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懷(1844~1916)

盛宣懷(1844~1916)

盛宣懷(1844~1916)中國清末洋務運動後期的核心人物,也是有政治權勢的大資本家。字杏蓀,又字幼勗,號愚齋、止叟,江蘇武進人。1870年經楊宗濂推薦入李鴻章幕,任行營內文案兼營務處會辦,深得李鴻章賞識。1872年被委為會辦,參加創辦輪船招商局。後一度離招商局,1885年升任該局督辦。之後,除1902~1908年一段時期外,盛宣懷始終控制著該局,並為大股東。在李鴻章提攜下,盛於1875年任湖北開採煤鐵督辦;1880年創辦電報總局,任總辦;1893年籌辦華盛紡織總廠,任督辦。在此期間,盛宣懷於1879年署天津河間兵備道,1884年署天津海關道,1887年任山東登萊青兵備道兼東海關監督,1892年調任津海關道兼津海關監督,直到1896年。

盛宣懷(1844~1916)

正文

盛宣懷(1844~1916)中國清末洋務運動後期的核心人物,也是有政治權勢的大資本家。字杏蓀,又字幼勗,號愚齋、止叟,江蘇武進人。1870年經楊宗濂推薦入李鴻章幕,任行營內文案兼營務處會辦,深得李鴻章賞識。1872年被委為會辦,參加創辦輪船招商局。後一度離招商局,1885年升任該局督辦。之後,除1902~1908年一段時期外,盛宣懷始終控制著該局,並為大股東。在李鴻章提攜下,盛於1875年任湖北開採煤鐵督辦;1880年創辦電報總局,任總辦;1893年籌辦華盛紡織總廠,任督辦。在此期間,盛宣懷於1879年署天津河間兵備道,1884年署天津海關道,1887年任山東登萊青兵備道兼東海關監督,1892年調任津海關道兼津海關監督,直到1896年。
甲午戰爭後,盛宣懷控制的較大規模的近代化企業增多,他個人的資本也日益雄厚。1896年他以督辦身份接辦張之洞創辦的官辦漢陽鐵廠和大冶鐵礦、萍鄉煤礦,改為官督商辦;1908年改組為商辦漢冶萍公司(全稱為漢冶萍煤鐵廠礦股份有限公司),任總理,並為公司大股東。1896年他又受清政府委任督辦中國鐵路總公司,直至1905年;同年創辦中國通商銀行。同時,盛宣懷的官階也扶搖直上,接連被任為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商政副大臣、工部左侍郎、郵傳部右侍郎。至1911年初,授郵傳部尚書,旋改稱郵傳部大臣。
盛宣懷在接辦漢冶萍煤鐵礦後,連續訂借日本借款,以鐵礦石低價輸日為抵,債務積累,終使該公司受制於日本資本勢力。在督辦鐵路總公司任內,盛宣懷與比、英、美等國簽訂鐵路借款契約,致使幾項鐵路權入於外國列強之手。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時,1901年盛宣懷應劉坤一、張之洞之邀與各國駐滬領事商訂“東南互保”章程;同年,任會辦商約大臣。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由盛宣懷策劃的“鐵路國有”命令,盛與四國銀行團(見國際銀行團)簽訂湖廣鐵路借款契約。把原來已允商辦的川漢、粵漢鐵路權交與外國資本作抵。因此激起人民的保路運動,促進了辛亥革命的爆發。辛亥武昌起義後,盛宣懷被革職,在外國公使保護下逃亡日本。
辛亥革命後,盛宣懷在政治上失勢,但仍有經濟實力。1913年再任輪船招商局副董事長,漢冶萍公司董事長,並以公司財產為抵,向日本大舉借款。1915年,策劃籌組中日合辦鋼鐵公司,未果。次年在上海病死,遺有《愚齋存稿》。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