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端明

盛端明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參加鄉試考中解元。 於是,他於正德十四年(1519)升任浙江按察分司僉事,充任提督學道。 嘉靖二十五年(1546)春,以陶仲文(方士,以道術獲世宗寵幸)極力推薦,盛端明被起用為禮部左侍郎。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1476~1556年),廣東大埔縣大麻鎮人。又名盛希道,謚榮簡。

個人經歷

生於饒平縣大麻村(今屬大埔縣)。其父盛鳳儀,安溪縣教諭,修安溪學宮時掘地發現宋端明學士希道先生墓碑,因而取名端明。盛端明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參加鄉試考中解元。十五年(1502),參加會試中進士,再殿試選為庶吉士,入翰林院庶常館學習三年,及散館考試後,授任翰林院檢討。不久,乞準離職終養老母。其時有浙江提督學道,因考核過嚴,下屬生員意見極大,朝中許多大臣推舉盛端明往浙江主持學政。於是,他於正德十四年(1519)升任浙江按察分司僉事,充任提督學道。方到任,即覆核前任所剔生員,凡有不當,均予複試取錄。盛端明曾對人說:“育才如種樹,廣栽多植,方能成林,合抱參天之樹,都需如此方能長成。”盛端明秉性溫和謙朴,但絕不違心隨和,故無人敢用私情相干犯。

其後,擢升春坊庶子兼翰林院侍讀、通政司副使、太常寺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職,曾出任南京糧署總督,對國務貢獻甚大。後被人挾恨造罪彈劾而退職還鄉。

主要成就

嘉靖十五年(1536)返鄉,潛心專研平生所愛藥石。家居十年,著述甚豐,有《程齋醫鈔撮要》5卷、《玉華子》4卷傳世。 嘉靖二十五年(1546)春,以陶仲文(方士,以道術獲世宗寵幸)極力推薦,盛端明被起用為禮部左侍郎。他本不欲再出仕,惟恐世宗昏聵,嚴嵩專政,召而不至,禍必隨來,遂動身赴任,不久升任工部尚書,後轉任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銜。他以與賄賂嚴嵩得世宗寵幸的顧可學受任同等官職為恥。遂閉門謝客,食俸不治事,只備世宗詢對攝生要法而已。不久,以老病不愈乞準退休返鄉。返鄉後卜居於潮州府城,筑北門堤,以防洪災。次年卒,終年81歲,朝廷賜祭葬。

個人榮譽

盛端明之文章德業,均為世人推重,所著除《程齋醫鈔撮要》、《玉華子》外,尚有《知微錄》、《五行論》、《詩集類稿》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