業生的命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