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米埃爾獎

盧米埃爾獎

盧米埃爾獎(Prix Lumières)由來自於20個國家的100位外國記者評選,是一個相當於金球獎之於好萊塢的法國電影獎項。該獎項成立於1995年,近年來,在規模和名望方面都在迅速擴展。

基本介紹

法國盧米埃爾大獎是法國“金球獎”, 由已經去世的法國著名製片人丹尼爾·托斯坎·迪·普朗捷(Daniel Toscan du Plantier)和英國記者愛德華·貝爾(Edaward Behr)創立,由駐巴黎外國記者投票選舉產生最後的獲獎名單,旨在獎勵法國過去一年的優秀作品和創作者,以及法語區優秀電影作品。

獲獎名單

2006年第11屆

最佳影片:雅克·歐迪亞《我心遺忘的節奏》

最佳男主角:羅曼·杜里斯《我心遺忘的節奏》

最佳女主角:伊莎貝拉·於佩爾《加布里埃爾》

最佳導演獎:菲利普·卡瑞《戀曲1968》

最佳劇本獎:麥可·漢內克《隱藏》

最佳“外籍法語片”獎:達登兄弟《孩子》比利時

年度觀眾選擇獎:哈杜·米埃利努《生命國界》

2009年第14屆

(2009年)

最佳影片

《牆壁之間》(Entre les murs)勞倫·岡泰(Laurent Cantet)

最佳導演

弗朗索瓦·杜佩隆(Francois Dupeyron)《自助者天助》(Aide-toi et le ciel t'aidera)

最佳劇本

塞繆爾·本謝區特(Samuel Benchetrit)《黑道快餐店》(J'ai toujours rêvé d'être un gangster)

最佳女主角

友蘭達·夢露(Yolande Moreau)《塞拉菲娜》(Séraphine)

最佳男主角

文森特·卡塞爾(Vincent Cassel)《頭號公敵》(Mesrine: L'instinct de mort)

2016年第21屆

最佳影片:丹妮茲·蓋姆澤·厄古文《野馬》

最佳導演:阿諾·德普里欽 《青春的三段回憶》

最佳女演員:卡特琳娜·弗洛 《瑪格麗特》

最佳男演員:文森·林頓 《市場法則》和《女僕日記》

最佳編劇:菲利普·弗孔 《法蒂瑪》

最佳新人女演員:Güneş Nezihe Şensoy, Doğa Zeynep Doğuşlu, Elit Işcan, Tuğba Sunguroğlu et Ilayda Akdoğan 《野馬》

最佳新人男演員:羅德·帕拉多《昂首挺胸》

最佳處女作:《野馬》丹妮茲·蓋姆澤·厄古文

最佳攝影:大衛 ·西扎勒《野馬》、《無政府主義者》和《我是一個士兵》

最佳音樂: Gregoire Hetzel 作品《美好季節》和《青春的三段回憶》

最佳紀錄片:《珍珠紐扣》帕特西奧·古茲曼 和《殘缺影像》潘禮德

最佳法語片(法國本土之外影片):納比勒·阿佑什《如此被愛》

2017年第22屆

最佳影片《她》

最佳導演:保羅·范霍文《她》

最佳女演員:伊莎貝爾·於佩爾《她》

最佳男演員:讓·皮埃爾-雷奧《路易十四的死亡紀事》

最佳編劇:瑟琳·席安瑪《西葫蘆的生活》

最佳攝影:喬納森·黑克伯格《路易十四死亡紀事》

最佳新人男演員獎:達米安·勃納爾《保持站立》

最佳新人女演員獎:歐萊雅·阿瑪拉、黛博拉·魯庫木依納《女神》

最佳處女作:尤達·本亞明娜《女神們》

最佳法語區影片:《赫迪》

最佳卡通片:《西葫蘆的生活》

最佳紀錄片:《法國電影之旅》

最佳音樂獎:伊布朗翰·馬阿盧夫《在西伯利亞森林中》

2018年第23屆

最佳影片

《每分鐘120擊》

最佳導演

羅賓·坎皮略《每分鐘120擊》

最佳女演員

珍妮·巴利巴爾《芭芭拉》

最佳男演員

納威爾·佩雷茲·畢斯卡亞特《每分鐘120擊》

最佳劇本

羅賓·坎皮略Φlippe Mangeot《每分鐘120擊》

最佳攝影

克里斯托弗·博卡爾納《芭芭拉》

最佳音樂

Arnaud Rebotini《每分鐘120擊》

最佳女新人

Laetitia Dosch《年輕女子》

最佳男新人

阿諾德·瓦盧瓦《每分鐘120擊》

最佳法語電影

《囚禁》菲利普·范·萊烏

最佳導演處女作

《候燕》卡里姆·穆薩維

最佳紀錄片

《臉龐,村莊》阿涅斯·瓦爾達&JR

最佳卡通片

《大壞狐狸的故事》班傑明·雷內&派屈克·英伯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