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沅江桃江旅遊區

益陽沅江桃江旅遊區

益陽沅江桃江旅遊區位於湖南省中部偏北,洞庭湖畔。益陽古為荊州地域,曾屬姊胡國,春秋時屬楚。

景點概況

益陽旅遊區位於湖南省中部偏北,洞庭湖畔。益陽古為荊州地域,曾屬姊胡國,春秋時屬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縣置,其地域包括今益陽和桃江縣。益陽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境內列入省、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42處,1949年以來先後發掘文化遺址23處、古墓500餘座,出土歷代陶器、玉器、木器、鐵器、銅劍、帛畫、漆器、玻璃器皿等文物3000餘件。市內主要景點有裴公亭、棲霞寺、白鹿寺等。古稱益陽有十景,其中許多是有關三國的遺址,著名的有關雲長單刀赴會前磨刀礪器的"磨刀亭",魯肅為拒關雲長而築的"魯肅堤",關羽、魯肅談判所在地臨江亭等。
沅江以“流水歸宿之地”而得名。沅江市區內主要文物景觀有魁星樓、凌雲塔、鎮江塔、洞庭湖博物館。北部洞庭湖沖積平原,河渠縱橫,有成片的農田和林網,十分壯觀。三個大型的蘆葦種植場,共35萬畝,一望無際,一派水鄉蘆盪風光。桃花江在益陽市西28公里,它的揚名中華,得力於一首歌曲的傳唱。1928年,中國著名兒童歌舞音樂家黎錦暉先生隨中華明月歌舞團赴馬來西亞演出,創作了一曲《桃花江是美人窩》的歌,演出時贏得了僑胞的滿堂喝彩,新加坡唱片公司將此歌灌成唱片,南洋兄弟菸草公司用歌名作商標,桃花江的名聲遂紅遍中華和南洋。桃花江全長58公里,現主要景觀有鳳凰山、桃花湖、羞女山、浮邱山、洪山竹海等。

凌雲塔

凌雲塔位於沅江市西4公里的萬子湖畔。建成於清嘉慶二年(1797)。塔高38多米,為中空樓閣式石塔,全部用麻石砌成,共有花崗岩石料166906塊。建塔用來作"鎮妖孽,除水患"之意,塔尖以三個相連的球形葫蘆狀塔剎作頂,每層檐角均為石刻倒立魚龍裝飾,十分壯觀,塔為七層八方,第一層朝北有門,正對瓊湖鎮,門上橫書“凌雲塔”三字,門聯為“文星磊落昭銀漢,筆陣嵯峨煥彩霞”。第二層有東南西北四門,北門有對聯“挺出一支揮翰墨,聯登七級會風雲”。以上每層為四門兩窗,有石級盤旋而上。塔以三個球形葫蘆狀塔剎作頂,每層檐角均為石刻倒立魚龍裝飾,造型美觀,氣勢磅礴,是洞庭湖現存的兩座水中寶塔之一。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鎮江塔

鎮江塔位於沅江市區東南35公里的小口塞湖,建於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塔高23.95米,外形為八方八角七級,內部為三層,用木梯相連。塔高23.95米,基為花崗石,塔身為磚、石、木結構,外形為八方八角七級,內部三層用木梯上下相連,塔上嵌有“鎮江塔”三字。鎮江塔寄寓古人鎮水患、馴江流之願,古人說鎮江塔的氣勢"遠挹七十二峰之岳色,近臨八百餘里之湖波"

羞女山

羞女山主峰高375米,位於距縣城15公里的資江北岸,由大小七個山峰組成,山形象仰臥小憩的出浴美女,山後有一眼羞女泉,當地人說,喝了羞女泉的水使姑娘膚色更美,老年人延緩衷老,每到陽春三月滿山各色杜鵑盛開,景色煞是愛人。西昌

鳳凰山

鳳凰山又名天問台,位於桃花江匯入資江的地方。傳說戰國時期楚愛國詩人屈原曾流放到此,作著名的《天問》。山上曾建有天問閣,現只存遺碑,山下有一巨石伸向資江,傳說屈原曾在此垂釣,後人稱之為屈子釣魚台。在離天問台2.5公里處,有一處四面環山的花園洞,傳說屈原在這裡居住過。

桃花湖

桃花湖位於從桃江縣城南邊35公里,它是一個能蓄水7000萬立方米的水庫,每到3月末到4月初,沿岸桃花盛開,水映花色。水壩之上的子良岩,傳說為南北 朝時期有一個叫潘子良的人在此得道成仙,石壁上雋刻有八個大字:"石破天驚,仙山第一";桃花湖中眾多小島漂浮水面,泛舟其中快樂融融。

浮邱山

浮邱山位於桃江縣西南12公里,主峰海拔752米,面積58平方公里,人稱"小南嶽"。浮邱山有48峰,山頂有一處佛道同居的浮邱古寺。浮邱山上還有飛來石屋,古人在其石壁刻有四幅壁畫。
羅溪瀑布
羅溪瀑布 位於桃江縣石井頭鄉境內,距縣城35公里。羅溪發源於海拔847米的吉安,流經2.5公里後,遇到相對高差103米峭岩,岩寬50米。溪水飛瀉直下,先流經由溪水沖刷出來的石槽,再遇石坎,跌落小潭,由潭中出來向下又奔流20餘米,又遇一石坎,最後直下深潭,轟然作響,奇物壯麗。

裴公亭

裴公亭位於益陽市內,資江南岸,資水大橋的小山上。唐朝宰相裴休晚年左遷荊南節度史,曾結廬讀書於此,後人在此建亭以示紀念。裴公亭集亭台樓閣、溪流池瀑、樹木花草、今古名家書畫詩詞於一體,為文人集會場所和市民遊憩勝地。亭內有裴休石雕像,近年又陸續建了左翼青年作家葉紫紀念台、白鹿塑像、玉帶橋、金銀瀑、假山、金龜池、雲樹吟壇、人造石鐘、百米藝術長廊等優雅別致的景觀。

會龍公園

會龍公園位於益陽市西南的會龍山,公園因山名。占地面積18600平方米,四周峰巒疊翠,古木參天,是一個天然的植物園,集名勝古蹟和現代園林建築於一體。公園內有木本植物52科110屬157種,其中喬木54種,觀賞樹36種,珍貴和速生用材樹種27種,並有一些古老孑遺樹種。山巔有東晉古剎棲霞寺,遇緣和尚塔和北伐戰爭犧牲的國民革命軍少將鄧寶延墓,有辛亥革命老人、反北洋軍閥重要將領周則范墓。公園內的八角亭、六角亭、假山等建築別致典雅。“棲霞寺”和“會龍山公園”橫額分別由當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周谷城、全國僑聯主席的張國基題寫。

白鹿寺

白鹿寺位於益陽市白鹿公園內。始建於唐元和年間(806~8320年)。相傳裴休曾在此講經法,有白鹿銜花出來聆聽,故名白鹿寺。山因寺名,山下有潭,亦名白鹿潭。白鹿寺內原有白鹿塑雕、大古鐘一座,傳為金銀釵釧之類鑄成,重600公斤,聲音洪亮悠遠。古人曾有詩云:“山瞑日沉西,蒲牢吼梵林;隔江人誤聽,疑是老龍吟,”現僅存小型佛殿一棟,左右各有禪房數間。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斗魁塔

斗魁塔位於益陽市資江南岸。清乾隆十二年(1747)益陽知縣高自位創建。據傳,龜台山下的資江邊有一龍窟,孽龍作怪,資江洪水成災,為制止孽龍興風作浪,故在龍窟上修建寶塔以鎮之。塔高24米,七層六方,全用250公斤重的條形麻石砌成。塔內有旋梯可登塔頂眺望。1967年因上兩層裂縫傾斜,而拆除上面兩層,現僅存五層。

棲霞寺

棲霞寺位於益陽市會龍公園會龍山之巔。為東晉孝武帝時(373~396)印度來華的石如密多酋者所建,是一座約1600年歷史的古剎。據傳,明建文帝避禍為僧,轉徙於吳、楚、湘、粵、滇、黔之間。途經益陽,曾住過此廟,故名。40年代,因戰亂古廟遭受破壞。現已照原貌修復,為會龍公園的一個重要景點。

魁星樓

魁星樓位於沅江市區東北。建於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樓高15米,為三層尖頂樓閣式建築,每層飛檐置琉璃飾物。一層為龍,二層為鳳,三層為魚,尖頂為三個球狀琉璃寶葫蘆。二樓供奉道教認為主宰文章興衰的神——奎星神,又稱“魁星菩薩”,因此歷代文人都來此頂禮膜拜。

天問台

天問台又名鳳凰山,座落在桃江匯入資江的入口處。天問台原名桃骨山,傳說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後,把吃過的一顆仙桃骨,扔到這兩水會合處,化成一座青山,形狀酷似桃骨,故名桃骨山。春秋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流放到此,住了一段時間,人們尊稱屈原為鳳凰神,桃骨山改稱鳳凰山。鳳凰山是屈原作《天問》的地方,故又叫天問台。距鳳凰山2公里為四面環山、林青水秀的花園洞,傳為當年屈原的住所。洞口面朝桃花江,左右各有一個山嘴,宛如兩扇洞門,進洞門有花園洞,是屈原行吟住宿之所。東面鳥嘴山,南面書房村,為屈原養鳥、讀書處所。花園洞還存有一座古墓,傳說是屈原之女女嬃長眠之地。天問台下的資水岸邊,有一塊形如飛鳥的巨石伸向江中,它上依峭壁,下臨深潭,據傳當年屈原常來石上垂釣,借釣消愁,所以後人稱之為屈子釣魚台。也有人喚其天問石。釣魚台半山腰,有一七級浮屠,塔高20餘米,中空外實,全部用桃江花崗石砌成。

洞庭湖博物館

洞庭湖博物館,在沅江市區內的瓊湖之畔,收藏了洞庭湖地區的生物、植物標本。其中有生物200餘種、魚類114種、水產植物71種。該館陳列廳800平方米,收藏有洞庭湖地區的生物、植物標本。其中生物200餘種、魚類114種、水產植物71種。藏有歷史文物逾萬件,其中古字畫2000餘幅,玉器、青銅器、陶瓷器等數千件,比較全面地介紹了洞庭湖的變遷及歷史。向遊客介紹洞庭湖的變遷及歷史,並藏有歷史文物逾萬件,其中古字畫2000餘幅,玉器、青銅器、陶瓷器等數千件。
沅江北部為洞庭湖沖積平原,河渠縱橫,有成片的農田和林網,十分壯觀。三個大型的蘆葦種植場,共有35萬畝,一望無際,一派水鄉蘆盪風光。

沅江

沅江以"流水歸宿之地"而得名,市區內主要文物景觀有魁星樓、凌雲塔、鎮江塔、洞庭湖博物館。
魁星樓位於沅江市區東北,建於清朝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樓高15米,為三層尖頂樓閣式建築,每層飛檐置玻璃飾物,一層為龍,二層為鳳,三層為魚;尖頂為三個球狀琉璃寶葫蘆;二樓供奉道教認為主宰文章興衷的神奎星神,又稱"魁星菩薩",因此歷代文人都來此頂禮膜拜。

桃江

桃江從益陽市西行28公里即到桃江縣城,著名的桃花江旅遊區就在這裡。桃花江在30年代揚名中華,得力於一首歌曲的傳唱。中國早期的著名兒童歌舞音樂家黎錦暉先生,曾就讀於長沙國立高等師範,當時有一位來自桃江的女同學十分美麗動人,給黎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黎錦暉1928年與中華明月歌舞團赴馬來西亞演出,他根據家鄉的曲調和美麗的印象,創作了一曲《桃花江是美人窩》的歌,演出時贏得了僑胞的滿堂喝彩,新加坡唱片公司將此歌灌成唱片,南洋兄弟菸草公司用歌名作商標,特製了一種桃花江香菸,桃花江的名聲遂紅遍中華和南洋。桃花江全長58公里,現在主要景觀有鳳凰山、桃花湖、羞女山、浮邱山、洪山竹海和羅溪瀑布等。桃花江,原名楊柳溪,又稱獺溪,為資水支流。發源於桃江、寧鄉兩縣交界處的城牆山,流經桃江縣松木塘、橋頭河、金光山、石牛江、桃谷山,穿過桃江縣城匯入資水,全長58公里。《益陽縣誌》載: “桃花江,昔居人種桃夾岸,因名。”上游奇峰怪石,桃花湖像一塊巨大的寶鏡嵌在群山之間,四周有桃花井、子良岩、石門坎、羅溪瀑布等自然景觀。離此43公里處有羞女山。山下羞女泉終年清悠,略帶甜味,長期飲用皮膚白裡透紅,俊俏秀美。中下游夾岸桃林如巷,楊柳如煙。作曲家黎錦暉一曲“桃花江是美人窩”,遂使其聞名中外。傳聞屈原流放途中曾徘徊此地,在沿江花園洞、釣魚台、三閭橋、鳳凰山、書房村等處留有遺蹟。區內辟有鳳凰山公園(天問台)、桃花湖與度假村、羞女山、洪山竹海、浮邱山、犀牛洲、馬跡塘平湖、羅溪瀑布等8大景點。現為省級重點旅遊景區。

洪山竹海

洪山竹海位於距桃江縣城5公里的洪山,有5萬畝竹林,一陣風過,竹濤滾滾,影色壯觀。在山頂建有觀景紅樓,登樓觀景,遊人常有溶入自然之感。

益陽市

益陽市位於湖南省中部偏北,洞庭湖畔,資水在這裡滾滾而過注入

洞庭。益陽古為荊州地域,曾屬姊胡國,春秋時屬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11年)設立縣治,其地域包括今益陽和桃江縣。因地處益水(資水的古稱)之北。
這裡就來點其他的吧。湖南第一家工程船舶生產企業---益陽船舶廠。湖南第一家氰化鈉、有機玻璃企業---益陽市紅旗化工廠。湖南最大的井岡黴素生產企業---益陽生物化工總廠。湖南最大的橡膠機械生產企業---益陽橡膠機械廠。湖南第一家引進花崗石加工生產線企業---桃江縣花崗石廠。湖南最大的合資苧麻紡織企業---益華苧麻紡織有限公司。湖南苧麻紡綻最多的地區---益陽市。湖南最大的蔗糖生產基地---益陽市農墾企業。湖南第一條地方鐵路---益陽鐵路。中國苧麻總產量最多的縣級市---沅江市。中國蘆葦產量最多的縣級市---沅江市。中國最大的枳殼生產基地---沅江市。中國最大的棕片生產基地---安化縣。中國最大的黃姜生產基地---安化縣。湖南產花生最多的縣---安化縣。湖南產茶葉最多的縣---安化縣。中國“水鄉澤國最好的農田林網”---沅江市。湖南水產品總量最高的縣級市--- 沅江市。湖南最大的電力排灌站---益陽明山電力排水站。湖南第一個農村機械化典型---南縣華閣(現華閣鄉)。湖南第一座蒸汽機排灌站---益陽劉家湖機埠。湖南第一家高科技鄉鎮企業---益陽稀土材料總廠。湖南最大的糧食專業集市---益陽蘭溪糧市。湖南第一位發明米冬粉生產機械的是張炳林。中國第一所開展人口教育的學校---沅江市農民中專。湖南第一個普及國小教育的縣---桃江縣。湖南第一個通過普及中國小實驗教學的縣級市---沅江市。湖南第一個獲國際物理奧賽金牌的中學生---沅江市羅衛東。湖南獲得專利最多的縣---安化縣。湖南第一所縣級單項運動學校---安化縣羽毛球運動學校。湖南第一個獲“全國農村圖書發行工作紅旗單位”稱號的縣新華書店---沅江市新華書店。湖南第一個“詩歌之鄉”---沅江市白沙洲鄉。

名特產品

名特產品—水竹涼蓆
益陽出產的竹編製品,始於清康熙年間,距今已有340多年歷史。益陽、桃江一帶生長的水竹,表皮平滑,纖維柔軟堅韌,節稀而平,適宜編織蓆子。以純水竹為原料編織的水竹涼蓆,薄如紙、明如玉、平如水、柔如帛,新席可以摺疊成提包大小,攜帶方便。水竹涼蓆具有消汗解熱,舒適宜人的功能。主要品種有臥席、枕席、座席、搖籃席和室內陳列裝飾品。
名特產品—小郁竹器
益陽生產的竹製家具及工藝品。以毛竹、麻竹為原料,使用傳統的郁制、拼嵌、樵合等技法,經過十幾道工序精製而成。小郁竹器完整地保持了竹材的自然形狀,產品有特殊的涼爽舒適功能,器具造型簡練,主要以拼嵌花格修飾,具有獨特的視覺效果。現有桌、椅、凳、櫃、架、床、枕、燈具、屏風、小兒用具等10大類200餘個品種。
名特產品—舞鳳石硯
產於桃江縣。離桃江縣城20多公里的舞鳳山,出產一種優質石料,質地純淨,色澤晶瑩,無砂無雜,抗風化,抗腐蝕,堅而不脆,細膩潤滑。用它製成墨硯,磨墨易濃,盪筆起鋒,墨可久保不乾。現用這種天然高級青石製成舞鳳硯,年出產大約40餘萬方。
名特產品—松花皮蛋
益陽市傳統地方產品,相傳有500多年的歷史。益陽松花皮蛋以鴨蛋為原料,以食鹽、石灰、純鹼、紅茶末為配料,經過特殊工藝精製而成。皮蛋表面有松枝花紋,蛋黃深淺不同,有墨綠、草綠、暗綠、茶色、橙紅等色。松花皮蛋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占13%,並含鈣、磷、鐵等物質。松花皮蛋吃起來清涼爽口,並具有解熱熄火、降血壓、增進食慾、健身之功能。
名特產品—益陽香醋
益陽市傳統地方產品。有“美味醋”的別稱,己有1000多年的歷史,前身是益陽黃醋。香醋以大米、高粱為主要原料,採用紫蘇葉、糖桂花、玫瑰片和辣椒為輔料,經蒸煮、發酵等工藝,產品色、香、味俱全。主要品種有酸辣醋、紫香醋、桂花醋。醋澄清透明,香味馥郁,清鮮爽口,易於消化。
名特產品—沅江銀魚
又名白小或麵條魚。體細,潔白透明,光滑無鱗,頭小,嘴尖,前段較圓,後部較扁,腹膜薄如紙,尾鰭深分叉,一般僅10至17厘米長,全身透明,藍天碧水中,與水天一色,既巧妙地隱蔽了自己,又便於襲擊比自己更弱小的魚、蝦。清代《湖南通志》載:“沅江縣出銀魚,以大小相雜者佳,謂之帶子銀魚。”民國時期,銀魚年產約300擔上下,最高年2000擔。1931年《湖南各縣調查筆記》載:“銀魚湖蝦之屬,每歲銷額亦廣,湖民以此為生者,十居其半”。現沅江白沙長河、劉宗壩等地銀魚出產仍豐。種類主要有太湖短吻和寡齒短吻。銀魚質優味美,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