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飧

盤飧

盤飧(pán sūn)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盤盛食物的統稱,出自《說文》。

注音

pán sūn

盤飧(盤飧)

1.盤盛食物的統稱。

sūn

<名>

(會意。從夕,從食。晚上吃的食品。本義:晚上的飯食)

出處

同本義 [evening meal]

飧,哺也。——《說文》

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

又如:飧饔(晚飯和早飯)

熟食 [cooked food]

不素飧兮。——《詩·魏風·伐檀》。傳:“熟食曰飧。”

飧五牢。——《周禮·掌客》。注:“客始至致,小禮也。”

宰夫朝服設飧。——《儀禮·聘禮》。注:“食不備禮曰飧。”

飧有陪鼎。——《左傳·昭公五年》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杜甫《客至》

釋義

又如:飧牽(熟食和牲口)

簡單的飯食 [simple meal]。如:飧餐(飯食);飧錢(古代在奉祿外給的飯錢);飧粥(稀飯)

sūn

<動>

吃晚飯 [supper; dinner]

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孟子·滕文公上》趙岐《注》、朱熹《集注》並雲:“饔飧,熟食也;朝曰饔,夕曰飧。”此處作動詞。

用水泡飯 [soak cooked rice in water]

君未覆手,不敢飧。——《禮記》

sūn

ㄙㄨㄣˉ

晚飯,亦泛指熟食,飯食。

鄭碼:RSOX,U:98E7,GBK:E2B8

筆畫數:12,部首:飠,筆順編號:35434451153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